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一直被“教什么”“怎样教”所困扰,“用课文教语文”已经成为很多语文教师的共识。究竟怎样做,才是“用课文教语文”?山东省德州跃华学校按照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理解,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实验,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希望大家能够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获得启发,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改革和实验。  相似文献   

2.
一、课题创意: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语文特级教师余蕾二、课题名称:“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①三、实验假说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刘国正先生“生活语文观”的指导下,通过“课内外有机衔接”的方式,卓有成效地促进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每晚,当我快忙完家务活时,我那四岁的儿子总是来个见缝插针,“妈妈,今晚给我讲一个故事!(一般到最后都是贪心地要讲几个的)”小脸试探着在央求,一旦允可,阳光灿烂。我默思良久,想到了自己班的孩子,高年级了,按道理,他们的阅读应该比我儿子强太多倍啊,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测验结果常常是让我“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正如庄子所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相似文献   

4.
[案例背景]二OO五年度宁波市镇海区语文七年级(七)期末统考试题中,有这么一道题语言积累和运用题:“诸葛”是复姓,其实我们国家还不少复姓,如“上官”、“司马”、“公孙”、“欧阳”等等。  相似文献   

5.
不少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的学生以较好的语文成绩进入高中,但是一到高中的语文课堂,或者在语文课外的其他地方,“说”却成了一个难题。他们在该“说”时,表现得或茫然不知言,或拘谨不敢言,或无知不能言,或木讷不善言,至于在一般的交际场合中词不达意、牵强附会、随心所欲的现象更是屡有发生。问题出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6.
师:上课前我先作个调查:喜欢读小说的举手,哇,多得很;那么喜欢读诗歌的举手,哟,少得可怜。很多同学不太爱读诗歌,其实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很高雅的一种文学形式,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人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多读一点诗歌,培养自己“纯正的文学趣味”。  相似文献   

7.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警世之作。孔乙己在学而为仕,仕则富达的封建教育下成为牺牲品,出尽了读书人的洋相,让人悲悯。他们都是封建科举这部大机床生产出来的半成品、  相似文献   

8.
存少辉 《新课程研究》2009,(7):121-121,124
在上个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中学语文的文学课受到了较多的批评,矛头直指它的思想僵化、程序落后和模式公式化、概念化;在讲文学课时,常常将一篇篇鲜活的文学作品讲解得支离破碎和庸俗化了,即脱离文本、更脱离人本,大讲特讲其所谓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征等,仅仅满足于课本的模式要求。  相似文献   

9.
作为塑造学生灵魂、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人格、启蒙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语文教学在新世纪挑战面前应该做些什么,这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纵观国内语文教学现状,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教学还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一说在很大程度只停留在口头上。在许多学校,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教学过程中总是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强调语文的知识体系,考试模式单一、呆板,忽视了学习主体的需求和特点,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不少地方在阅读教学中还一味偏重琐碎的分析,放弃了语文作品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导致语文课程本来具有的文化功能流失。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主动性,缺乏创造性,缺乏情感品质。这与时代所呼唤“关注生命,关注人格,关注尊严”的主题是背道而驰的。面对这种不良现状,我们必须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并进一步加以革新。下面略陈陋见。  相似文献   

10.
事业成功之心,人皆有之。有谁不想使自己的事业早日成功呢?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人事与愿违,不是事业无成,就是半途而废。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一目没志向,二日缺毅力,因为他们不懂得成功、志向、毅力之间的重要关系。笔者仅就这三者关系谈点看法。孔子认为匹夫不可夺其志;孟子认为志为气之帅;苏轼则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俗话说:“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所以,立志是人的事业成功的基础,工作随着志向而开拓,而成功又靠着工作来体现。“志不立,天下无成之事。”那么,什么叫“志”呢?“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和奋斗的目标。一个人有了志  相似文献   

11.
《以形象思维为突破口,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为题的改革实验,是由宣武区育才学校小学部等 4所学校承担的市级规划的“九五”重点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子课题。 2000年底,经专家组的鉴定,已经批准通过结题。该课题的研究项目不仅有实际意义,而且有理论价值。以形象思维为突破口,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发展小学生智力,这是一个重要的途径;结合小学语文教改开展实验研究,也是对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新措施。这里刊登的《思维·语言训练·关键期》一文,是摘编该课题实验研究报告中“内容与措施”的部分内容,供广大读者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师范学校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直接为师范毕业生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它的教学兼具双重任务:既要学生“会学”,又要学生“会教”。由此可见,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学习教法,而且要注重实践环节,即切实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为此,我们提出了“自学导读———教师点拨———范例引路———参与实践”四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从专业课的特点出发,从未来教师的需要出发,以学生教学能力的形成为指归,它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结合起来,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教学基本功,以适应现实和未来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该模式的具体操作程序是:自学导读。在定向、定量、定目标的前提下,教师提出问题和要求,学生自读教材。这样做能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由被地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点拨。在检查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点拨、答疑,并适当补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当前小语教改信息。这样不但使学生能动地理解、把握了教材内容,而且拓宽了学生视野,弥补我们的课本不能短周期翻新的不足。范例引路。根据教学内容和重点放教学录像...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大讨论中,语文教学受到了“祸国殃民”、“误尽天下苍生”的指责。语文教学界缘此反思而提出了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至今已历时十年。2005年全国小语会组织举办的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也鲜明提出了简单、扎实、真实的倡议。但时至今日,无大改观。  相似文献   

14.
二十多年前,我在西安交通大学读研究生时,遇到了美国来的比尔·霍姆先生,他是我的英美文学课老师,从此我便与他结下了这一生之中的“师生情结”。  相似文献   

15.
新大纲明确告诉我们:“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可以组织语文小组或文学社团,组织参观访问等”,同时强调:“开展课外活动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正是遵照语文教学的这一“大法”,我们把文学社团活动自觉纳入了“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的实施范畴。现把我们的具体做法回顾一下。一、以文学社团为纽带,衔接课内外,生动活泼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首先是主动参与。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自主选择和主动投入,正是语文活动课的灵魂。”参与文学社团组织,万不可强求一律,完全由学生本…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教师的职责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作文方法.笔者在多年的初中作文教学中总结出了一套作文训练的方法,那就是“模仿、积累、创新“,这是学生易于掌握的一种方法.古代理论家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以辞为载体,按文方能入情.“模仿、积累、创新正是初中学生所寻求的作文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大基本要求,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来开展。语文教育要力争实现从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历史性转变。语文教育只有溶入生活,才会具有生命活力。语丈是最凸现人文性,充满感情的,在语文教育中多为学生提供和生活拥抱,与心灵对话的机会,可以点燃生命创造奇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德育》2006,1(10):48-48
中国德育杂志社从2006年6月1日至7月1日面向全国举办了“征集建议,免费赠刊”活动,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积极反响。杂志社共收到全国二十多个省市上千名读者的来信,编辑部将陆续选登部分读者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本课题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认识:1.九年义务语文教材提出了一个大语文教学思想:“联系生活进行基本训练,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而“民间语文”则是语文联系生活的桥梁。2.张孝纯先生提出的“大语文”构想也有涵盖“民间语文”的意向,只是目前“民间语文”仍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处女地。3.刘国正先生用“展开双翼才能腾飞”来赞扬湖北宜昌的“课内外衔接”实验,“课内外衔接”实验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天地,含有一些“民间语文”的成分。二、课…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里所说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等,是指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