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全国优秀审读报告评选活动”颁奖仪式暨“规范撰写审读报告提高图书编辑质量”研讨会于2016年1月9日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召开.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还田,中国编辑学会科技读物专委会主任郭德征,各出版单位的相关领导、获奖代表和媒体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分别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副院长范军主持.  相似文献   

2.
笔者有机会参加了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评奖的审读工作,下面将影响图书评优的原因综述几点,与出版界同行切磋。 1.编辑加工要符合规范化要求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陆续规定了一些出版标准,编辑在加工书稿时应参考国家标准局公布的《编辑作者常用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
在去年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优秀审读报告表彰及研讨会上,我也曾代表中国编辑学会,肯定了这项活动的针对性和必要性,并且希望主办方和承办方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把这项活动办下去,做成品牌,不断扩大其影响.同时也期待这项活动和类似工作能帮助我们整个编辑出版界着实提高审读报告的学术含量、思想含量、文化含量、理论含量、科技含量及文采含量等.  相似文献   

4.
广受出版界、读书界关注的第八届“中国图书奖”1994年12月21日在北京揭晓。《毛泽东之路书系》、《走向市场经济丛书》、《高技术战争论》、《清代全史》等91种图书获此殊荣。 由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直接领导、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承办的中国图书奖,至今已举办八届,是我国最具权威的国家级综合图书奖之一。 此届获奖图书,是从全国200多家出版社择优遴选推荐的1993年出版的600多种优秀图书中,经过专家审读评议,评委会反复讨论后经过无记名投票产生的。与往届相比,这次获奖的91种图书中,经济类图书、科技类图书和优秀通俗读物所占比例明显增长。从数量上看,获奖图书最多的地区依次是北京、山东、浙江、上海和江苏。这些获奖图书  相似文献   

5.
安林 《现代出版》2002,(2):25-26
第十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于2002年3月2日在北京颁布。在这次评奖活动中,医科方面的获奖图书有29种,占获奖图书的20%。这些获奖图书是1999~2000年出版的医学图书的优秀代表,是出版界实施精品战略的重要成果,也是科技出版工作为促进经济建设和推动科技进步所取得成就的重要展示。我社出版的《现代血液肿瘤诊断治疗学》在本次评选中获奖。这也是我由从事多年基础医学教学和科研的岗位改做编辑工作后,作为责任编辑所做的第一本获奖图书。现以此书为例讨论一下编辑精品图书应关注的几个方面。一、选题的创新性21世纪…  相似文献   

6.
全国出版界瞩目的十一届中国图书奖经过几个月的评选,已经揭晓。本届报奖的出版社三百七十家,推荐图书一千一百六十九种,经过学者专家认真审读,评委仔细评议,初选一百四十二种,最后评委以无记名方式投票,一百三十九种优秀图书被评选为十一届中国图书奖获奖图书。这批获奖图书,是近两年来诸多图书的代表,是一座优质图书的殿堂,瑰丽多姿,灿烂辉煌。这座殿堂,高扬了主旋律,反映了时代精神,体现了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主旨,体现厂高质量、高品位,有阅读和收藏价值,具有群众基础和学术水平,熔思想性、知识性、学术性、趣味性、…  相似文献   

7.
图书质量的高低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引文质量的高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编辑实践来看,引文是图书编校差错的高发区,甚至"十引九错"者也比比皆是.笔者认为,长期以来,在出版界这一问题未得到很好重视和根本解决,是由于人们对引文审读认识和实践中存在"盲区"所致.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并提出若干引文审读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8.
中国优秀科技图书奖获奖图书出版工作研讨会,于6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地区获奖图书的责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和参加评奖工作的审读员共40余人。会议是由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共有两项内容: 1.交流获奖图书责任编辑提高图书质量的工作经验,研究评奖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 2.交流各出版社在各个生产环节上控制  相似文献   

9.
郑帅 《出版参考》2021,(5):83-85
科技图书一般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不仅需要图书编辑具有编校相关知识,更要有专业的学科背景.在图书编校质量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之下,如何提高编辑的审读质量是目前的关注重点之一.科技图书的目录凝聚了全书的内容和观点,是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应是审读的关键环节之一.审读目录可以作为编辑审读工作的有效抓手,有助于编辑把握图书的写作方向和主要内容,提高审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践行编辑出版的初心,为知识的传播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全国出版界十分关注的第三届国家图书奖已于9月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颁奖,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代表和各出版社的代表聚集一堂,向获奖的109种图书的作者、编者、出版社表示热烈的祝贺。与会的代表一致表示:这些获奖图书是我国1995年至1996年12万种新版图书的优秀代表,是新闻出版工作推进阶段性转移的重大成果,是全国出版界向党的十五大奉献的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4年度全国优秀审读报告评选活动”颁奖仪式暨“规范审读报告提高编辑质量”研讨会,我要对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点赞.同时,我建议要很好地总结这次活动的成果,认真研究现阶段中国特色的审读报告,让它成为推动出版业繁荣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目前,我们每年出版40多万种图书,现在必须要思考,我们有哪些东西可以作为重要的知识和信息能传播、传承下去.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出版社怎么发展,怎么更好地为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服务.在这里我提两方面的建议,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2.
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评选工作已经圆满结束。今后,全国优秀科技图书评选活动将制度化,每两年举行一次。新闻出版署设立国家图书奖后,本奖仍作为专项图书奖纳入国家图书奖范围。因此,科技出版界很自然地非常关心获奖优秀科技图书是怎样评出来的。下面就我参加审读工作所了解的情况,谈谈有关评选标准的几个问题。一、要在评选范围以内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是以评选高层次、高水平科技著作为主的,非科技图书和一般科普读物不在评选范围以内。这在《评选方案》中已明确规定。但在历届评选活动中都  相似文献   

13.
全国出版界十分关注的第五届国家图书奖评选工作,历时5个月,经过严格、认真的评选,共评出获奖图书130种.其中,国家图书奖荣誉奖11种,国家图书奖31种,国家图书奖提名奖88种.这些获奖图书是我国1999年至2000年两年间所出28万种图书的优秀代表,是广大新闻出版工作者认真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力实施精品战略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4.
传媒链接     
《出版参考》2012,(10):5
正出版界个人最高奖项韬奋出版奖揭晓全国出版界个人最高奖项韬奋出版奖25日在京揭晓,20名长期在出版业勤奋工作、在编辑出版岗位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物受到表彰和奖励。获奖名单如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王明舟、化学工业出版社总编辑潘正安、军事科学出版社编辑室主任潘宏、新  相似文献   

15.
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颁奖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评选工作由新闻出版署主办、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协办,聘请26位著名专家学者组成评选委员会主持进行。北京、上海科技出版界的14位编审、副编审组成审读组,同时还聘请80位专家对145种图书...  相似文献   

16.
全国优秀审读报告评比活动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参考杂志社于2014年组织发起的,今年是第二届,活动旨在响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的出版质量管理专项活动,促进精品创作生产.这项活动不仅受到了总局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和中国编辑学会的指导与帮助,也得到了各出版单位的积极响应.2014年在举行颁奖活动的同时,主办方还邀请行业资深专家就“规范审读报告,提高图书质量”专题进行研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业界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参考杂志社联合发起主办的“年度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推介活动,迄今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十三届,引起了国内外出版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日前,第十三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推介活动落下帷幕,获奖优秀图书名单公布.组委会对各出版单位推荐的图书按照评选标准进行入围资格审核,经过专家的专业评审,本次活动最终评选出2013年度输出版优秀图书100种,引进版优秀图书社科类50种,引进版优秀图书科技类30种,2013年度推动输出引进的典型人物10名,2013年度优秀版权经理人10名.  相似文献   

18.
1994年,由中国版协和中国编辑学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在全国出版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编辑队伍组建起到了有力的推动。 最近,新闻出版署已函复中国版协和中国编辑学会,同意他们在1996年联合举办“第二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评选活动”。据悉,目前两单位正在具体  相似文献   

19.
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将评选工作进入专家审读阶段本刊记者出版界瞩目的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评选工作,已进入了专家审读阶段。百余名各学科专家开始对本学科及本领域相关图书进行审读和比较研究。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加强全国世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  相似文献   

20.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4年度全国优秀审读报告评选活动”颁奖仪式暨“规范审读报告提高编辑质量”研讨会,我要对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点赞。同时,我建议要很好地总结这次活动的成果,认真研究现阶段中国特色的审读报告,让它成为推动出版业繁荣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我们每年出版40多万种图书,现在必须要思考,我们有哪些东西可以作为重要的知识和信息能传播、传承下去。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出版社怎么发展,怎么更好地为经济、政治和社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