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胡梵 《快乐阅读》2023,(9):45-47
<正>随着“课程思政”这一理念在2014年提出,各高校深入发掘各类课程思政理论教育资源,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体系,高校的教育理念也逐步向思政方向转变。同样,在高校的德语教学中也要逐步融入思政教育。这就要求德语教师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而“课程思政”代表一种课程理念,指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进行讲授,两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辩证统一。新时代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同向同行,共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有效挖掘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注意强化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能力,并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着力把握好课程思政建设的定位、体系、课程、考评这四个维度,要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实现导向上的同一性;要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协同育人体系;要提高教师政治素养,转变教师育人理念,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形成有思政导向的课程;要构建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实现定性考评与定量考核的有机统一,形成真正的大思政格局。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应坚持“八个相统一”原则。这些重要论述为高校思政工作指明方向,确定高校应建设“大思政”育人格局,对高校深入探索和实践课程思政发挥着指导作用。为充分满足高校教育实践诉求,学术领域对高校课程思政工作展开大量且深入的探讨。从实践层面而言,  相似文献   

5.
<正>一、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非"思政课"莫属,它对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修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眼下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学子生长环境各异、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求知欲强,加上信息的爆炸,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越来越综合的知识和能力来应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高低,水平何等,教师是关键。因此,思政课教师自身素养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要  相似文献   

6.
<正>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因此,需要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并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素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培养大学生思政素养的主要载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紧随时代步伐,密切联系新时期教育发展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进行持续深化,加强改进与革新,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人才有效培养。由于高校思政教育会随着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与新情况,因此,需要不断探索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地改革创新思政教育实践工作,有效应对新时代的教育挑战问题,保证思政教育工  相似文献   

7.
李兵  赵威 《现代教育》2020,(6):51-53
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高职生教育教学是高职生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促进高职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显性教育,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教育则是隐性教育。从思政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到课程思政(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的转变是提高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方法。构建“思政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是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作为主要依据,从注重提高思政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科学建设、注重教育模式的创新优化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其目的主要就是使得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能够更好的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创建有利条件,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得到合理提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校思政工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完善,但是在思政教育方面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思政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处于相互脱离的状态、学生对思政课程并没有足够的重视等。因此,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将思政教育与通识类课程进行有机结合,进而有效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水平。本文研究了课程思政的概念、理论内涵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内在联系,重点研究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以及如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途径包括建立优质的教师队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进行结合以及在文化视域下开展思政教育等。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学生能够发展成为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的多元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高等院校基础课程《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大学英语”课程中,以期实现满足教育需求、完成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教学目标,是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归纳总结国内外“课程思政”发展现状、剖析当代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讨教师如何在大学英语教材中挖掘思想政治元素,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润物细无声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高校当前思政教育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模式,它不是要取代以前通过思政课程进行思政教育的模式,而是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或几门课,也不是一项活动,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出现缺乏协同合作机制、专业课教师无法有效找到"融入点"、理工科"课程思政"更为复杂困难与"课程思政"形式化、同质化现象等问题。据此,需要从高校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专业课教师尤其是理工科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能力提升、学生思政的自我提升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结合精神科护理学课程的特点,挖掘与其相关的思政育人素材,设计“课程思政”具体方案。要通过讲授提问式教学、叙事式教学进行理论教学,通过PBL教学、电台电影故事评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同时重视第二课堂的融入。全方位育人模式可以实现教育引导和价值引领,培育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观、价值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课程思政是新时期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抓好专业课程教学主渠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高素质人才。该文以“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授课要点及课程思政映射融入教学方式、特色案例的实践策略,探讨工程建设管理类课程思政改革模式,健全育人体系,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新时期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举措、新方向,从根本上回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近年来,课程思政逐步在高等学校推行和实施,强调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引领,推进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根本在思政,重点在课堂,关键在教师,成效在学生。要有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全体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一个都不少,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实施课程思政一门都不缺位的"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大格局。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通过开发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而目前高校专业课教师还对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和方法缺乏全面认识。通过对高校教师培训、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在教师培训中加入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形成,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始终,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从根本上说,课程思政建设是一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综合改革,终极目标指向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应紧扣课程思政导向推动课程体系革新,围绕课程思政要求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立足课程思政施行需要补齐课程建设的制度短板,使课程全面反映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新内涵和新要求;在深化课程认知与优化教学过程中、在遵循课程教学规律和坚守质量底线基础上、在发挥教师主体的能动作用中提升教学质量,对关于课程教学质量的质疑声作出正面回应,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与推进课程思政和课程教学的耦合共进。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针对目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所提出来的新型教育模式.为了实现思政教育和英语教学的隐形融合,教育工作者可以从教育活动基本要素入手,拓展个人工作风格,展现人格魅力,充分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创新教育内容,改变教育手段,保证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高校中大多数课程都在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专业课与课程思政如何进行有机融合仍是一个需要探索的过程.通过对地质类专业普通地质学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剖析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结合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探索推进普通地质学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促进地质类专业全方位育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融入医学生课程体系是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教师全要素育人职责的必然要求。通过对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的目标定位,思政环境构建,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师资源、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模式及授课形式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及效果评估,为病理生理学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