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十八世纪中叶,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开始以鸦片贸易之战打开清帝国之门,从而“自由进入这个蔚为壮观的市场”。据马克思《鸦片贸易史》(1858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586—587页,下引同书只注页码)等记载,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英国东印度公司(1600年成立)占领鸦片产地孟加拉。1767年以前,由印度输入中国鸦片总计不过200箱,每箱重约133磅,清政府弓队作医疗之用,每箱纳关税3美元,这一时期的鸦片输入属正常贸易。门对年(乾隆三十八年)东印度公司垄断了鸦片专卖权,开始以较大规模对华经营鸦片贸易,以澳门为囤积…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从一开始就与鸦片问题纠缠在一起.早期来华传教士与鸦片贸易、鸦片战争之间的某些纠葛,引起了中国人的许多误解,对基督教在华传播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鸦片问题的日益严重,在来华传教士的倡导下,中国基督教界掀起了一场以"身体拯救"为中心的反鸦片运动.来华传教士不仅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大力宣传鸦片之害,反对鸦片贸易和鸦片吸食,而且在各地成立专门的戒烟所,实行劝说、药物治疗以及强制相结合的治疗手段,帮助中国人戒除鸦片.在这场运动中,来华传教士始终以鸦片对身体的伤害为切入点,而以"灵魂得救""信仰福音"作为戒除鸦片的根本方法和最终归宿.这场运动虽然在根本上服从于传教士的传教利益,但是也体现出传教士深切的人文主义关怀,因此它在拯救中国人身体的同时,对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独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鸦片贸易是一个老问题,但却并不是一个过时的历史问题。国内外学界围绕19世纪对华鸦片贸易展开的研究很多,但是很少有学者对鸦片生产与贸易对于印度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将利用大量一手资料考察鸦片生产与贸易对印度社会经济的影响,并对各阶层的受益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试从中日两国开关前后情势和美英对鸦片贸易的态度,分析鸦片分析泛滥中国的原因。日本开国前后与中国迥然不同的对外贸易和英美两国在鸦片贸易问题上不同态度,逃脱了鸦片泛滥局面。而中国清政府软弱无能,官员腐败,收取贿赂,为鸦片进入中国大开方便大门。  相似文献   

5.
陆吉康 《历史教学问题》2014,(2):109-112,80
晚清时期,吸食鸦片现象盛行,鸦片问题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问题。大量民众参与吸食鸦片,晚清社会的鸦片消费市场日渐形成并扩大,英国等西方列强在日渐扩大的鸦片贸易中获取了巨额利润,鸦片贸易问题成为引发战争的重要因素之一。吸食鸦片者在享受鸦片带来快感的同时也使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晚清时期吸食鸦片群体的形成是一个由少而多逐渐增加的动态过程,根据鸦片的历年消费量可以推算出历年大体的吸食鸦片成瘾的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6.
1928年末开始的禁烟运动,在中原大战开始前获得了初期成果。但由于各地军阀割据和外国势力干预,禁烟运动逐渐流于表面化,反复倾向明显。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由于南京政权和地方割据势力间的对抗而导致的财税失序的背景下,鸦片成为新军阀筹集军费的重要财源,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强征鸦片税,保护鸦片运销和吸食以充军饷。即便是处于南京政权控制下的苏浙皖等省,也不能截断鸦片原料供给和无法阻止租界走私。禁烟运动反复导致长江沿岸各大城市烟毒泛滥成灾,鸦片和毒品的巨大利益也成为各种政治势力争夺的对象,成为社会动荡和战乱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7.
音乐毒品     
麦笛 《中学生百科》2011,(36):33-34
学生时代读历史,读到林则徐虎门销烟,真有点扬眉吐气的感觉,后来读到更多的资料,才知道当时林则徐顶着多大的压力,连道光帝本人都是鸦片吸食者,包括历史上的正面人物、林则徐的支持者关天培等人也曾经吸食鸦片并且纵容鸦片贸易,至于一般平民百姓,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的鸦片税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地军阀为拥兵自重,鼓励和强迫农民滥种罂粟,巧立名目收取鸦片税捐,以充军饷。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实行寓禁于征政策,以征代禁,不仅割据各省对鸦片收税如故,蒋介石本人也在大肆收取鸦片税以充军费,其农民银行即是为收取鸦片特税而设的“鸦片银行”。为了争夺丰厚的鸦片税收,北洋军阀时期不断派兵征战,而民国时期各省乃至中央的一些银行,都与鸦片贸易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858年,清廷确立鸦片贸易合法化地位后,全国范围内鸦片贸易状况的变化,对江苏鸦片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在推动江苏的鸦片贸易逐步走向“繁荣”的同时,使江苏鸦片贸易具备了全国鸦片贸易变化,发展的一般特征,此外,又由于江苏江苏在全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及江苏自身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从1858年至1906年间,江苏的鸦片贸易市场也形成了其自身的特点,从总体上可以概括为“起步晚,变化大,发展快,规模居中”,文章以近代江苏鸦片贸易为背景,在总结大量史实的基础上,阐明近代江苏鸦片贸易的基本特征,并深刻揭示形成其特征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0.
<正>在近代中国,鸦片象一场不可遏止的瘟疫,蔓延到全国各地,并泛滥一百多年,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对近代中国人来说,鸦片不仅仅是一种毒品,也是招致国家衰败与民族屈辱的祸源.鸦片问题是近代中国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一)鸦片,又叫阿芙蓉,俗称“大烟”,它是用罂粟汁液熬制而成的麻醉性毒品,中国本来并不出产鸦片,“鸦片”一词也是从外文音译而来;据史书记载,鸦片原产于西亚一带、后逐渐传入欧洲、南亚等地,唐时;罂粟作为药材由阿拉伯入带到中国.宋元之际,中国文献中关于罂粟的记载越来越多,但人们只知道罂粟可供观赏与治病,16世纪中叶,窃据澳门的葡萄牙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制作与吸食方法也由西班牙人、荷兰人传入.并逐渐被中国人掌握,吸毒现象开始出现.鸦片的大量输入、吸毒恶习的泛滥是从18世纪英国确立向中国实行鸦片侵略政策开始的.英国自18世纪20年代开始向中国贩运鸦片,1773年第一任印度总督哈斯丁斯正式制定了对华鸦片政策.东印度公司取得了鸦片经营权,1834年 鸦片经营权由东印度公司转到英国私人企业手中,这“在鸦片贸易史上;标志着一个时代”.①英国鸦片贩子从此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开始对中国大规模输入鸦片.据统计,1834年为21885箱1838后激增为40200箱1821-1939年鸦片?  相似文献   

11.
英国早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遇到了困难;同时在与中国发生的贸易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承受着巨额贸易逆差。随后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活动下促使英属印度对华贸易的加大,利用原棉和鸦片吸收了中国大量的资金,形成了英、印、中三角贸易,彻底解决了英国在印度和中国进行经济入侵的主要难题。  相似文献   

12.
赣东北地区是连接闽、浙、皖、赣的重要区域,一口通商时期该地区曾出现过境贸易的繁荣,其社会经济相应得到了一定发展。五口通商之后,随着上海取代广州而成为全国进出口贸易中心,全国贸易格局和商路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以前南北纵向的贸易路线转变为以上海为中心的东西横向贸易路线,赣东北地区的区位优势开始丧失。与此相适应,该地区的商路、市镇和社会生活均开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近代百色城发展探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清代以前的百色只是名为博涩、田峒的两个壮族村落。到了20世纪30-40年代,百色城发展成为桂西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究其原因有五:便利的交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广东商人促进了它的近代化;鸦片贸易刺激了商业的繁业;大量移民迁入;地方政府采取了有利政策。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和鸦片贸易,是近代中外冲突中的重要事件。鸦片战争起因于鸦片贸易,而战争的结果又促进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近代来华传教士把战争和贸易看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事件,对战争的辩护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对贸易的谴责。这种矛盾的认识态度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上海是全国传统的商贸大都市,在改革开放30年里,上海充分借鉴国际商贸发展的先进经验,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与上海要打造的“国际贸易中心”相比尚有一定距离,而现在正在朝着现代化与国际化商贸大都市的方向蓬勃发展。上海商贸业改革发展历程可分为4个阶段,每一阶段均有其不同的特点。通过30年的改革,上海商贸业呈现了崭新态势,并必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实现超越发展。  相似文献   

16.
《良友》画报因其独特的史学价值近年来已颇为引人注意,但关于其出版书局——民国时期上海良友图书公司的情况却有待考察。良友公司以出版画报图册、精美的文艺丛书和其他印刷业务驰名,其《良友》画报曾畅销海内外,创中国大型影写版画报之先河;所出版的以《中国新文学大系》为代表的文艺类丛书,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民国时期定位独特的民族企业,它的发展兴衰都是值得今日借鉴的。  相似文献   

17.
清朝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禁烟法规,不同时期的禁烟法规有较大差别.康熙时期是增税以禁烟,雍正乾隆时期是禁止销售鸦片及开设烟馆,嘉庆时期是禁止鸦片进口和种植罂粟,道光前期是严惩禁毒烟渎职官吏,清朝末期是禁种罂粟和禁吸鸦片等.清朝政府禁烟法规较为规范系统,立法执法经验可鉴,但在法规内容、毒品概念、打击对象等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尤其是立法与执法严重脱节.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前期,英国三次遣使来华要求通商,均遭到清政府的拒绝,英国逐渐走上了对华侵略的道路。“炮舰政策”的出笼,它既是资本主义内在的扩张欲望膨胀的结果,又与中英地缘政治关系的升起、鸦片丰厚利润的诱引和澳门模式的借鉴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离岸金融中心是随着国际经济交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与扩大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它为非居民提供境外货币借贷或投资、贸易结算等金融业务和服务的一种国际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市场目前已成为所有国际金融中心的主流形式。应当立足我国现实的金融环境,借鉴国外离岸金融发展的模式,对我国上海建立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进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政策创新与法律体系构建是建设上海自贸区的必备基础。上海自贸区的政策创新包括:创新自贸区的监管模式;创新自贸区的国际贸易运作方式;创新合理优化的投资环境;创新金融业务与外汇政策措施;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创新行政法规改革运行。上海自贸区的法律保障应当遵循:坚持立法自由原则;坚持立法突破原则;坚持立法统一性与差异性原则;坚持立法的国际化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主体准入规章制度;构建税收优惠法律法规体系;构建完善的金融法律体系;构建合理的投资与融资法律体系;构建区内外人员跨境自由流通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