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声音     
<正>《江苏教育》(心理健康)2018年第10期《心理游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文,作者选取与心理辅导课主题相关的经典心理游戏,开发心理游戏校本课程,提升了心理辅导课的教学效果。心理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  相似文献   

2.
团体心理辅导课已经广泛在中小学开设。建立学校团体心理辅导体评价体系是团体心理辅导课最核心的环节,是团体心理辅导本土化、课程化的需要,是团体心理辅导课的时效性、针对性的需要,对于引领团体心理辅导课课程发展和提升辅导教师授课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编的初中生校本心理辅导课需求问卷,以216名初中生为被试,结果表明:1)初中生对心理辅导课均持有较为积极的态度,不同年级、性别学生没有显著差异。2)同伴关系、情绪调节、人生目标等10个主题的选择人数最多;亲子关系、异性关系、学习动机等7个主题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网络与节制、萌动的青春两个主题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心理游戏、心理测试两种上课形式最受学生的喜爱,小组讨论、课外拓展并列最后;课堂体验这一上课形式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故事情节这一上课形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结合中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发展特征,指出对玩网络游戏的中学生要积极引导,利用网络上丰富的相关游戏知识创造属于他们的网络游戏文化;对在网络中迷失的中学生要正确导航,教给他们使用搜索引擎的方法和积极愉快的上网经验,并利用网络本身丰富的资源,设计了一些提高中学生信息批判能力的活动,为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生德育指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探讨沉浸感与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采用网络游戏沉浸感问卷,网络游戏认知偏差问卷,同伴网络游戏使用状况问卷和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对初一至高三140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认为:网络游戏成瘾与沉浸感、认知偏差、同伴玩家比例呈显著正相关;沉浸感显著正向预测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认知偏差在沉浸感与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中起部分中介作...  相似文献   

6.
安娜 《现代企业教育》2011,(20):202-203
同伴团体在中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共同的活动目标是中学生同伴团体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学生的同伴团体形成具有一些特征,如形成的自发性,结构松散等。同伴团体类型具有学习型团体和娱乐型团体。通过分析中学生同伴团体的特征,类型及其影响,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评心理辅导课"系列之一 写在前面: 笔者多年从事班级团体辅导课的评价指导工作,我们评课的基本原则是"不论成败,只讲得失"。我们以为,评课贵在讲真话,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这样才会对开课教师真正有所触动,对在场观摩的广大听课教师真正有所启发。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要完全做到这一点还是有难度的,所以我们在评课中听到的往往更多是套话、客气话、不痛不痒的话,甚至是言不由衷的话。如果照这样一种评课模式去开展督导工作,班级团体辅导课的质量要真正有所提升,可能就是遥遥无期了。鉴于上述理由,为了能够对一节心理辅导课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我们特意在运里隐去开课教师的姓名和所在学校,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同伴冲突是中学生人际冲突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中学生的同伴关系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中学生同伴冲突的原因,以及常见的冲突解决策略,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冲突应对能力,以促进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一些心理团体辅导活动的开展缺乏计划性与连续性,"点课制"心理团体辅导课主要是心育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困扰和问题,确定辅导目标,设计辅导内容,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组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提升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让学生更好地接纳自己,提高自信.学校可借助于"点课制"心理团体辅导课这个特定的课程来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借助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干预.  相似文献   

10.
对学生玩网络游戏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学生玩网络游戏的心态以及内容。学习与游戏是对立统一的,应辩证看待玩网络游戏的益处与坏处,利用网络游戏开展多层面的教育活动来解决青少年的思想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同伴关系是影响孩子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孩子社会性发展有独特的作用和重要的价值.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获得成功的社交技巧,有利于情绪的社会化,有利于培养孩子对环境进行积极探索的精神,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培养幼儿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已成为当务之急,非指导性团体游戏对幼儿同伴关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团辅游戏"是心理团体辅导课的常用形式,注重活动性和体验性。因其活动性容易出现游戏比重过大,分享交流太少,学生收获甚微的现象。为增强"团辅游戏"的实效性,需要老师研究学情,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活动情境,进行问题预设,有效引导学生分享交流,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在互动交流中深化对自我的认识,尝试改变不良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乐高团体疗法是根据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身心发展的优弱势专门设计的干预方法。它通过对团体成员的游戏经验与偏好、游戏发展层次、同伴关系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角色的分配,制定干预计划,实施干预流程。大量的研究表明,乐高团体疗法是一种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社交技能的提升、刻板行为的改善及象征性游戏能力的发展等方面有显著的成效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网络游戏依赖指个体沉迷网络游戏,对此产生依赖,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正常学习、生活的一种新型心理疾病。本研究采用自编游戏行为问卷,探查大学生网络游戏依赖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大学生日常生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游戏行为受到同伴影响,大学生游戏行为容易被游戏中的宝箱类道具、服装造型、武器宠物系统强化,大学生最常玩和最喜欢网络游戏是角色扮演和休闲游戏。  相似文献   

15.
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心理辅导课的逻辑起点合乎国内外关于学科逻辑起点的规定,心理辅导课是教师在班级中以团体动力学为指导,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心理学帮助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心理辅导课的德育化、医学化、学科化和形式化等误区,多因培训不力所致。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的同伴关系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同伴关系是指中学生之间在交往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龄人之间的心理上的关系。是中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完善人格的必要前提与条件。教师应充分认识和了解同伴关系对处于青少年期这一发展阶段之中的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多方面影响,正确对待,因势利导,做好教育与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7.
学生到了中学阶段,其重要他人已不再是父母或教师,而变为朋友。近年的研究发现,在同伴群体中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中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业的顺利完成以及认知能力和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导致学业、行为、情绪等学校适应困难。我校心理辅导中心跟踪的个案也发现,来访学生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学生。因此,对于初一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如何与新同学交往,如何交到新朋友,如何和朋友相处,对他们是否适应中学的学习和生活尤为重要。因此,开展初一新生同伴交往适应的心理课堂教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依照同伴关系的两个维度--同伴接纳和友谊关系以及自我同一性理论作为课程内容设置的理论依据,依照团体动力学理论进行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刘洪 《黄山学院学报》2000,2(1):102-106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就中学生交往情况对三个不同年级班集体12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生理发育、性别因素以及开展活动的形式均影响着中学生对异性同伴的选择;2、各年级集体在同一活动形式下选择同伴所考虑的理由无显著差异,但在不同的活动形式下各团体考虑的理由则各不相同;3、中学生选择同伴的心理基础是合作、交流、补缺和对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高三学生有着特有的心理特点和需求,选择和确立适于高三的课堂主题和实施方法,对于心育工作能否有实际效果十分重要。在实践中发现,将图画心理技术引入高三心理课堂,聚焦生涯辅导和情绪辅导两个主题,有助于提升高三心理课实效。本文列举并阐述了高三心理辅导课上图画心理技术的不同应用类型,为高三心理辅导课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人际关系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起重要作用。不良的亲子关系容易使中学生自小形成不良的性格,从而影响他们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对中学生的心理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友伴关系影响中学生的社会化和心理健康。在同伴中受欢迎的学生多表现出亲社会行为,而在同伴中人际关系差的学生可能表现出退缩、攻击性行为和消极情绪;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专制的或异常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心理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