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羲之是我国晋代著名的书法家。他当太守时,有个年轻人来告状。此人说他父亲死时,乡绅给了一块荒地安葬,并且只要一壶酒的谢礼。可事过之后,那乡绅竟然把"一壶酒"说成是"一湖酒",而他根本还不起。  相似文献   

2.
王羲之断案     
王羲之任太守时,断了不少奇案。一天,有一个年轻人来告状,告的是本地乡绅。原来,年轻人的父亲病故之前,该乡绅答应给荒地一块,并说明只需一壶酒的谢礼,可现在却来索要“一湖酒”。把“一壶酒”讹成“一湖酒”,年轻人怎么偿还得起?  相似文献   

3.
王羲之任太守时,曾断过不少奇案。一天,有一个年轻人来告状,告的是本地的一位乡绅。原来,年轻人的父亲病故之前,该乡绅曾答应给他家一块荒地,并说只要一壶酒作为谢礼就可以了,可现在却索要“一湖酒”。把“一壶酒”讹成“一湖酒”,年轻人怎么能偿还得起?  相似文献   

4.
李白戏对胡乡绅唐朝著名诗人李白从小就聪明伶俐,14岁时,已在家乡小有名气。有一年春天,有个姓胡的乡绅过50大寿,宴请全城富户名流,也请了李白。胡乡绅略通文墨,见李白年纪轻轻,却不拘礼法,便想当众出他的丑,让他收敛一点。他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让众人看,画上有一个老神仙,怀抱一只大酒坛,睡在石岩上,不知是喝醉了还是睡着了,坛口朝下,酒正往外流。胡乡绅对李白说:"听说贤侄才华横溢,老夫这里有一上联  相似文献   

5.
企业家的“乡绅化”被认为是导致英国衰落的原因之一。从“乡绅化”这一现象的历史渊源及英国历史上“乡绅化”的诸种表征着手,对英国“乡绅化”的内涵和影响进行了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6.
明代,一个乡绅为母亲办寿宴,邀请唐伯虎赴宴。席间,该乡绅请唐伯虎作祝寿诗,表达他对母亲的孝顺。唐伯虎不加思索,信笔写了第一句:“这  相似文献   

7.
如果到我们学校问蔡老师在哪班,知道的人恐怕寥寥无几,可你如果问“唠叨”老师在哪班,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他可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唠叨”老师。说老实话,有时候,他比我妈还唆。记得有一次,蔡老师检查我们在本子中间画的竖线直不直。一个同学一不小心在本子上画了一撇,正好被蔡老师看见了,于是蔡老师开始说起来:“你真是的,怎么可以画蛇添足呢?你要知道,‘画蛇添足’中的那个人就是因为给蛇多画了四只脚,而失去了一壶酒。假如现在正进行画直线比赛,你会因为这多出的一撇成了最后一名。那该多可惜啊!快,把那撇擦掉。”蔡老师就这样说了…  相似文献   

8.
下午户外活动时间,小朋友玩“黑夜和白天”的游戏。当老师说“黑夜”时,小朋友闭上眼睛走向目标;当老师说“白天”时,小朋友睁开眼睛走向目标。“黑夜”中,陈文杰不小心碰到了柱子,顿时,他抱头大哭,原来他的头上磕起了一个大包。我安慰他说:“不要紧,男子汉大丈夫不怕痛,李老师带你去搽药。”说着牵起他的手往活动室走。刚走了几  相似文献   

9.
郭炜 《高中生》2012,(24):60
对联算得上是一种风雅的文字游戏。文人雅士们常以此抒情励志、针砭时弊,有时也用来开开玩笑,嘲弄他人,对出一些"骂人"联来。这类对联读后常让人心头大快,忍俊不禁。唐朝著名诗人李白从小就聪明伶俐,14岁时,已在家乡小有名气。有一年春天,有个姓胡的乡绅过50大寿,宴请全城富户名流,也请了李白。胡乡绅略通文墨,见李白年纪轻轻,却不拘礼法,便想当众出他的丑,让他收敛一点。他指着墙上李白戏对胡乡绅  相似文献   

10.
课间休息时,陈伟小朋友走到我面前,将一盒润喉片塞到我手里,小声地说:“老师,送给你。”原来,陈伟患了感冒,他妈妈买了一盒润喉片给他。今天,他发现我嗓子有  相似文献   

11.
纽约有一位心理医生,执业多年,成就卓著,在他即将退休时,写了一本医治各种心理疾病的专著。这本书足有1000页,书中有各种病情的描述及其治疗办法。  有一次,他应邀到一所大学讲学,在课堂上,他拿出了这本厚厚的著作,说:“这本书有1000页,里面有治疗方法3000种,药物10000类,但所有的内容,却只有几个字。”  在学生惊愕的目光中,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如果,下一次”。  这位医生说,造成自己精神折磨的莫不是“如果”这两个字,“如果我考上大学”,“如果我当年不错过她”,“如果我当年能换一项工作”……  医治方法有上千种,但最终的办…  相似文献   

12.
“一场误会”添情趣中午,我刚走进教室,就有人对我说:“小泠,你的日记被人翻看啦!”“谁?”怎么这样无理呢!“可能是你的同桌!”我急匆匆地赶到座位上,查看自己的“仓库”,清点后,没发现什么异常。我就没再去理会这件事。哪晓得下午第三节活动课时,纪律委员张晖给我一张“白纸黑字”的纸条,纸上写着:“我知道你中午很生气。有人说是我看了你的日记,其实我知道是谁看了。但你不能说是我告诉你的,就是你同桌江昆。我亲眼看见他在你这里翻看。口里还念出声来了:某月某日,天气等等。”江昆撞了一下我,我有意不理他。他看出苗…  相似文献   

13.
去一个朋友家串门,看见朋友的孩子正伏案学习,当听说他参加自学考试时,我便问他考得怎样,他回答说:“有些题都没有见过,及格把握不大”。问得原因,他才告诉我,因为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辅导材料上了,没有系统看教材。他惋惜地说;“如果多看几遍教材就好了。”好在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正在发愤弥补。 听了这个孩子说了个“如果”一词,我想了许多…… 有人说,失败者与成功者的最大区别是前者爱说“如果”,后者爱说“如何”,现在仔细想来,也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4.
关邑 《学习之友》2006,(1):50-50
一位年轻的艺术家,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惠了肠癌,不得不告别他心爱的观众和舞台。他躺在病床上,对前来探望的亲朋好友,一边含泪反省自己过去任意挥霍健康的种种“劣行”,一边痛心疾首地说:“人的健康是第一位的。没有了这个一。就什么都等于零……”  相似文献   

15.
一天下午,我在七年二班上音乐课,刚下课,我班的班长找到我说:“刚才找你,说你上课,就没打扰你,美术老师叫你去班级。”我马上说:“怎么了?出什么事了?”班长只说了一句:“孙贺上课戴帽子”。我来到班级,美术老师气势汹汹地站在前面。我只是与美术老师点头示意后,把孙贺同学叫了出来。在校园稍微僻静之处,我问:“怎么回事?”他说:“上课戴帽子”。我又问:“为什么?”他说:“中午理发了,理的不好看。”语气之中还留有几分怨气,我并没有直接向他对美术老师的不礼貌进行训斥,而是摘下他的帽子看了他的发型后,说:“还不错嘛,挺精神的。”他说:“…  相似文献   

16.
纽约有一位心理医生,执业多年,成绩卓著,他即将退休时,写了一本医治各种心理疾病的专著。这本书有一千多页,书中有各种病情的描述及其治疗办法。有一次,他应邀到一所大学讲学。他拿出了这本厚厚的著作,说:“这本书有一千页,里面有治疗方法三千种,药物一万类,但所有的内容却只有几个字。”在学生惊愕的目光中,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如果,下一次。这位医生说,造成自己精神折磨的莫不是“如果”这两个字:“如果我考上了大学”;“如果我当年不错过她”;“如果我当年能换一项工作”……医治方法有上千种,但最终的办法只有一种,那就是把“如果改…  相似文献   

17.
纽约有一位心理医生,执业多年,成绩卓著,他即将退休时,写了一本医治各种心理疾病的专著。这本书有一千多页,书中有各种病情的描述及其治疗办法。有一次,他应邀到一所大学讲学。他拿出了这本厚厚的著作,说:“这本书有一千页,里面有治疗方法三千种,药物一万类,但所有的内容却只有几个字。”在学生惊愕的目光中,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如果,下一次。”这位医生说,造成自己精神折磨的莫非“如果”这两个字:“如果我考上了大学”;“如果我当年能换一项工作”……医治方法有上千种,但最终的办法只有一种,那就是把“如果”改为“下一次”:“下一次…  相似文献   

18.
张乡绅是《范进中举》中一个着墨不多的人物,从出场到退场作者只用了一个自然段,可以说,在本文中它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而已。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无足轻重的配角,他的背后却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深思。范进中举后,张乡绅没有接到任何邀请,主动来到范进的家里,主动与范进攀谈。先是以“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这样的话来表示自己的歉意,希望范进能谅解他。接着便使出浑身解数与范进套近乎、拉关系,什么“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什么“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连祖师爷都拉了出来,本身二人不是…  相似文献   

19.
纽约有一位心理医生,执业多年,成就卓著,在他即将退休时,写了一本医治各种心理疾病的专著。这本书足有1000页,书中有各种病情的描述及其治疗办法。有一次,他应邀到一所大学讲学,在课堂上,他拿出了这本厚厚的著作,说:“这本书有1000页,里面有治疗方法3000种,药物10000类,但所有的内容,却只有几个字。”在学生惊愕的目光中,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如果,下一次”。这位医生说,造成自己精神折磨的莫不是“如果”这两个字,“如果我考上了大学”,“如果我当年不错过她”,“如果我当年能换一项工作”……医治方法有上千种,但最终的办法只有一种,那…  相似文献   

20.
先介绍一下我的外孙:沈青君,小名青青,五星幼儿园的学生。说他聪明吧,聪明得有点淘气;说他笨吧,又笨得很可爱。这种特点,早在他进幼儿园之前就有了。举个例子:妈妈特别喜欢他的时候会唤他“青青是妈妈的好宝宝”,他在特别喜欢妈妈的时候也会学着说“妈妈是青青的好宝宝”———他不知道“宝宝”到底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喜欢谁就叫谁为“宝宝”了。你说青青这孩子是算聪明还是算笨呢?还有,他生病时,怕打针,更怕吊盐水,每到这时,妈妈就要劝说“不要紧的,不要紧的”,谁知他不知不觉把话学过去了,和妈妈睡觉时,睡相很坏,一只手臂架到妈妈的肩上,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