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个性化阅读”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因为个性化阅读是一种自主性阅读;是一种体验性阅读;是一种差异性阅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实施个性化阅读。实施个性化阅读,必须营造良好的氛围,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创新,张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选择,形成个性化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什么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料梨花开”。目前,个性化阅读浪潮方必未艾,网上输入“个性化阅读”几个字竞有50万篇文章。诚然,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但在个性化闻读实趣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脱离文本.漫无边际的“自由化”阅读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本人拟就阅读的本质和功能,谈谈什么是阅读。  相似文献   

3.
王宁玲 《广西教育》2012,(33):40-40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倡导学生多元化地解读文本。其实,个性化阅读作为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有起关键作用的“支点”。  相似文献   

4.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应“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它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语言规律,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对话——生成”的教学观,强凋学生的自主构建、个性化多元化解读,突出学生的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关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怎样认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呢?  相似文献   

6.
邝丽华 《学周刊C版》2014,(9):180-181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鲜明的依据。不同读者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理解、不同解释,正是阅读个性化规律性的反映。个性化是阅读的显著特征,对中小学生来说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以来,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体验,提倡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1]。但是个性化阅读很容易和自由化误读混淆,“阅读的个性自由指读者对阅读必然规律的认识和对阅读活动的科学改造”。对话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对语文阅读文本有不同的感受与看法,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理解文本的思想情感,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初中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见个性化阅读教学对语文教学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所谓“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中会受到已有知识、生活经验、认知方式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作用,而在大脑中形成的一些与众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初  相似文献   

10.
个性化阅读包括学生阅读个性化和老师阅读教学个性化两个部分。个性化阅读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个性化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阅读介质的反映。个性化阅读的建构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师“导”出来的;教师是教学生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和教学环境是客体。  相似文献   

11.
个性化阅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这是“关注生命的个性化教育”的必然选择。本文试从阐释学的视角观照阅读的个性化,抓住阐释学和个性化阅读的理论契合点,运用阐释学的相关理论来探讨个性化阅读,力求在阐释理论与阅读实践的关系中,寻找促进个性化阅读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要珊珊 《新疆教育》2013,(11):120-120
阅读的过程就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化的阋读,就失去了创造性,只是一种“死读书”。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个体,教师不厌其烦的分析和讲解,严重影响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压抑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只有个性化的阅读,才能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创设民主、和谐、人人参与的活动课堂。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呢?“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下面就从阅读教学的预设和生成两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阅读学习的主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将自己的阅读经验强加给学生。故此,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一言堂”与“满堂灌”教学方式,真正地授予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的主动权、自主权,让学生在不游离于文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尽情品味个性化阅读时产生的美感。  相似文献   

15.
当前对“个性化阅读”内涵的诠释有很多。常常与“个性化阅读”相随的有“探究性阅读”“独立阅读”“多角度阅读”“创意阅读”等提法,几个概念之间相互阐发,但角度不一。综观起来,个性化阅读是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引导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现代阅读理念要求我们“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呼唤学生朗读的个性化,因为朗读是阅读的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那么如何在朗读教学中加强学生个性化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个性,读出生命的色彩呢?  相似文献   

17.
个性化阅读是学生遵循一定的阅读规律,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兴趣爱好对文本进行某个角度或多角度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注重和谐、加强积累”、“独立阅读、独特感悟”、“正确引导、适当点拨”来有效促进学生阅读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存在的“模式化”阅读倾向,提出“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理念,并提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务本策略”:让学生潜心吟味,读出自己的真感受;感悟探究,让学生的情怀、品格、个性在真情流露中得到提升;亦精亦博,拓宽视野,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反思体验,让阅读反思成为学生的一种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运行在学生与文本、学生写作、学生与世界、学生与自我的“四维空间”之中。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主要有: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宽松氛围,引导批注阅读,鼓励智慧发现,启发多元畅想,强化阅读反思,加强价值导向,注意定时评价等。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言:“导者,乃干方百计让学生自求得之,率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自谓也。”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师的有效引导,“干方百计让学生自求得之”尤为重要。个性化阅读的第一要义是自主阅读,没有读者的自主,所谓个性化阅读当然无从谈起。自主阅读是创造性阅读的前提,只有富有创造性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的个性化阅读。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其自主阅读、创造性阅读。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三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一是阅读量明显不足,课本基本上成为学生阅读的惟一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