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既然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形式,人类的两种基本思维方式都离不开,那么,作为两种思维方式都兼有的新闻工作,在其实践过程中,也必然离不开想象。试想,如果没有“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怎能将新近发生的事实变成语言文字传播出去呢?新华社记者阎吾采写的消息《战后谅山》中的这最后一段:“记者在谅山敌军的一些阵地上,看  相似文献   

2.
承认“记者采写的许多新闻事实,不见得都是记者通过现场观察取得的,往往是从当事人和知情人口中获取的”,但却不承认这里有想象的参与,断言“记者据人们的追忆而写,还需运用什么‘想象力’呢?”这种观点割裂了记者思维和写作的辩证统一过程,把记者的劳动理解得简单化了。既然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新闻中再造想象的规律,而记者在新闻实践中又离不开它,那么,从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出发,提醒记者在新闻写作中“不能完全听任想象力的狂热摆布”,而应当有所节制,有所限制,就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承认“记者采写的许多新闻事实,不见得都是记者通过现场观察取得的,往往是从当事人和知情人口中获取的”,但却不承歆这里有想象的参与,断言“记者据人们的追忆而写,还需运用什么‘想象力’呢?”这种观点割裂了记者思维和写作的辩证统一过程,把记者的劳动理解得简单化了。既然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新闻中再造想象的规律,而记者在新闻实践中又离不开它,那么,从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出发,提醒记者在新闻写作中“不能完全听任想象力的狂热摆布”,而应当有所节制,有所限制,就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文摘     
新闻不能排斥想象沈世纬文认为,新闻不能排斥想象。记者的职业特点是探求地平线上冒出的新事物,不断提出新问题、新见解。记者的思维方式的本质特点就是创造性,而创造性思维是离不开想象的,因为几乎所有的发现、创见与创造性活动都伴随着想象。把想象引入新闻领域,首先是对作为思维方式的想象不能作偏狭的理解。想象并非文艺家独占的“私产”。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都离不开想象。想  相似文献   

5.
创新到永远     
新闻姓“新”。每天有成千上万份报刊发布着各类新闻,如何从无边的报刊之海中一跃而出,“抓”住读者,让他一见就不忍释手?这需要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功夫,需要时时创新的意识。立意新。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曾说:“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当不了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能做到,可以当记者,但不一定是好记者;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能做到,那么你就能当一个好记者。”当独树一帜的思维导向、主题  相似文献   

6.
经济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离不开记者的思维,用什么思维方式来指导自己的采访写作呢?这是每一个记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为了提高经济新闻的可读性,写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经济新闻,应大力提倡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一逆向思维,就是从反面或鲜为人知的另一侧面来分析、研究、评判某一事物。比如打仗,正面攻不下,可以考虑从后面或侧翼来攻打对方。在科学史上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难题,作出发明创造是屡  相似文献   

7.
经济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离不开记者的思维,用什么思维方式来指导自己的采访写作呢?这是每一个记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深入开展新闻改革的今天,为了提高经济新闻的可读性,写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立体化的经济新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笔者认为,在经济新闻的采访写作过程中,应大力提倡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  相似文献   

8.
无意中翻到一份1984年6月13日的人民日报,看到第二版上登有一封读者来信,批评该报一则报道皖赣铁路正式运行的消息,竟然没有介绍这条铁路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信后附有编者的话,表示“读者批评得对,无论是记者还是编辑,都应该从中记取教训,在报道一件事情时,要尽可能地把情况清楚地告诉读者。”最后又补充介绍了皖赣铁路的起点、终点和途经的主要城市。这块短短200来字的“豆腐干”,现在‘吃”起来还是那么有滋有味,也许是多半未“吃”的缘故吧!  相似文献   

9.
魏明革 《新闻三昧》2006,(10):49-50
在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长沙晚报的消息《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获消息类一等奖。这是一篇经过精心打磨雕琢、催人泪下的新闻精品。这篇消息具有以下特点:一、用心思考深挖题材“生活中并非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但只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那是不会有什么发现的,对于一名记者来说,要想写出新闻精品,还需要有一颗能随时思考的心。用心思考什么呢?用心思考题材的新闻价值。新闻界前辈郭超人说过:什么人当不了记者,什么人能当记者,什么人当好记者?别人看到了想到了的东西,你看不到想不到,这样的人当不了记者;别人看到了想到了的东西,你…  相似文献   

10.
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包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给记者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展示才能的环境。那么,面对社会的剧烈变化,我们记者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风格、思维方式来迎接这种变化呢?我的体会是,首先要有一种创新精神。江泽民最近反复引用一个词叫“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根本就是创新。记者应用创新精神报道、反映我们的  相似文献   

11.
直觉思维不像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那样为人们所熟知。其实,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一样,都是科学思维的基本类型之一,长期以来,直觉思维以其神秘而独特魅力而受到青睐,科技史上有许多重大的难题,往往都是在直觉思维的顿悟中,奇迹般地得到解决的。那么,直觉思维的本质和特征是怎样的?它和记者的通讯报道写作实践有着怎样的联系?报刊记者怎样才能获得“灵感”和“顿悟”呢?直觉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心理学辞典解释,直觉是一种无意识的思维,直觉像是思维的感觉,人们通过感官的感觉,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可是用直觉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换一个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要改革,报纸在革新,竞争日趋激烈,记者怎么办?想到几点粗浅之见,略陈于下。一近日偶见一篇介绍作家陈建功的文章,说他有“三换”,即“换一个活法,换一个想法,换一个写法”,目的是“对社会、人生提供新的理解”。我们当记者的是否也需要“换”个什么呢?我想,应该换一个思维方式。照理说,记者的思想应该是最活跃、最不保守、最富于变化的,而我们的现状如何呢?我的估计,比文学艺术界要落后许多。最近几年来,文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从题材内容到表现手段,从文艺观念到研究方法,出现了“全方位的跃动”。比较起来,记者从采访到写作,其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写作方法几十年来改变不大,老套套,老路数,老格局,老手段,依旧陈陈相因,逐渐形成一种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实践中,记者编辑必须找到合适且足够的新闻线索来保证这一天的报道。这就意味着新闻采编一线永远离不开线索。另一方面,从职业特点和岗位考核来说,无论是以新闻采访为己任的记者,还是以统筹把关为职责的编辑,寻找线索都是自己的本分。那么,新闻线索到底该怎样寻找?寻找新闻线索有没有独门暗器呢?如何为自己获得稳定且丰富的线索呢?  相似文献   

14.
新闻随想录     
1 既然消息写作目前在我国尚未形成一种独立的文体,记者又何苦一定要作茧自缚,拘泥模式化的“老三段”呢? 消息写作无定法。倒金字塔也好,散文化也好,再好的形式也可以创新,也没有必要固定。别人用过的表现形式,不一定要照搬。自己用过的表现手法,也无须再重复,都应寻求一种最适合于内容的新形式。新闻贵在“新”,这里除了所反映的内容外,表现形式也应富于变化。只要符合消息写作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5.
新闻文摘     
巴甫洛夫把人的能力类型分为三种:“艺术型”、“思维型”与“中间型”。新闻记者是那一种类型的人才呢?艺术型?思维型?都不全是。记者实际上是中间型的人才,采访活动要求形象鲜明、形象记忆,有一定的想象力;写作提炼活动又要求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行逻辑推理、理论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形象与逻辑的统一。中间型人才的范围太广,记者的能力类型,准确地说,应是信息型人才。信息型人才包括那些具体要求呢? 孩童般好奇——灵敏性:有位外国记者说过,“记者要有一双孩童的  相似文献   

16.
作为创造思维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想象,在文艺创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文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与作者的艺术想象力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这已为人们所认识,也早有很多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在纪录片创作中,想象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是不是纪录片创作中不需要想象呢?不是,同样也需要想象。列宁谈到幻想(想象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时指出:“有人认为只有诗人才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是需要幻想的,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列宁的这段话,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作为想象特殊形式的幻想,在数学研究中都是需要的,那么具有一般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的优化程度,就其具体报道主体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记者的思维方式的优化程度。那么,作为现代记者应具有怎样的思维方式呢?  相似文献   

18.
无意中翻到一份1984年6月13日的人民日报。看到第二版上登有一封读者来信,批评该报一则报道皖赣铁路正式运行的消息,竟然没有介绍这条铁路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信后附有编者的话,表示“读者批评得对,无论是记者还是编辑,都应该从中记取教训,在报道一件事情时,要尽可能地把情况清楚地告诉读者。”最后又补充介绍了  相似文献   

19.
我在读2000年3月25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发现问题不捂不盖一封信引发一汽10万人大讨论》的消息时,从头到尾看了两遍,怎么也没有从内文中找到“10万人大讨论”的字样。不用说“10万人”的具体数字,就连一汽有多少人也没有交代。那么标题中是根据什么标出“引发一汽10万人大讨论”的呢?1999年9月10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20.
作为思维方式、思维手段的想象,适用于文学、科学,也适用新闻。但是,对它的应用,并不是没有限制的。它要受一门科学自身性质的规定,要服从这门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想象在新闻中运用,必须以不违反事实为前提。我以为作为思维方式的想象和“合理想象”是根本不同的两个问题。所谓“合理想象”,是一种经过隐饰的造假理论。正是这种理论,败坏了人类正常而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想象的声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