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歇尔·麦克卢汉以其“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地球村”以及“外爆”和“内爆”等论点和概念闻名于世。让·博德里亚力图发展麦克卢汉的媒介技术文化的学术观点,但他强调的是媒介重要性而不是讯息的重要性,他在将注意力集中于对麦克卢汉的“内爆”和即时传播的各种概念作了激进化的处理之后,提出了自己的电子媒介技术及其文化批评理论的三个关键词:仿真、内爆和超真实。这是博德里亚建立其电子媒介文化批评理论的核心和关键,是他描述技术媒介运作规律的中心概念。要理解博德里亚的理论,必先厘清这三个关键概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概念界定和多种理论关照下的多角度研究两个维度对1990年以来我国内地关于媒介事件的研究进行了爬梳与评价。对于媒介事件这一独特的大众传播现象,研究者对其概念的厘清与界定,经历了从辨析事件真伪到突出“策划”和从突破到“两种范式”的归纳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特别是第二个阶段中,研究者对众多个案研究加以理论关照,针对媒介事件的建构策略、价值与意义、应用与效果等作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该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陷,有待于研究者们更深入地探究。  相似文献   

3.
从受众议程到媒介议程再到受众议程——对“设置议程”理论的再认识·樊亚平·“设置议程”理论是马尔科姆·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L1972年提出的有关大众传播媒介社会功效的重要理论。这个理论认为,虽然大众传媒不能直接决定社会公众怎样思考,但却可以通过对某些问...  相似文献   

4.
林徽因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她在我国建筑理论与建筑史的创立发展、古代建筑的勘察保护以及民居建筑的关注等方面具有突出贡献。自20世纪20年代起,林徽因便以公众人物的身份示人。但人们对她的印象往往集中于文学创作、情感经历,而对作为其真正职业的“建筑学家”身份知之甚少。新的时代背景下,基于媒介心理学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有助于加强女科学家科研工作的宣传以及科学家精神的理解与弘扬。  相似文献   

5.
以国内外学者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探索为切入点,从探寻我国的媒介素养之路入手,浅谈对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的再认识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责任论是继自由主义理论之后西方世界又一媒介理论。这几十年内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可是它终究只是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无法对媒介发挥社会公共服务功能起到一个根本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信息网络时代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钰  范晓谚 《科教文汇》2013,(36):40-41
信息网络时代,大众媒介正在侵袭着人类的灿烂文明,它对大学生的影响已经到了“全方位”、“全天候”的程度,从根本上改变着他们的学习、生活、思维和处事的方式。谁也不能否认现代媒介给社会和个人发展带来了许多的积极影响。但与此同时,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无所不在的媒介所制造的大众文化的负面浸染。因此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大学生具备信息时代的新素质——媒介素养,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中国媒介在改革进程中既带集权化烙印,又彰显着市场化理念的事企业双重体制。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媒介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另一方面也制约和阻碍着媒介产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无法与国际传媒集团同台竞争。中国媒介“二元运作”体制的弊端在于政商联姻导致媒介集体失重、产权模糊导致媒介发展进退失据、效益模式僵化导致媒介的多元价值观失声等。通过对中国媒介的二元效益理念的经济学观照.不难得出媒介发展多元效益走向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邵灵莉 《科教文汇》2007,(7X):182-182
社会责任论是继自由主义理论之后西方世界又一媒介理论。这几十年内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可是它终究只是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无法对媒介发挥社会公共服务功能起到一个根本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晨昊  严建援  程霞 《未来与发展》2010,(10):101-105,55
现代社会的网络环境使人际沟通的可用媒介大大增多,了解沟通媒介的特点及其作用方式,对于提升企业运营绩效十分重要。本文阐述了媒介研究的兴起和意义,对媒介丰度理论、媒介同步性理论和媒介自然性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和观点研究,并从发展阶段、理论定位与贡献的方面进行对比,得出关于媒介理论研究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社会责任论是继自由主义理论之后西方世界又一媒介理论.这几十年内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可是它终究只是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无法对媒介发挥社会公共服务功能起到一个根本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为了帮助信息系统学者厘清媒介丰富度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应用现状,填补国内在媒介丰富度理论相关文献综述上的缺失。[方法/过程]本文对国内外基于媒介丰富度理论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和梳理,归纳了当前MIS领域应用媒介丰富度理论的主要研究问题,并总结了研究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结果/结论]研究发现:MIS领域应用媒介丰富度理论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媒介丰富度对于表现绩效的影响、媒介丰富度对于用户信任感及诚信行为的影响、媒介丰富度理论在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和媒介丰富度理论在信息/沟通技术使用研究中的应用4个方面;研究中存在"媒介丰富度理论对于社会因素、个人/技术因素的考量未完善"、"相关实证研究多使用媒介丰富度理论作为分类依据,往往忽略理论的核心观点"等问题;媒介丰富度对表现绩效影响的时序分析、多媒介嵌套的混合效应等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合作创新中知识转移媒介选取不当是引发知识产权风险的原因之一.基于媒介丰度理论,分析知识转移媒介引发知识产权风险的机理,认为知识转移媒介是诱因,合作企业行为是直接动因,而知识属性和合作情境起重要调节作用;从反馈能力、多重暗示性、语言多变性和个体关注性四个方面阐述知识转移媒介引发知识产权风险的形式,发现相同的知识产权风险可能由不同的媒介属性引发,因此媒介属性分析对防范知识产权风险非常重要.最后基于知识转移媒介引发知识产权风险的机理,从转移媒介、合作伙伴、知识属性和伙伴关系四个角度提出了风险防范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4.
当代青少年的必修课——提高媒介信息素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教育的概念媒介教育(media education)的概念最初由英国学者提出,30年代初期,倡导媒介教育是为了反对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大众媒介中提供的“低水平的满足”。60年代以后,随着学者对媒介功能认识的提高,人们开始反  相似文献   

15.
刘爽 《科教文汇》2014,(25):23-24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告诉我们,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电子媒介以图像为话语方式,本质上是娱乐性的,以铺天盖地的气势席卷着整个人类的生活,电子媒介的飞速发展催生了“无思”时代的到来。面对这种“无思”的普遍潮流,我们的教育要逆流而上,扭转错误的媒介意识,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力挽狂澜,使人们早日走出“无思”的荒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科学在诸多公共议题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科学与媒介的关系成为传播学者关切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爬梳,从文化属性、系统结构和知识生产三个层面寻求可能的理论框架,试图勾勒出二者关系的动态演化图景。一方面,科学与媒介的关系以"差异与区隔"为表征;另一方面,随着科学的社会化和民主化进程加快,二者日益产生"勾连与互动"。最后,本文聚焦在"科学媒体化"概念框架上,理解其对考察科学与媒介关系的理论意义,并为未来在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平台型媒体媒介信任影响机制鲜有实证研究支撑,其中多数研究从媒介理论出发,对社会认知视角关注不足。媒介信任作为一种个体行为,是个体在调整对自身和环境认知的基础上能动反思,持续建构的结果。社会认知理论能够有效预测个体行为,提出“三元交互”模型,并重视个体的感知与能动反应,为媒介信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社会认知理论,通过全网音视图文各类平台用户的问卷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平台型媒体媒介信任影响机制和路径,重点考察个人激励与平台治理的直接作用和用户身份认同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个人激励与平台治理对媒介信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身份认同对媒介信任同样具有正向影响,同时身份认同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该研究启示媒介信任行为与个体和环境紧密相关,不仅要关注媒介信任的影响机制,更要基于用户思维建立激励模式,通过优化过滤机制加强平台治理,内外合力探索完善针对性的媒介信任建立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在校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从媒介接触与利用、媒介认知等纬度来分析当代大学生媒介接触的状况,旨在研究大学生接触、使用媒介的动机,受媒介影响的状况,以及对媒介的态度,从而探索强化媒介传播优势,以求能从整体上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传媒产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这可以看出,传媒业也卷入了全球化进程。面对这样一个国际时代背景,我国的传媒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开始走向媒介的集团化道路,这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结果,更是我国传媒业发展的需要。文章将结合相关媒介集团化理论,通过对西方媒介集团化发展壮大过程的分析,并结合我国媒介集团化的发展现状,对我国媒介集团化的运行与未来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媒介素质是指大众对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以及生产的能力。本调查采用问卷法,通过随机抽样调查了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质现状。结果表明:大学生基本具备了信息的利用能力,能够积极主动满足自己对信息的需求;初步具备了信息鉴别能力,但尚不成熟;信息参与能力不强,多对信息进行接受却很少参与信息的创造和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