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是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科学整体化、系统化的重要保证。论文从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以及创新的涵义入手,通过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分析,构建了以"学科渗透、核心打造、特色凸显"为内核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具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分析,进行了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
跨学科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迫切需要.通过梳理我国人才培养的阶段性发展、复合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中美两国高校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明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和意义,归纳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确立国内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代表.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和输出高契合度的高瑞人才提出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呈现出交叉融合的态势,社会迫切需求具备多学科综合能力的现代人才,应用型高校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价值意义,指出了当前应用型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用型高校应当从优化跨学科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加强跨学科新兴专业建设、加大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升级跨学科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跨学科师资队伍、提升跨学科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深化跨学科产学研协同育人、完善跨学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目前许多高校推出了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使有的学者对跨学科教育的必要性产生了疑问。笔者认为,进行跨学科人才培养是时代的要求。同时,我国跨学科人才培养工作仍然有较大的改进空间。美国在这方面是一个典范,其政策的保障、课程的整合等方面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迫切需要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本研究以建立一个培养适合现代制造业发展的跨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教学体系为总目标,提出了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知识体系、支撑体系和硬件环境等设想,着力于个性化创新能力训练和大工程背景下的工程训练。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跨学科知识型核应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归纳现有培养模式的局限性,认为仅依赖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机构培训模式均难以培养核应急管理所需的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进而提出纵横结合的跨学科知识型核应急人才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7.
跨学科理念滥觞于美国,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由单一学科向跨学科的结合与转变不仅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解决日益复杂的现实社会问题的客观需要。当代科学发展与知识创新越来越呈现出学科交叉、融合、渗透以及整体化的趋势,新的知识生产呈现跨学科性的基本特征。知识贵为整体,过度分化的学科知识消解了社会科学研究者对复杂的社会事实与问题的认识能力,以及消解了作为整体的思想活动的能量。跨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受复杂问题的解决需求与知识创新的驱动而生,美国研究型大学重审原有培养"学科守门人"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将跨学科理念融入博士生培养全过程。跨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逐渐成为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博士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本研究通过对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社科类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理念与实践以及组织制度保障进行研究,为其他研究型大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大学中,跨学科教育既是一种新的大学理念,也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人们对知识、科技乃至社会发展至今的一个全新的、深刻的认识和诉求.然而,跨学科教育对大学组织架构、学术群体、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学科文化等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冲击,这必然给大学带来一场巨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在清晰界定跨学科和跨学科学术组织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发展的基本特征与制约因素。针对现存问题.笔者从我国大学的管理体制、跨学科战略、人才培养模式、投入机制、评价机制和社会网络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创新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跨学科教学是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文章对杜克大学重要发展战略与创新举措进行收集整理,提炼出杜克大学历时30年(1988—2018年)的跨学科教学战略进行分析,以此探索对世界一流大学教学质量提升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起到关键作用的重要举措与核心内容。研究发现,杜克大学的教育质量优势在于其最持久的成功和最令人振奋的创新,来自其跨学科构思、培育和执行的理念,秉持这一理念,杜克大学不断从搭建平台、创新模式等多个方面完善跨学科教学战略,并持续细化与深入跨学科教学的具体实施,在这一过程中,杜克大学的跨学科教学框架日趋完善与成熟。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跨学科研究意义重大。我国高校跨学科研究模式主要有课题组模式、研究中心模式、重点实验室模式等。针对跨学科科研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跨学科研究发展的建议:灵活选择组织模式,人员结构动态与稳定的结合,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加强制度建设、倡导团队精神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传统学科""跨学科""超学科"概念辨析,结合对学科知识生产发展历史研究,将学科知识生产划分为三种模式:传统学科知识生产模式,跨学科知识生产模式,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三种模式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传统学科、跨学科知识生产模式是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的基础,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是传统学科、跨学科知识生产模式的补充和延伸。学科知识生产模式的划分既促进不同类型知识生产、创新,又有利于大学更好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职能,更好实现大学使命。  相似文献   

13.
主要总结了棉花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效,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改革中将跨学科教育理念融入棉花实验班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从传统教育向突出应用、强化能力、注重创新理念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向跨学科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设定“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定位于服务棉花全产业链;采用“2.5+1+0.5”分段培养方式,实现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部分核心课程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促进传统教学模式向跨学科教学模式转变。同时,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研究、与“新农科”建设的结合度、教师的实践能力、社会及企业参与度等方面分析改革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可为农科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跨学科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跨学科人才培养从理念、方式到配套制度都面临着困境:专业教育模式占据主导地位,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相对缺失;教育主管部门制度设计滞后,高校内部制度亦不配套;跨学科人才培养方式不全面,跨学科程度低或涵盖的项目数量有限。对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树立并强化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优化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内外部支撑制度;从独立和组合两个维度完善跨学科人才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5.
跨学科人才培养是造就一大批科教兴国战略需要的跨世纪复合型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集中探讨了在艺与工结合跨学科人才培养生态环境中的学习环境、学术环境、学科环境与制度环境,进行了艺与工结合跨学科人才培养生态环境的实践探索。研究表明,艺与工结合跨学科人才培养生态环境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能够有效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变革。  相似文献   

16.
打破学科专业壁垒 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在不断分化的同时,也进一步高度融合,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越来越需要从多学科的角度进行审视,并予以解决。推进和加强跨学科人才培养,既是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界的共识。作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重视本科教学、敢于教改试验的百年老校,武汉大学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多种途径并举、各种方式共生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思考与探索开创跨学科人才培养新局面。1.拓宽专业培养口径,设置跨学科专业我国高等教育从50年代开始全…  相似文献   

17.
跨学科教育是后工业时代科技知识生产方式转型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积极扬弃。普林斯顿大学本科跨学科教育模式体现在其教育理念、学生管理、通识教育定位、教学制度设计、课程设置、培养环节、组织保障以及多类型小班制的研讨课广泛应用、跨学科教育项目等各方面。普林斯顿大学本科跨学科教育实践为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跨学科人才培养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而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作为对这种趋势的反映,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跨学科人才培养实践,另一方面也为现实中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活动提供思想指导.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考察发现,跨学科已经成为其重要的办学理念,具体表现在:将跨学科作为重要属性与任务;应对解决复杂问题的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化或多样化的学术兴趣是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主要动因;培养具有跨学科素养的人才是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美国公立大学的典型代表之一——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为研究对象,从理念宗旨、运行模式、支撑机制3个维度对其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行动路径进行解析。结果显示,在理念宗旨方面,形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未来跨学科领导者”的教育理念;在运行模式方面,主要采用课程的跨学科组合、专业的跨学科组合、学位的跨学科组合3种培养模式;在支撑机制方面,推行“共同资助、联合聘任”的跨学科教师聘任制度、“独立建制式+矩阵式”跨学科研究组织和“面向全体”的跨学科项目服务。文章进一步指出未来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社会对跨学科外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高校人才培养不应仅局限于某一学科或者某个领域,而是要屏弃学科门户之见,在原有学科框架下,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目前,单一学科内容教育模式已很难适应多元化的人才市场需求,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培养跨学科外语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基于人才培养需求下,培养跨学科外语复合型人才,对于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