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根据解释学的观点,翻译的实质就是解释.本文从解释学几个核心概念的分析入手,试图探讨解释学对翻译研究的启示.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观照译者主体性,改写理论,文化冲击以及忠实标准等问题,对翻译的本质将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西方女性主义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与翻译研究的结合进而给传统翻译理论和实践观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解释学方法也成为一种基本的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章在介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尝试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来探讨女性主义译论和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西方女性主义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与翻译研究的结合进而给传统翻译理论和实践观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解释学方法也成为一种基本的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章在介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尝试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来探讨女性主义译论和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龙珣 《文教资料》2011,(7):31-33
本文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出发,通过"视域融合"和"效果史"这两个基本概念来论述伽氏解释学对翻译的影响,并从哈贝马斯对伽氏思想批判地继承来讨论伽氏解释学思想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翻译与解释存在渊源关系,解释学主张翻译即是解释。理解的历史性意味着翻译无法摆脱其历史局限性。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对理解历史性的研究,为翻译理论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翻译研究的哲学解释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哲学阐释学的视角来探讨翻译过程中理解和表达这两个阶段以及哲学解释学角度下的翻译标准,力求为翻译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种解释,由于解释学主要涉及理解、意义、读者与文本之间关系等内容,翻译与文本的理解和解释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将解释学与翻译研究结合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从哲学解释学透视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与误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探讨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与误译的解释学依据.根据迦达默尔理解中的偏见、视域融合这两大哲学解释学原则,重斯审视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与误译现象.认为译者偏见分为积极偏见与消极偏见,随之产生翻译过程中有意误读误译与无意误读误译,并详细描述其类型,论证其合理性与非理性.指出视域融合促进有意误读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翻译的基础是理解,而理解也正是解释学的核心。这种特殊的关系,就是我们常说的"翻译即是理解"。也正是由于这种关系,翻译与解释学之间的关系才源远流长。施莱尔马赫、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正是这其中的大家。  相似文献   

10.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认为,文学文本是一个开放的结构,对其做出的任何阐释都会打上阐释者自身存在的烙印。文学翻译首先是一个阐释的过程,不同译者对同一文本会有不同的阐释,继而会有不同的翻译,因此文学翻译的忠实只能是相对的忠实。当下的文学翻译批评应对翻译主体多一些关照,而对同一部作品的不同译本应持开放兼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范丽 《培训与研究》2010,27(4):129-131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认为,文学文本是一个开放的结构,对其做出的任何阐释都会打上阐释者自身存在的烙印。文学翻译首先是一个阐释的过程,不同译者对同一文本会有不同的阐释,继而会有不同的翻译,因此文学翻译的忠实只能是相对的忠实。当下的文学翻译批评应对翻译主体多一些关照,而对同一部作品的不同译本应持开放兼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文化误读是文学翻译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本文运用哲学解释学的核心观点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进行分析,从解释学的角度说明了文化误读的理论依据,并对文化误读可能发生的几个层面进行了论述。最后对文化误读在文学翻译中的积极作用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赵毅 《大学教育》2014,(6):148-150
法国当代思想家德里达通过与哲学解释学的对话,提出了解构主义语言观、意义观和翻译观。实际上,解构主义与当代解释学一样,是从反拨本质主义形而上学作为切入点来研究语言、意义和翻译的。德里达提出的延异、踪迹、增补等范畴,将实体性思维方式提升为关系型思维方式,更加接近语言、意义和翻译的真实情况,对翻译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伽达默尔解释学经验的特征及其对他者问题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伽达默尔没有集中讨论过他者问题,但他的解释学暗示了与该问题极为相关的线索。他通过解释学经验阐述了人是具有当下性、有限性、开放性、否定性和被动性特征的历史性存在。这些特征说明人不是无时间的先验存在,而是历史性的经验存在。与通过笛卡尔式反思确立的先验性主体不同,经验性的人是在与他之外事物的关系中存在的,因此是他者得以呈现的领域,是他者问题得以探讨的前提。解释学经验所揭示的经验性人的特征对他者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河运用"激进诠释学"论述了翻译的"语词世界"、解释学真理及"差异的撒播",批驳了传统翻译"原本中心论"、翻译的逻各斯真理以及中西文本流通中的西方语言中心论等问题,提出以"居间存在"为基础的语际翻译解释学.<巴别塔的重建与解构>展示了作者学术"提问"意识和"独白"意识,是会通语言哲学、翻译学与诠释学的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6.
翻译过程中原发语在符号转换中会出现亏损;由于语言的局限性和语言策略不可穷尽,由一种认知感觉系统向语言符号转换时会出现换码亏损;在解释学上,作者、译者和读者三元关系中会出现解释学的3次偏离,进而造成亏损。翻译中要想做到真正的等效翻译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平时所说的等效实际上只是一个近似值。  相似文献   

17.
一解释学亦被译作“释义学”或“诠释学”,它的核心问题是解读者对被解释文本的解读和理解问题,因而,理解便成为解释学的核心话语。在解释学里,以对待被解释文本的不同观念和看法又可以将其分为新旧两种,分别称为旧解释学和新解释学。旧解释学要求解释者在面对文本时要抛弃自己  相似文献   

18.
随着美国电视剧在中国观众中的普及,美剧的字幕翻译日渐受到观剧者、英语学习者及翻译研究者的好奇与重视。文章以在我国热播的几部美剧的字幕翻译为例,结合美剧字幕翻译的特点,分别探讨异化法和归化法对美剧字幕翻译的指导意义,认为适当地运用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能帮助译者更好地完成美剧字幕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解释学”一词起源于古希腊神话中一个名叫赫尔默斯的神,他是宙斯的信使,其任务是将诸神的意见迅速地传达给世间的凡夫俗子。由于神的世界与人的世界在语言上无法沟通,因此赫尔默斯就承担了翻译和解释的工作。后来,这种语言的转换工作,就演变成了当代西方哲学的一门学问——解释学,其奠基人是德国哲学家狄尔秦。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哲学史的整体发展来看,几乎可以把中国哲学史看成是一部经典诠释史,思想家通过经典的注释和解说的形式束发展、建立、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已经成了一种传统。而这一方式必然包含着“客观”地诠释经典的“原意”和建立诠释者自身的哲学体系这对矛盾。从前者看,中国解释学带有方法论解释学的性质;从后者出发,中国解释学的性质则是本体论的。而事实上中国解释学不必遵从西方解释学先有方法论解释学,后有本体论解释学的演进逻辑,中国解释学的特质在于本体论寓于方法论之中,注经、说经是形式,是载体,思想创造才是内容,是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