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网络空间,一个数字化的年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人们的生存方式、价值观念和学习方式产生深刻的变革。教育也同样要面临一场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与时代更替,汉语言文学已经成为我国五千年历史长河的文化结晶,体现出深刻的文学内涵与艺术价值。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汉语言的文学形式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尤其是网络语言的产生,对社会生活以及语言学习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着重对新时期网络语言进行分析,探究了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与意义,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提供一个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社会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传统教育带来的深刻变革是前所未有的,传统教师角色正遭遇挑战,时代赋予教师角色以全新的内涵。本文就教育信息化的巨大变革对教师的影响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女性主义文学进入张爱玲时代:女性主义痛苦反思时代。将两性关系上升为现代城市文化制度加以审视、批判和反思,是张爱玲时代女性主义文学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最深刻的思想内涵。张爱玲不仅在创作中深刻体现了反思主题的内涵,而且创造了不同于冰心时代和丁玲时代的女性主义文学的新理念,从而使她以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文学理念的更新与深化,在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史上划出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就世界范围的民族格局而言,民族间的生存关系永远处于变动之中。据此可将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价值实现关系,切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自然生存时代、民族交往时代和人类危机时代。不同历史阶段,民族文学实现自身的世界文学价值过程不同;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学范本、大师和主潮也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文学经典化研究应涉及文学经典的生成机制和当代生存境遇。《人间词话》作为现代文论的转型之作是探讨文学经典化的典型个案。时代风尚、批评阐释、政治意识形态、教育传播等是影响《人间词话》经典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在后文学经典时代,传统文学经典的生存境遇不容乐观,但挑战与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7.
上海沦陷区的女作家们在日伪政府的高压文化管制之下,被迫采取了远避时代主题的创作方式,从而走出了与主流文学完全不同的文学道路。但是,她们不同于主流文学的个体化写作,正是对那个特殊时代的人们特别是女性生存状态的独特叙述,她们另类的叙述视角和言说方式让写作摆脱了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功利性目的之后而回归自身———对个体生存的书写。  相似文献   

8.
作为女性主义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女性书写具有非凡的文学价值。王安忆作为其中的代表性作家之一,立足于自己所在的城市,从女性自身的经验出发,试图通过对城市女性的殷殷观照和深刻感悟,把握其所熟悉的上海城市女性的生存血脉与精髓,形成了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和人文关怀的小说叙事,为我们展示了生活于那个时代、那个城市的千姿百态的丽人群像。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学的齐梁新变与萧氏文学集团的雅俗观念及尚和思想密不可分。萧氏帝王文学集团从声调、节奏和韵味三方面入手,以引谣入诗的方式来实现民间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改造创新,引发了齐梁时代诗文创作从形式到内容雅中见俗、俗情雅化的诗风转向。萧氏文学集团和齐梁时代无处不在的尚和思想则表明齐梁文学集团实际上是带领齐梁时代的诗人以诗文的形式寻求并解答了人应该如何生存的哲学命题。相对于东晋玄言诗人归隐遁世的生存方式而言,齐梁诗人选择了积极融入的生存方式,而萧氏文学集团则使这种"融入"由"文学融入"上升到"审美融入"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光影时代的到来,使得中国当代文学备受挤压,但与此同时,也为文学的生存提供了一方沃土。影视文化本身得天独厚的属性,大众消费文化的适时加力,以及当代文学新鲜血液的注入,使得影视文化渐变为一个风姿绰约的女神,对当代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众多的文学期刊举步维艰,茫然四顾探索生存发展的道路。改版变脸后徘徊彷徨,最终又回归故地,说明文学期刊很难与时尚嫁接。成功地行走在文学边缘的泛文学期刊,为文人学者所接纳。培养青少年读者,与考试作文联合,吸引学生和家长。提高作品的现实意义和可读性,参与市场竞争还是靠文学取胜。不同的探索道路使文学期刊分流为四大类:固守文学家园的纯文学期刊、行走在文学边缘的泛文学期刊、与作文教育相结合的青少年文学期刊,沦落到街头地摊的通俗文学期刊。  相似文献   

12.
建安时期,不仅文人文学品评日盛,而且文学观念日益明晰。这并不是文学发展的巧合,而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文人的文学品评和文学观念是相互影响、彼此推进的。一方面文学品评规范和引导了文人的文学创作和未来文学品评的走向,推动了文人文学观念的演进;另一方面文学观念又使文学品评得到了进一步的展开和深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周作人与世界文化之间的联系:作为文学家,他提倡“人类的文学”;作为翻译家他大量译介世界各个民族文学与文化方面的作品,丰富了我国现代翻译文学的宝库;作为评论家,他将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指出我国传统文化的弊端,为新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4.
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的文学共同渊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母体,但由于海峡两岸长期的时空阻隔,使得处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的两岸文学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本文试图对“寻根文学”这一两岸共有的文学现象进行比较性研究,希冀对两岸文化之根的整合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融合是中国文化与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力。东北古代文学的繁荣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民族文化融合不是单向的,是多元的、双向的。杨义先生倡导重给中国文化地图"边疆活力说",肯定了东北文化与文学的贡献。从东北文学的发展史来看,民族文化融合,不仅促进了东北古代文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随着广西文学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从边缘移步中心,广西文学研究也随之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一支。对21世纪以来这一研究的发展状况进行初步梳理和简要述评,将有助于研究本身及文学创作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维吾尔文学是用现代的文学语言和形式表达现代人思想情感的文学。本文主要论述了当代维吾尔文学的研究现状,并对此发展趋势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比较文学常被错误理解为用比较方法研究的文学,这是从学科名称对它的误解。比较文学的“比较”和“文学”都分别有其特指,要正确理解其特指才能正确认识比较文学不等于用比较方法研究文学。  相似文献   

19.
九十年代以来的杂文创作是中国新时期文学中一种重要的文学形态 ,它在内容上的发展态势和艺术形式上的新动向 ,对中国未来的杂文创作走向无疑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但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中 ,小说、诗歌、散文这些传统的文学样式始终占据着绝对的主导 ,作为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的对象也往往重在于此 ,而对杂文的研究与评价则常常被人们有意无意地视为是支流 ,这不能不说是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的一种缺失。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九十年代以来的杂文创作在共时与历时中的蕴示的研究 ,对它在文化批判意识、自我反省意识、当代审美意识上存在的缺失的分析 ,揭示它的现代性写作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唐代河南籍作家群星灿烂,涌现了像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这样一批领军人物,他们以自己非凡的才华和卓越的创造开创了文学发展的新局面,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增添了光彩。大唐之音,和而不同,河南文学与其他地域文学相比既有明显的共性特征,也有着显著的个性差异。唐代河南作家群体的文学活动呈现出主流意识强、地域色彩弱、敢于革新、样式多元化的特征。并且形成了具有儒家思想内蕴的爱国主义、忧患意识和追求审美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