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理论课程改革是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课程在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换的能力方面有着实训课程不可取代的作用。理论课程改革要开发结构精致的课程,为学生构建持续发展的平台,并且要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2.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要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师生互动,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达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课程考核应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表现和行为,加强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3.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并要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随之提高。每一个人都要经历学生时代,而体育课程又是增强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所以学校的体育课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体育课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基本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更要重视学生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以至终身坚持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5.
文化视野下的高职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反思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要视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课程改革要增强文化的自觉意识,协调好传统课程文化和现代课程文化之间的关系,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相似文献   

6.
李新生  蒋东升 《天中学刊》2001,16(2):103-104
学校体育学课程的改革包括课程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以增强学生对社会需要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衡量一个课程方案是否可行,不仅要验证其理论基础的正确性,而且要以其能否产生预期的效果为标志。在新一轮品德课程改革中,课程主体化已成为品德课程研究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在课程实施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品德课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主动地内化、吸收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已成为课程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学习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强调的重要理念。《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按照地理新课程的这一要求,地理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尽快适应新课程。所以,  相似文献   

9.
职业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增强了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开发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即: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指向人的发展,指向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指向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张扬,在开发时,还应该注重学校办学实际,专业特色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研究性,结合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要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增强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体验式教学,既可以将教师的教学方法巧妙融于教学活动中,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相似文献   

11.
实践证明,《实验物理教学研究》课程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有积极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特点,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方案;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创造技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教学系统中要增强促使学生创造的外部激励因素;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要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当前的校本课程开发在重视学校和教师的同时,却忽视了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学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重要主体之一。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韩建禄 《成才之路》2011,(18):90-I0019
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的一门重要课程。因为农村学校缺少教学设备,所以农村初中学生要上好美术课,美术教师要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刘光书 《贵州教育》2010,(18):25-27
一、安龙县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就意味着乡土课程的开发具有了法律依据,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  相似文献   

15.
自2004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内容的转变,教师应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应强调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要增强地理意识,吸取地理智慧。在普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全面发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吴靖娴 《天津教育》2014,(23):27-28
姚明、牛顿、比尔·盖茨,谁更聪明?我们无法判断,因为他们在各自领域享有个性化成功。我们的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使学生获得个性化成功。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和才能显露发展的关键期,学校课程便是发展个性、提升才能的重要载体。“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它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国家课程为学生们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平台,校本课程则弥补了全面发展这个共性目标的不足,强调全面基础上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17.
选修课是当前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普通高中选修课的课程目标、设置模式和比例关系等三个基本问题,认为普通高中选修课不仅要引导学生“分流”,还要为学生发展初步“定向”;不仅要增强课程弹性,还要促进办学模式多样化:并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为此,选修课的设置应采取“定向选修”模式,并处理好选修课的两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8.
传统学科式英语教学的弊端是知识和语言的学习分离,教学模式与学生身心特点脱节,学科教学式英语与学生发展的整体性相背离;隐性课程的开发是意义重大的挑战性问题。浸入式教学模式中的隐性课程具有弥散性和普遍性、持久性等潜在特点,在浸入式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开发过程中要增强课程开发者与实施者的反省意识。要基于对儿童充分的理解,提升对该课程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用语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能力。”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既强调了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又强调了要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让其成为知识的共同构建。  相似文献   

20.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音乐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