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善本”是版本学中的一个术语,也是其研究的重要内容。从广义上来说,善本包含“善本”、“珍本”和“孤本”。  相似文献   

2.
驰名中外的聊城扬氏海源阁藏书的下落.始终为众多学者所关注。本文以“书信总单”、《中国版刻图录》、《楹书隅录初编》及《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的目录为依据.对照说明了当时风传海源残阁所藏二十三种宋元珍本售于日本人的不实传闻。  相似文献   

3.
严粲所著《诗缉》现存版本比较重要的是明味经堂刊本、《四库全书》本等.笔者以北图珍本丛刊中影印的味经堂本《诗缉》为底本、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四库全书》本《诗缉》为校本进行对校,发现《四库全书》本极为精善,错讹极少,可谓善本;赵府本错讹却有近千处之多,比较拙劣,究其实算不上善本,如果使用此本作为研究之用的确差强人意.  相似文献   

4.
我国藏书目录,见于记载者,以西汉刘向《别录》、刘歆《七略》为最早。彼时无雕版印刷,书皆写本,固无“版本”之称。唯写本不一,文字每多歧异,篇章或有参差,校雠定著,优劣自见。《晏子》有中书、太史书、臣向书、臣参书,《管子》有中书、太中大夫卜圭书、臣富参书、射声校尉立书、太史书,即所谓异本也。《晏子书录》云“中书以夭为芳,又为备,先为牛,章为长,如此类者多”,是谓中书校雠不精,非善本也。订讹补阙,端赖别本。《新唐书》谓韦述“蓄书二万卷,皆手校定,黄墨精谨,内府书不逮也”。宋朱弁《曲洧旧闻》云“宋次道藏书皆校三五遍,世之蓄书,以宋为善本”。我国藏书家多蓄异本,尤重旧刻旧抄,断简残册,视若球璧,良有以也。至于古香吨薹,题跋庄严,钤印有序,足资缅怀往哲,悦目怡情,又赏鉴家之所由来也。于是宋元明清旧刻本,名家抄校题跋本,日为世重,称为善本。一九七八年国家开始编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至一九九八年全部出版,历时二十年,著录中国大陆公藏善本五万六千七百八十七种,为自来善本书目之冠。山东大学图书馆收藏古籍二万余种三十余万册,初为教学研究资料,限于财力,鲜有宋元旧本,而以明清刻本为大宗。《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创始之初,余供职于山大图书馆,受命清理善本,从古籍书库中遴选善本数百种,合原定善本,共约一千二百种,制成卡片,上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委会。同时编成《山东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交山东大学印刷厂排印。[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收藏签名本     
青灯黄卷,翻阅的都是作家朋友们热忱相赠的签名本。于今再次读来,仍绕有兴味。渐渐读出往日清晰的回忆,也读出了一丝丝的温馨。赠我签名本的作家中,最多的要数赵丽宏了。他几乎是出一本馈赠一本,送得我真不好意思了。我知道,大多数作家都是自己掏钱买书来送人的。看赵丽宏的签名,硬笔书法一如他的美文,富有节奏和韵律,并且一丝不苟。曾看过一篇叫《温情》的短文,写的是赵丽宏,极传神。而从赵丽宏聊聊数字的笔迹中,我也看出了他的敦厚和耐心。字如其人,这确是一个“不将牢骚发到稿子上去”的真诚作家。陈村兄好多年不写长篇了。…  相似文献   

6.
近读吴冷西《忆毛主席——我亲身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一书,受益匪浅。该书的作者吴冷西同志,曾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社的领导岗位上工作过多年,是当时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目击者、当事人和见证人。江总书记在今年元宵节联欢会上曾.对该书作者说:“你的《忆毛主席》写得不错”!  相似文献   

7.
河南历史悠久,古籍繁富,珍善本亦多,本人从手稿本、稀见书、禁毁书三方面探索我省公共图书馆馆藏珍本古籍的价值,对研究河南古籍地方文献、宏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孙波 《图书馆杂志》2006,25(1):95-96
主编先生: 您好!我是哈尔滨的一位读者,今年35岁,爱好文学,喜藏书话、毛边本、签名本,颇得“悦读”趣味。书话作品中,我主要收集姜德明、陈子善、龚明德、倪墨炎、胡从经、谢其章等人的作品,尤其是你们的毛边本、签名本。我喜欢书话,同您一样,也是受到《晦庵书话》的影响。近来想尽量收集齐您的所有作品。由于有些书出版已经有些年头了,在市场上不易购到,就直接给您写信求援了。但对于爱书之人来说,先生应该能理解我的心情吧!  相似文献   

9.
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以下简称《丛刊》)第114册中收录了“据明成化十一年郑、郑琥刻本景印”的《麟溪集》,集前署名为“明郑太和辑郑玺续辑”。查阅《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两书在著录《麟溪集》时也一律作“明郑太和辑”。其实,此集最初应为元代的郑文融(一名大和)所辑。《丛刊》本集首为元人程益所作的《麟溪集序》,序曰:“《麟溪集》者,郑君大和之所类也。大和之家,九世同,海左无有之者。朝廷有旨以旌别之。台阁暨公侯及山林文学之士或发于诗,或形于颂赞,或见于…  相似文献   

10.
2009年8月25日.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中国版本图书馆)在北京举办了首届重点出版物签名本收藏仪式。由我社与人民出版社共同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共同主持编纂的大型丛书《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第一辑)签名本成为首批重点收藏图书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一位爱好藏书的老人赵乃先生曾在《北京晚报》发表一篇短文,作者自我介绍说:“我和书打交道已八十一年了,买书、卖书、写书、教书是我终生的事业,也是我最大的爱好。”赵教授不但出身于书香之家.家里藏书万卷,而且都是经过自己严格精选的。他青年时代“苦读不辍”,出洋留学打零活积攒到一点钱就去买书,过着简朴生活也要省钱买书。在书市选到合适的图书就乐陶陶地返回。“文革”时买不到书就转而剪报收集资料。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高等学校文科统编教材的《书评概论》,经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系孟昭晋教授多年的悉心编撰,如今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上市.当我展示着作者题赠给我这位责任编辑的签名本和萧乾先生多年前签赠我的《书评面面观》(人民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一书,一种学术的兴废继绝之感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3.
日本藏汉籍,其总数无人敢妄自断言。依其国家文化财保护委员会之规定,分汉籍为“日本国宝”、“重要文化(美术)财”、“善本”(包括希见书)及“普通”四级。我自八十年代以来,数次在日本工作。蒙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委会之支持,察访古籍秘本,历尽艰辛,得“善本”及“善本”以上书七千余种。今应《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之约,就已被指定为“日本国宝”之汉籍(唐写本28种,宋刊本13种)作一《钩沉》,介绍于国内外同行,并就正于方家。周易注疏十三卷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 (唐)孔颖达等疏南宋初期刊本陆子遇手识本共十三册足利学校足迹图书馆藏本原陆游陆子遹等旧藏按:此本于1955年(日本昭和三十年)6月被指定为“日本国宝”。  相似文献   

14.
面对范春歌     
面对范春歌丁召华这是在武汉至上海的江轮上。上船前,我从一位大学生手中借来一本题为《天歌难再》的书。作者范春歌,她曾有过三次赴西藏、单车纵越中国等传奇经历。并曾荣获中国首届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此书是记叔她只身完成中国陆疆万里大扫描采访时的见闻感受和艰险...  相似文献   

15.
一般明版残书,即使是白绵纸嘉靖本,直到“文革”前都还算不上什么。普遍把明版残书当善本来卖,只不过是近几年间才有的事情。但凡事都有个例外,个别稀见的明刻残本过去也一向为人珍重。我得到的这部《定山先生集》残本,带有“文革”前中国书店的标价签,写明时价是“l本8元”。这当然非同寻常。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如此高价出售残书,自然会有他的道理。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定山集》四库馆臣提要谓“是集诗五卷,初刻为弓元所编;再刻于定山书院,为陈常道所编;三刻于萧惟馨”,四库本末附“补遗”载有弓元撰《书<定山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编辑工作,在文化部领导下,分经、史、子、集、丛五部进行编辑。经部目录现将脱稿,于五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在上海召开编委会主任委员扩大会议,对经部目录清稿进行审议。会议在编委会主任委员刘季平主持下,首由主编顾廷龙、副主编潘天祯、冀淑英汇报前一阶段的工作和经部目录编辑情况及意见,提请审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编辑,是遵循周恩来总理生前指示进行的,是我国目录工作的创举。它著录了全国各省市图书馆、博物馆、大专院校图书馆、科学院系统图书馆等七百八十一个单位的藏书约六万种,参加单位之众,收书之多,珍本之富,为过  相似文献   

17.
《藏园群书经眼录》是北平藏书大家傅增湘的目录代表作,经“前后三十余年积累而成”,“录书五千种,近代流传的重要善本基本包括在内。”“是了解近代所存善本概貌和流传、存佚情况的重要史料。”(傅  相似文献   

18.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勤奋的书,也是一本思考的书,智慧的书。这本书,不仅是一本业务的书,也是一本学术的书,做人的书。新闻界的朋友们出版过许多书籍,而像《记者心语》这样的书,还不多见。它不是一般的作品集,不是记者采写的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也不是一般的新闻学著作,而是作者在实践中“理性化感悟”的集锦。作为一个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老记者,我阅读这本书,有一种亲切之感,好像是同行、朋友之间在谈心。作者的许多心得,引起了我的同感,给了我不少启迪。近几年来,我反复强调重视“观念”问题。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原因,就…  相似文献   

19.
好东西应该作为珍藏.让世人知道它们存在.而不必经常摆出来展示、炫耀。《道德经》曾警告说:“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比如珍贵图书.既有价比黄金的宋版书,也有黄金买不到的孤本、珍本。单说“善本书”吧.每一部都是各地收藏家和图书馆争相追捧的至宝。  相似文献   

20.
《紫阳朱氏建安谱》(以下简称《建安谱》)是1982年春尤溪县文物普查时,从朱熹后裔朱培清家中发现的一部善本古籍,报送国家文物局后被列为该年度全国流散文物四大发现之一,新华社还特为此怍了专题报道。当时福建省图书馆尚无该书入藏(现藏为该书复印本),可见这是一部罕见的珍本,在文物性和学术性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