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我所接触到的人看,大部分搞新闻的同志都是从文学梦中走出来的。而且总是旧梦常温,有的终于成了作家,如我省的张一弓;而更多的则难以成梦,落个终身遗憾,甚且迁怒了新闻工作,说搞新闻是错投了路,误了前途,要不然我便如何、如何……文学梦是美妙的,但搞新闻也并非就是文学的克星。相反,我有幸在新闻的道路上走了一程,我倒发觉这“搞新闻”有点象“搞文学”的席梦思呢!因为在那段时间里,我做了一个文学的好梦。那是1983年春天,南阳市武装部让我去搞新闻报道。我有点忐忑,象许多同志一样,怕搞新闻破坏了自己  相似文献   

2.
在1998年第5届中国广播文艺奖一等奖精品节目中,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体的作品有5个,既有文学专题,又有戏曲专题和综艺专题:文学专题:湖南台《月光奏鸣曲——唐诗之旅》戏曲专题:福建台《夸不够的福建戏》山西台《每得梅花一段香》综艺专题:内蒙台《草原恋——一个文艺编辑的工作手记》山西台《父爱如山》同样的情形在音乐专题中也存在,如第一届中国广播文艺奖一等奖作品《大山恋歌》(湖南台)。中国广播文艺奖评奖活动始于1994年,评的是上一年度播出的节目。在前几届获奖作品中,虽然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体的专题节目…  相似文献   

3.
廖亮  满方 《视听界》2004,(2):18-19
访者:以前你一直是做文艺类节目的,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活泼的,但这次的《环球新闻站》应该说还是比较严肃的, 你在主持风格上是有一个很大转变的,在这个转变过程中, 比较关键的,或者说你自己付出努力最多的是在什么地方? 袁鸣:我觉得读书两年是最有帮助的,因为我读的就是这个专业,国际关系。为什么大家总觉得文艺节目主持人和新闻节目主持人完全是由两种材料造成?其实我觉得一个真正好的主持人,总是能够把自己身上的某种特质跟节目结合在一起,但结合得好与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好的主持人应该是有这种能力的。至于我自己,刚开始做谈话节目,然后做综艺,因为我年轻,当时从形象、状态各方面都比较合适;然后我再做像《飞越太平洋》这样的专题节目,1999年离开电视台  相似文献   

4.
文学凝聚着时代的精华,广播文学节目源于文学作品,但要经过广播手法的加工及主持人的二度创作,它理应高于原作。把书面文学作品升华为广播体文学作品,就必须在内容上深挖原作的底蕴、内涵,在形式上满足听觉艺术的要求,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笔者在广播文学专题节目的创作实践当中收获了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谨以此文与各位广播文学节目的创作者交流、探讨。一、文学节目的基本功能审美是文学节目的基本功能。文学审美是指听众在欣赏文学节目过程中享受到的愉悦感受。这种愉悦是怎么产  相似文献   

5.
1995年5月1日,《中国之窗》节目正式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普通话节目中播出,每天10分钟。《中国之窗》节目的开播,受到海外听众和国内各地听众的热烈欢迎。从95年起,我连续四年参加了《中国之窗》──专题节目的创作,本文就地方广播电台在对外宣传专题节目创作中应着重注意的三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一、重视节目的地方文艺特色任何一件成功的作品,都应该具有其鲜明的个性特色。广播外宣节目的创作,除了作为广播节目应该具备的广播特色以外,更应该重视的或者说应该更多考虑的是作品所蕴藏的地方文化特色,即乡土…  相似文献   

6.
徐红梅 《视听界》2002,(5):78-78
我台上台下每周一档的《学沙龙》,主要是由当地学爱好自己创作的小说、散、诗歌等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学作品,经过编辑的精心跳选、修改编辑而组合成的专题学节目。几年来,我们编播这档节目,对它情有独钟。在整档节目的编、播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四年前(1994年),赵化勇台长找我谈话,通知我去国际部做副主任。当时我的心里比较犹豫,因为国际部的节目牵涉到外事、外交,而大部分节目、栏目更显专题制作化,离创作性比较远。我把这些顾虑直接向化勇台长讲了,化勇台长对我说:让你去,是因为你搞过专题片,同时也看过你写的  相似文献   

8.
《视听界》2002,(Z1)
【出《华人音乐世界》题头各位好,欢迎收听《华人音乐世界》,请听音乐专题《新世纪,新民歌》。【出斯琴格日乐歌曲《新世纪》片段,然后压混……节目开始想声明一点,我不是一个民歌节目主持人,相反,我做了整整九年的中文流行音乐节目。我很想把今天这档专题节目做得更像一档常规节目,所以我们不会在节目中研讨“民歌的推广”或是“流行音乐的民族性”,我只想和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靠山吃山,写新闻更要学会这一招儿。基层通讯员虽然无法和专业记者比高低,但努力找出自己的优势,将是成功的一条捷径。我在煤矿工作,就尝到了不少靠煤吃“煤”的甜头。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有一个《节约能源》专题节目,起初我只是做个听众,时间久了忽然发现自己周围的不少事情,就是该节目所需要的内容。于是,我就采写了我矿计划  相似文献   

10.
细节是我们在创作电视节目特别是纪实性专题节目时经常谈到的一个话题,弄清细节在纪实性专题中的作用、种类以及如何增强细节表现力,对提高纪实性专题节目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就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细节和情节对于文学艺术创作非常重要,但两者在纪实性专题节目中的运用还是有所区别的。情节在文学作品和故事片中是显示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矛盾的主要线索。情节对作品主题的深化、人物性格的体现,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骨骼”作用。情节引人入胜,就能征服观众。而纪实性专题节目的本质特性不允许创作者离开…  相似文献   

11.
王磊 《中国广播》2012,(2):51-54
大型历史题材专题节目的创作一直是广播节目中的重头戏,本文结合大型系列节目《历史的回响》的创作过程,重点论述广播专题节目借鉴电影和戏剧等多种艺术手法的创新作法。  相似文献   

12.
音乐通过声音来表情达意,它就像文学用文字、绘画用线条和色彩一样,有自己特有的一套表现手法。目前中小广播媒体大多未设专业音乐编辑,这就要求专题节目编辑必须学习一点音乐知识.培养自己的音乐鉴赏力.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3.
高颖 《中国广播》2013,(6):76-78
近年来广播专题节目的形态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广播专题节目渐渐淡出,运用纪录片创作理念、创作规律和创作手法,以突出新闻现场纪实为核心架构的音响纪录片渐露头角。这种改变不仅是音响纪录手法的变化,更是创作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尚茉琳 《青年记者》2012,(17):41-42
电视专题节目要想做得活,做得好看,主持人是一个重要因素,从我们的收视经验来看,主持人良好的临场表现会让观众跟随主持人的声音和形象进入节目情景和内容中,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专题节目的成败.从自己的从业经验出发,笔者试论现场主持和采访提问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相似文献   

15.
电视专题节目对题材的选择和报道的深入程度要求高,节目更具有集中性。电视专题节目编辑作为一项具有高度复杂的综合性工作,贯穿于节目创作的始终。编辑人员应该不断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树立人文关怀的理念,创作出优秀的专题片奉献给观众,更好的为观众服务。  相似文献   

16.
要使专题节目感动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文的观照,这是社教类专题节目中一个非常鲜明的价值观。作为人,在社会的大家庭中有他的人格尊严和权利义务等,从他们的感情来说,都有喜、怒、哀、乐等。人,永远是电视媒体采访拍摄的对象。凡是感人的专题节目总是把“以人为本”作为主旨,把人表现得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喜有悲,感情十分丰富,与之能够产生共鸣。近年来,我国的电视片特别是社教类专题节目从平面表现进入了一个立体式的创作时期。采访对象再也不是“哑巴”人、或者是被人牵着的木偶人,不再是那种常常被编导和其它创作人员外加了许多评判的人。那种单向的创作,已经一去不  相似文献   

17.
在1998年第五届中国广播文艺奖一等奖精品节目中,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体的作品有5个,它们是:文学专题:湖南台《月光奏鸣曲———唐诗之旅》戏曲专题:福建台《夸不够的福建戏》山西台《怎得梅花一段香》综艺专题:内蒙台《草原恋———一个文艺编辑的工作手记》山西台《父爱如山》中国广播文艺奖评奖活动始于1994年,评的是上一年度播出的节目。在前几届获奖作品中,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体的专题节目偶有出现,普遍程度和获奖档次都不如本届。广播系统的编播人员属于新闻系统,以社会信息的传播为宗旨。既然重在“传播”,那…  相似文献   

18.
李晓峥 《新闻传播》2009,(7):31-31,33
自我国第一个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成立到现在.我国电视业经历了50年的风风雨雨.在这5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电视事业迅速发展,在如此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办出自己的特色,地方电视台就必须结合地方实际,创建地方特色栏目,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电视专题节目。下面我就新闻性专题节目的特点,对新闻性电视专题节目的策划提出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电视专题节目创作手法多变,并始终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观众的眼球,这也是电视专题节目仍然是电视台主要的节目形式,承担着重要宣传教育任务的原因,而作为主要创作手段之一的专题播音, 在其中功不可没。俗话说:“感人心者莫过于情。”人们的种种创作活动无不伴随着情感。播音员在电视专题播音中,如何运用好情感表达,在节目中和观众的情感交流到什么程度,是平等的交流,还是强加于人;是声情并茂,还是冷若冰霜,这些都决定了整个节目的感染力。那么在电视专题播音中, 如何做到注入情感,把观众引入中,最终达到升华呢?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闻言论自由与民主的深化,新闻的基本构成要素不再是传统简单的要素,新闻故事化也逐渐成为了新闻传播方式当中十分流行的一种模式。从电视的创作阶段,再到实际播放的过程来分析,电视专题节目的基本手段基本上都是利用这种模式。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之上,对这种新型的方式做相关界定,并分析了电视专题节目故事化叙事的动因结构。通过此类型的分析,来更好的推动在电视专题节目中应用故事化叙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