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年来,发起于港台地区的“小学生读经工程”渐次向内地扩散,与颇具盲目性的“国学热”相呼应,导致一股“读经”思潮再次泛起。一些地方举办“幼儿读经班”,一些小学试行“读经”,一些学校搞“复兴国学”试验。许多拥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学术声望的人多方奔走呼吁,力图借助政府的力量推动读经运动。再加上媒体与商家的介入,于是一场有思潮、有纲领、有措施、有行动、有市场、有群众的“读经运动”大有纷纷攘攘之势。  相似文献   

2.
儿童读经之争的背后——试论当前幼儿教育的观念混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幼儿读经,众人观点不一。本文试从文化学(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近代民主)、教育学(“有为”的教育与“无为”的教育)以及人们的价值观(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的角度,探讨当前幼儿读经争论背后存在的观念冲突,以期理清人们对幼儿读经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年第二期刊载的<幼儿传承儒家文化的途径:由读经向学经的转变>一文,对我关于儿童读经方面的研究所作的介绍,曲解了我的主张.该文说我"引用的材料多来自鲁迅",说我与儿童读经倡导者之间的分歧"只是一个方法问题的分歧",说我主张编辑经典"洁本"以供幼儿接受,等等,与我的主张恰恰是相悖的.我有责任就该文涉及我的相关内容作出澄清.  相似文献   

4.
理性对待“对儿童读经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经提倡者认为读经具有文化传承、开发潜能、道德提高的功能。反对者针锋相对地认为读经扼杀了儿童的天性。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读经尽管存在着不科学的地方,但也有其合理的一面,当代对幼儿读经态度的改变取决于其是否适合幼儿的兴趣。同时,幼儿阅读文化经典更需要创意性的早期阅读。  相似文献   

5.
关于幼儿"读经"运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剖析了当前社会上支持幼儿“读经”运动的主要理由,认为要严格区分文化意义上的读经和教育意义上的读经。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应遵循科学的原则,如果要把读经纳入正规教育体系首先应对其合理性作出价值判断,然后才能考虑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丹 《新课程研究》2012,(12):166-168
当前,特色课程"幼儿读经"在许多示范幼儿园中火热开展,其合理性、适合性引起了广泛热议。文章试从现今"幼儿读经"所面临的问题入手,分析其原因特点,进一步探讨了在幼儿园里应如何恰当地实施和推广幼儿读经。应结合时代的特点,辩证地思考幼儿与幼儿读经的关系,使得幼儿读经活动能够健康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7.
我是读经活动的倡导者。十几年前就鼓动学校让孩子们“与圣人为友,与经典同行”。我购买的不同形式、不同版本的《弟子规》达八本之多。在一次调研座谈会上,一位班主任惊喜地说:“我们班有几个淘气孩子,经过读经,安稳多了,能坐住了,上课注意力稳定了,学习成绩由后几名达到中等了。”这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收获,在华东师范大学的一项课题研究中也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8.
王玫 《山东教育》2011,(5):24-26
近期,全国各地掀起了“国学”热,有的地方还办起了“国学”学堂、现代“国学”私塾,让幼儿读经、以“文”化人,甚至还出现了以幼儿吟诵“国学”诗篇的多少作为评价标尺的百日追风现象。如何思考国学传承与现代教育接轨的问题并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关注"读经"     
今天,你读经了吗?——时下,中国许多地方掀起了“读经”热,“读经”俨然成为了“时尚词汇”(打开google,输入“读经”二字,约有211000条搜索结果)。“读经”也得到了不少学术界人士、媒体的支持,各类读经班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另一方面,社会上也不乏对“读经”的质疑和反对的声音,有学者更斥之为“蒙昧的文化保守主义”。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读经”、评价“读经”?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读经”热的出现是一种正常的教育现象。当前,中国的本土文化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机,年轻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淡漠,许多优秀文化典籍逐渐被后代遗忘,国民道  相似文献   

10.
关于“读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你读经了吗?——时下,中国许多地方掀起了“读经”热,“读经”俨然成为了当前的“时尚词汇”。其实中国有两千年的“官方”读经史,“读经”也和中国传统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辛亥革命之前,读经几乎是每个中国人的必修课,读经是个人通过科举仕途之路,跻身士大夫阶层的必要条件。直到辛亥革命后,蔡元培出任教育总长之时。才下命令废除了小学读经科。然而读经并未从此走下历史舞台。民国成立后,又先后掀起了三次“读经”运动,其主导者分别是袁世凯、章士钊和何健等人。这三次“读经”运动“寿命”都很短,不久就陷入侵旗息鼓的境地。  相似文献   

11.
评幼儿"学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年第二期发表了<幼儿传承儒家文化的途径:由读经向学经的转变>一文,该文认为,幼儿不适合"读"经而适合"学"经,所以应以学经取代读经.其实,该文倡导的学经与读经是一回事,二者都不适合幼儿.  相似文献   

12.
当前特色幼教层出不穷,其特点与价值值得分析与探讨,本文试以幼儿读经活动为例,分析其起源、理论基础、专家参与及推广,进一步探讨在幼儿园里如何恰当地实施推广幼儿读经。  相似文献   

13.
刘晓东 《学前教育》2006,(11):10-11
儿童读经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又热火起来,乃至发展为一种“运动”。对“儿童读经”,我是持反对态度的。近来读到梁启超的《学校读经问题》一文,发现目前儿童读经运动的支持者们所持的观念其实与梁启超有颇多相似。因而便觉得有必要对梁启超的这篇文章做一番评论.希望这种评论有助于认清儿童读经的利弊。  相似文献   

14.
“孟母堂”作为一种对于现代教育的全新挑战,实行完全的读经教育,在教育界引起了一场关于“读经”的讨论。现代人究竟应不应该“读经”,“经”的范围应该是什么,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都是在讨论读经问题时必须注意和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民国废止读经后曾有过三次儿童读经运动,目前出现了第四次儿童读经运动。王财贵是第四次儿童读经运动的核心人物,他试图颠覆儿童教育的现代观念,提出“填牛”理论和记忆的“黄金时期”理论,主张让儿童死记硬背“经典”。他的这些主张在理论方面是极为错误的。在实践方面是极其有害的。  相似文献   

16.
读经的理性     
时下,读经热在中小学方兴未艾。本文试图回答什么是“经”,“经”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读经和如何读经。  相似文献   

17.
德育在幼儿的教育中占首位,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探询的问题。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加强对幼儿的道德教育显的尤为重要。目前广泛开展的读经活动,在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方面已产生了积极的成效。主要由于经典文化不仅蕴涵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其教育方式强调潜移默化,符合幼儿认识心理发展特点,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因此,读经教育是对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怎么样读经     
人们反对读经,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读经仍然延续旧时私塾中所采取的那一套——读、背,且不管学习者是否理解。台湾学者王财贵先生将其归纳为“六字”教学法:“小朋友跟我念”。基于这一点而言,读经的方式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幼儿读经"学术界争论不休,褒贬不一,争论的主要内容多数集中在是否要死记硬背、儿童是否理解以及经典诵读的内容等方面.本文就关于幼儿读经的文献做一综述,简要阐述一下各方观点,并为之后的研究做铺垫.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兴起的儿童读经热,是近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失落、人文教育薄弱、学校教育不够和谐等问题在新形势下的“反弹”。从读经的名实内涵、历史变迁和思想分野维度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为读经“正名”,旨在减少“技术性阻障”,为消解儿童读经及其讨论中之无谓“论争”提供某种依据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