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要注意设问的五个限定政治非选择题一般由背景材料及设问构成,设问一般包含着“五种限定”,即范围限定、主体限定、角度限定、对象限定、材料限定。例如设问“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分析党为什么要重视扩大就业?”,其中“政治常识”为范围限定,“党”为主体限定,“为什么”为角度限定,“扩大就业”为对象限定,“结合材料”则为材料限定。只有弄清了这些限定,才能准确分析问题,组织答案。一、要注意设问范围的限定  相似文献   

2.
<正>一、针对设问要求联系知识有的试题在设问中明确指出所要运用的知识,如2014年四川资阳中考卷第17题要求"请用‘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扶'的理由",限定了答题的知识范围。有的设问明确指定所要运用的知识点,如2014年广东广州中考卷第25题要求"请用‘正确认识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谈谈李笑玲的感人事迹对你的启示"。有的设问虽然没有明确限定知识范围,但其中蕴含着与考查知识相关的信息。如2014年甘肃兰州中考卷第22题要求回答"青少年为什么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由"参加公益活  相似文献   

3.
一、地理区位分析中典型误区考查地理区位时,一般在题目中均有明显的设问关键词。其用意是为了明确学生的答题范围、答题方向与答题思路。区位分析试题中的关键词一般可以分为三类:中心词(地理概念)、中心词的限定词、答题方式的指令词。把握好关键词能使学生回答更具针对性、全面性、合理性。相反,则会导致片面性。笔者以2012年全国卷一题为例,解读如何合理有效处理地理试题设问中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孙海燕 《成才之路》2012,(34):86-87
一般而言,政治主观题设问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主体、指向和设问的范围。准确把握试题设问,根据设问的要求组织答案,直接决定答题的成败。一、设问中的主体变式主体是设问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同样的材料,同样的设问,主体不同,答题角度就会有所不同,这就是主体的设问变式。例如:"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政府为什么要重视就业问题?"如果这一设问的主体(政府)更换为企业、公民等,答题的角度和内容就要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5.
符猛  蔡洁 《成才之路》2012,(34):86-86
一般而言,政治主观题设问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主体、指向和设问的范围。准确把握试题设问,根据设问的要求组织答案,直接决定答题的成败。一、设问中的主体变式主体是设问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同样的材料,同样的设问,主体不同,答题角度就会有所不同,这就是主体的设问变式。例如:"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政府为什么要重视就业问题?"如果这一设问的主体(政府)更换为企业、公民等,答题的角度和内容就要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6.
解答高考文综合主观题的基本步骤是:第一步,审读设问,明确答题的具体要求;第二步,结合设问,审读材料,明确答题的事实依据;第三步,结合材料,联想教材,明确答题的理论依据;第四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  相似文献   

7.
<正>政治主观题由立意、情境、设问和答案等要素组成。其中,设问不仅规定了答题大方向,更蕴含了解题思维路径,是需要重点获取和解读的信息。但是,考生有时候对设问往往只停留在对常规要素走马观花式的审读,忽略了对设问全面有效的逻辑把握,导致答题不全、不准、无效等。基于设问的问题逻辑,对设问进行细剖,问中求问,明确设问意图,根据设问中的明确要求或关键词提示,联想教材知识、生活常识  相似文献   

8.
认真审题有助于学生明确答题方向,关联对应知识,达成解题目的。审题要从题干、设问、备选答案三个试题组成部分进行细致分析,兼顾试题整体、题干材料、设问语句、选项四个方面,从中揣摩命题立意,解读有用信息,细化答题方向,排除干扰选项,为答题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首次明确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概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开始比较多地进入各地的中考,但是,各地中考在试题题干的设计上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问题和指导语称为题干。命题者通过题干明确答题的要求,落实评价的目标;被测试者则要根据题干明确答题的任务。试题的题干包含设问的情境、设问的角度和设问方法等显性信息;同时,也隐含着命题的意图、答题的方法和方向、答  相似文献   

10.
有些试题,命题者觉得难度偏大,信息量不足,考生难以全面把握住命题者的答题要求,于是就精心设计一些辅助性设问,在设问中命题者对考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某种引导和暗示。这样既可调节试题的难度,增加试题的层次和区分度,又可使考生答题规范化,便于标准答案的统一。同时还考查了考生对命题者在设问中给予的信息的领悟能力。  相似文献   

11.
时政热点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运用和评价有关理论和现实观点的能力。时政热点题一般由材料、设问和答题指导语构成,分值比重大、难度高,学生易失分,下面以热点材料为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理主观题的特点,以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Ⅰ的37题为例,探究地理主观题的答题策略:全面获取有用的信息,通过审设问明确考查方向,规范答题。  相似文献   

13.
散文是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它的"散",初中生有时候还难以迅速地把握.笔者以为,对于散文阅读的备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指导. 一、熟知中考现代散文阅读常见题型 1.整体感知.整体感知应当运作于动手答题之前.多数阅读的第一题就是提问整体感知中的写作内容或写作意图,感知题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所以多数信息应从文中来.针对标题的设问往往也是整体感知.因为标题或限定话题,或限定内容,或表达中心思想,或抒发感情.  相似文献   

14.
解答政治主观题主要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审",就是审设问,明确答题指向。  相似文献   

15.
解分析说明题的关键是审题。审题必须要紧紧抓住设问的限制条件或导语。我们常见的中考政治分析说明题设问导语一般分为内涵式、外涵式和内外涵结合式三种。内涵式是指设问要求根据材料作答,常用“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等导语限定,有时在材料与要求回答问题之间不设导语。外涵式是指把材料作为一种中介或提示,答案要从所学知识中获取,实际  相似文献   

16.
纵观历年高考《经济生活》主观题的设问,主要有图表信息类、措施类、意义影响类、原因依据类等类型,现就这几方面来谈谈解题及答题技巧。一、图表信息类【题型特点】图表题从形式上看,一般由图表的标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图饼式等)、备注(注释)三部分组成。从设问的角度看,一般第一问图表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经济信息),有时还会提出图表之  相似文献   

17.
政治学科主观题在近几年的高考文综卷中一般有52分,占文科综合试卷总分值的1/6还多。然而,很多考生在解答此类试题时,因不懂得各种设问类型的主观题的解题方法,在解答题目时往往或无从下手,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得分极低。所以能否把握好主观性试题的设问规律,明确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以提高答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师生备考的一个重点。本文试着对近几年“文综”政治科高考主观性试题的设问类型与解题方法作初步的探究,意在抛砖引玉,共同为推进政治科的素质教育服务,为考生服务。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可采取"从高考真题入手,掌握知识,审准设问,构建答题思维导图"的策略。教师应深入研究备考复习策略,帮助学生厘清易混淆的基础知识,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使学生在典例训练中把握答题脉搏,厘清解题思路,触类旁通,提升答题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注重以问题形式解构和呈现教学内容,串联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教学效果良好。同时,课堂提问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1.提问头绪繁多,学生顾此失彼课堂提问应限定答题的范围和角度,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思考并作答;如果设问角度过大,信息点分散,过于繁琐,则不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问题,从而降低课堂效率。如某教师在《开辟新航路》一课教学中设计了  相似文献   

20.
高考中概率解答题的素材一般来源于生活实际(体现数学应用).试题背景同学们也较为熟悉(体现公平性),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有时设问具有一定的新颖性、综合性与创新性。考查同学们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数据处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及运算求解能力等。本文归纳总结几种常见的概率解答题的问题情境,并结合实例进行剖析.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把握高考命题趋势,从而达到精准备考.提高备考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