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丰富的词汇,其中就不乏颜色词汇。这些原本表达自然物理颜色的词语随着社会历史的进程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内涵。但是由于各民族文化风俗、地理位置、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思维习惯等方面差异,颜色词汇对各民族在视觉和心理上所引发的联想和象征意义却是既有相似,也有相异。通过对红与黑这两种颜色在英、汉语言中的对比研究,揭示其民族文化内涵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丰富多彩的颜色打交道。并且对颜色的认知也成为了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人类对颜色认知的共同之处主要反映在语言上,即虽然各种语言表达颜色的词汇数量差别较大,但是表达颜色的基本词汇,如黑、白、红、橙、黄、绿、蓝等,在很多语言中都是相通的。然而,由于受各民族及各地区风俗习惯,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影响,颜色词语有时又表现出各民族独特的“个性”,带有显著的文化差异。本文主要以英汉两种语言中一些常见颜色词汇为对象进行对比研究。从英汉不同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出发,对中英文颜色词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的把握和运用英汉颜色词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林文霞 《考试周刊》2014,(18):19-20
语言是文化的直接体现,颜色词汇是语言表达方式中一类颇有特色的词汇,既体现了人类在生理神经官能上对自然色彩的感知,又体现了不同颜色在不同社会代表的特殊文化内涵。从法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汇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风俗民情、审美观念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王蒙蒙 《考试周刊》2014,(84):21-22
色彩不仅简单表示物体的颜色,还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色彩词所负载的文化内涵相当丰富,是其他各类词汇难以比拟的。白色是各民族语言中基本颜色之一,由于历史文化、自然地理、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的不同,中韩两个民族对它的认知也不尽相同。文章分析两种语言中"白"的隐喻意义的异同,讨论隐喻是如何根植于语言、思维和中韩文化之中的。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语言中,有关颜色的词汇表现出的非凡.魅力。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和色彩的词汇都很丰富。由于两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在各民族语言中产生的各具特色的色彩词汇其象征意义也存在风格迥异的特点。这些特点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伸、转义以后颜色的崇尚和禁忌。这种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在注意观察颜色词汇本身的基本意义的同时,更要留心它们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本文试图以颜色词入手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去分析、探究两个民族历史文化对颜色词的象征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称谓系统.每种称谓系统都是这个民族内部社会交际的产物,反映着该民族的风俗、文化,维汉称谓语中的异同反映了维吾尔族和汉民族两种文化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我们学习维汉双语的学习者来说,无论是在双语交际还是工作和生活都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颜色词是词汇系统里很有特色的部分,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变迁在颜色词上体现得十分生动。由于语言习惯、历史背景、传统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各民族对同一颜色的理解各有不同。以汉日英语言中的白色为例,“白”的象征意义就受三个民族文化发展影响而不同。一般来说,在中国,白色是一种忌讳的颜色;在日本,人们认为白色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及神性;在西方,白色象征高雅纯洁,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  相似文献   

8.
词汇是语言的主要构素;词汇不仅有其字面意义,还有其内涵意义。在语言中,词汇和语义最能充分、生动地反映出生活的不同侧面。在跨文化交际中,词汇在不同的语境和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和语用差异,这既反映出不同的民族文化,也反映出词汇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特有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黄燕燕 《现代语文》2008,(3):105-106
颜色是人眼对于光波作用的一种视觉反映,由于认知主体不同的心理、文化背景等冈素,记录颜色的颜色词在各民族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要掌握汉语词汇中的颜色词就得先理清它在汉民族语言文化中的发展轨迹,下面以颜色词"红"字为例,具体说明一下它在汉语巾承载的"颜"外之意.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较为稳定的民族特征之一,每一种语言都折射出各自民族的文化渊源、历史背景、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反映出它赖以生存的文化母体的民族性。语言的民族性体现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其中词汇是最重要、最敏感的载体。选取汉英两种语言,重点从词汇内涵、构词方法和词汇来源三个方面比较汉英民族差异在各自语言词汇层面的反映,即汉英民族差异的词汇印迹。  相似文献   

11.
反映在颜色词上的英汉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语言中的词汇反映出文化的内涵,颜色词也反映了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即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颜色的理解和运用有不同之处。通过举例,对颜色词所反映的不同文化内涵及原因进行剖析,以把握对颜色词的翻译理解,帮助了解中英文化差异,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 ,经历过的历史进程各异 ,就形成了各民族自己的特色文化。民族文化的特征通常反映于民族语言之中 ,因为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 ,一种语言的特点也只有当它与另一种语言比较时才能显示出来 ,若是脱离了比较 ,也就无所谓特点了。在语言当中 ,词汇和语义最能充分、生动地反映出生活的各个侧面 ,体现其民族特征。在这篇文章里 ,我们主要就俄汉两个民族文化特征的异同对两种语言词汇造成的影响作一些探讨。俄、汉分属两个不同的民族 ,其民族特征各异 ,在其各自的语言当中 ,特别是在词汇上面深深…  相似文献   

13.
英、汉动物词汇互译中的形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各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表示方式、审美情趣等经过历史的积淀使语汇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信息,造成各民族语言表达方式各异。本文从比喻差异、习俗差异、历史典故差异、联想差异等不同角度反映出英、汉动物词汇的民族文化差异,进而将其翻译时的原则和方法加以具体化。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中的颜色词除了表示自然界的绚丽多彩外,还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然而由于民族风俗、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政治经济等文化背景的差异,人们对颜色词的感受和表达不尽相同,对颜色产生的联想意义和语用意义各不相同。颜色词的语用意义在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中有时是可以对等的,有时是有语用冲突的或者属于文化空白的。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去分析、探究各民族文化发展对颜色词的象征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颜色词系统。各个民族颜色词使用的差异可以反映出不同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的差异.从而导致喻义的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对英汉颜色词中主要七种颜色的文化意义的分析和比较.来说明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由此体现出了语言的文化载储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李璟 《华章》2012,(26)
词汇在语言中最为活跃,词汇中的颜色词意义丰富,它们这些特定的意义是不同民族在不同的环境下长期形成的.由于社会,历史,地理,文学,及风俗习惯等的影响,英汉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的毕业论文范文意义既有相同和相似之处,也存在着很多差异.因此,弄清各颜色词在两种文化中的异同对其翻译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在语言系统中词汇与文化的联系最为密切。在英汉两种文化中有许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本文结合实例从传统文化差异、风俗习惯、审美价值取向三方面分析英汉动物词汇体现的种种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8.
颜色词汇不仅反映着颜色的物理属性,也折射着社会属性和时代特征,在文学作品中也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中西方国家文化背景不同,颜色词汇在中英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有着很大差异。从英汉颜色词的不同涵义我们可以看到英汉民族不同或相同的民族心理;由于文化是人类生活的环境,人类生活的各方面无不受着文化的语言影响。因此,学习英语有必要了解并掌握颜色词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和不同意象,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跨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它是利用两种概念之间的相似性,借助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即人们认知过程中从源域到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但是,世界上的语言不同,各民族对世界的理解也不相同。因此,根植于文化土壤中的隐喻认知,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类隐喻思维模式的共性,但有时也不可避免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所以,汉英民族对颜色域中的红色和red的隐喻认知也不例外。基于此,本文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之文化非同性理论出发,试图探讨汉语颜色词“红”和英语颜色词“red”在两种不同文化中的不同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20.
色彩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领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英语言包含着大量的颜色词,但是由于地理环境、民族风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文化背景的差异,汉英两个民族对各种颜色词在视觉和心理上所产生的联想象征意义、寓意也不尽相同。以"红色"为例,分析其在汉英语言中涵义的异同并探寻其文化根源,以便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