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心灵醒着     
刘长铭 《生活教育》2010,(11):23-24
什么是教育观和教学观?简单地讲,教育观和教学观就是对教育和教学价值的认识与理解,它表现在教师对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讲课、管理、命题、评价、处理师生关系等所采取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占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出现许多问题。在德育的理论建构中走了许多弯路,如片面地把德育视为政治教育,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脱节等。究其原因,也是受传统德育思想的影响。现代德育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身心规律的发展,用传统的德育思想来指导现代德育,是行不通的。 那么,21世纪初,应当建立什么样的德育观呢? 笔者认为,21世纪初的德育观,应当是一种现代德育现,那就是“情感教育观”。 灌输教育观是一种典型的“填鸭式”的传统德育观。这种德…  相似文献   

3.
人类对教育的认识不可能停止,个人的教育观也不可能毫不动摇。但是,在有限的一生中,个体总会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教育观。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回答这一问题,对于我们理解教育观是很有帮助的。我们认为,教育观的形成应该指成熟的教育观的形成。而所谓成熟的教育观具有清晰、完整、深刻、稳定、独特等基本特征。教育观形成的一般过程也就是成熟的教育观那些基本特征的逐渐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对教育价值的不同理解决定着教育目的观。通过理性分析,发现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进步主义的还是人本主义的,其教育目的观仍逃离不了这样两种教育价值观,即工具主义教育观和伦理价值观。在两种教育观的不同视野中,“教育是什么”和“教育目的是什么”也被赋予了两种不同的意义。笔者在此探讨了两种教育价值观融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差异教学的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教学活动都必然受到一定教育观的支配和影响,教育改革的深层动因就是教育观的转变。差异教学是指在班级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其倡导的教育观是:把差异作为教育教学生态系统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的生态资源观;发挥各种不同的智能使每个人都有成功可能的多元智能观,接纳与适应学生个别需要增强自我效能感的全纳效能观;实现每个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差异发展观和体现多落点、表现性的多维评价观。  相似文献   

6.
刘燕 《中学理科》2007,(12):2-3
什么是学习?怎样进行学习?不同的教育观有不同的看法.从教育发展的历史看,学习的方式实质上是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对教育要求的体现.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至信息社会,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传递着不同的内容,并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同时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本文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的定义、背景、心理学基础和基本组织形式的研究,探讨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树立新的德育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新世纪新阶段高校德育纲领性文件。学习贯彻中央文件,需要我们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当代教育的作用和使命,要有更加崭新的视角,更加辩证的思考,更加理性的审视,尤其要与转变教育思想紧密结合,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德育观和人才观。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德育为先的教育观,是一种导向、一种激励,也是一种保证。核心在于强化德育是首位、是灵魂、是核心,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教育思想。教育观说到底就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尤其应当重视和加强职业观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职业观是人们对职业问题的基本观点,是对职业的本质、意义、评价标准等问题的基本看法,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择业和从业态度。要大张旗鼓地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高职院校尤其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观教育。 一、高职学生职业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亟待关注 笔者曾读到一位高职新生在军训期间写的一首散  相似文献   

9.
论活动课程     
论活动课程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郭元祥一、活动课程中的教育观任何一种类型的课程,实质上都包含着一定的教育观,而这种教育观的核心是围绕直接与课程发生关联的因素来展开的,因而,一定的课程总得回答三个基本观念性问题:教师在其课程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学生在...  相似文献   

10.
李燕 《现代教育论丛》2004,(5):38-40,33
新课改的基本精神是通过对话式交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而,对话,这一新课改的重要主题词,理应成为一种实然的教育实践形态。但在实践中根深蒂固存在着的独白式教育关系,正成为新课改基本精神向实然推行的屏障。知识观决定着教育观,教育观导引着教育实践。由于"传递什么知识"及"如何传递知识"是教育实践工作者的主要工作,而"独白"与"对话"这两种教育实践形态分别植根于不同的认识论(从而知识论)基础,因此,教育实践工作者知识观的转变是实现从"独白"走向"对话"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胡晓兰 《学语文》2004,(6):20-20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新课程的教育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其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和学生观。那么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到底有什么具体内涵呢?一、从“缺陷观”走向“完整观”传  相似文献   

12.
论坚持合规律性的教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伟 《教育学报》2005,1(5):42-49
坚持马克思哲学的规律观是坚持合规律性教育观的前提和基础,坚持合规律性的教育观在新时期突出地表现为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观,坚持教学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的教育观,坚持教育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的教育观。这既是人类教育思想史的合乎逻辑的一种推演,也是被千百年人类教育实践反复证明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3.
教育技术观的形成来自于教育观和技术观两个基本方面,不同的教育观和技术观导致不同教育技术观的形成。本文对教育技术研究中技术观问题的提出、界定、分析、解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认为当前教育技术研究中的技术观问题主要体现在物质工具技术观与方法技术观的分歧,解决的出路在于摆脱现有技术定义对教育技术研究的束缚,从教育技术发展现实出发,重新回到认识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这一问题上来,重构教育技术观。  相似文献   

14.
简单地说,科学观就是人们对科学的本质的理解以及对科学价值的总的根本看法。其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科学的本质是什么?这既是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等学科共同探讨的理论课题,也是当前发达国家科学教育理论的基石。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观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改革中,教育观念是改革的先导,教师是教育观念向教育实践转换的主体。目前,我国中学语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普遍陈旧、落后,它严重阻碍着语素质教育的进程。因此,中学语教师首先要探索、更新的不是什么方法,而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建设一支具有终身受教观、创新教育观、主体教育观的语师资队伍是科教兴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的反思,集中反映在语文教育之中,由此而产生了一些后现代语文教育观。如后现代文学教育观,反对科学主义观,反对模式化、整体化,强调多元化的语文观,提倡人文精神教育观,而这些观点,对语文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误读,但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引路人,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校长工作的得力助手和教育思想的贯彻者。班主任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是由它自身的职责、任务所决定的。班主任在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影响班主任工作质量和效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班主任所持的教育观。什么是教育观?教育观就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应该是具有层次性,教育领导者、学校校长、班主任老师从事的是不同层次的教育,因而具有不同层次的教育观。作为现代学校的班主…  相似文献   

18.
一、教育观念对实施素质教育影响的辨证观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人的行动是受观念的影响和支配的。教育观念就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理念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如果不转变教育观  相似文献   

19.
女子教育观不仅影响着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高,更是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和稳定。近代中国女子教育观大致经历贤妻良母教育观、女国民教育观和男女平等教育观三个阶段。近代中国女子教育观嬗变路径为:社会舆论对女子教育观进行导引、学制将女子教育观制度化、办学实践把女子教育观落地生根。社会舆论、学制、教育实践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共同推进近代中国女子教育观迭代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类对教育的认识不可能停止,个人的教育观也不可能毫不动摇。但是,在有限的一生中,个体总会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教育观。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回答这一问题,对于我们理解教育观是很有帮助的。我们认为,教育观的形成应该指成熟的教育观的形成。而所谓成熟的教育观具有清晰、完整、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