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对唯物论与唯心论对立的实质和科学实践观理论意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因而也是错误的理解,实践超越论误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唯心论和唯物论等理论上的对立在理论的范围内是无法解决和超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超越唯物唯心之上的实践哲学,而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不是科学的实践观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而是相反,生活、实践的观点必然导致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了实践的概念。但这时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唯心的,它是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前奏,马克思主义创始者在实践中,通过一系列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逐步确立唯物主义实践观所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是对历史唯物主义,而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原则论、实践目的论、实践形式论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化。发展先进生产力应成为当代中国最大的“生产实践”,发展先进化应成为当代中国一项伟大的“科学实践”活动,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应是当代中国“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的一个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毛泽东的实践观历经唯心主义实践观、心物二元论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实践观而最终确立.本文联系历史实际对这一历程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展现毛泽东实践观的确立过程,并对其实践观的转变原因及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探讨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两次超越,试图对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观的新问题加以研究,而不寄希望于仅仅从重复经典作家的原有见解中寻找解决之道。在考察历史中确定实践的本质,同时又说实践进一步规定了历史。希望通过当代视野的马克思主义的交往观,从世界普遍交往的高度,探讨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实践观。  相似文献   

6.
"实践"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形成的理论起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开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使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予以正式确立,两者的实践观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是指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是基于新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达到对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的理解,并揭示历史唯物主义不是经济决定论和技术决定论的原因,它反而有着深刻的生态意蕴。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才能够实现生态良好的经济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8.
实践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因为实践观的产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实现革命变革的根本之点,实践观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区别于唯心主义,又超越了旧唯物主义。实践观贯穿在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之中。  相似文献   

9.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核心内容和精髓所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第一次作为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之点,作为新世界观的萌芽而集中地提出来,并从实践的角度说明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和人。标志着马克思和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在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发展史乃至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马克思的实践观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对于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适应社会的问题,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角度去看待和解决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就应是马克思实践观,它是马克思对前人实践观的批判和继承之后,在他们的理论基础上创立的属于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实践必然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行为,是具有对象性的活动,也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