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依 《青年记者》2017,(14):33-34
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文化传播上却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人民日报》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报道,是一种国家叙事,是塑造良好大国形象的尝试. 通过“一带一路”报道树立国家形象 笔者在《人民日报》中获得标题含有“一带一路”字样的报道(截至2016年12月14日)共515篇,等距顺次抽取其中100篇样本,分析《人民日报》是如何通过“一带一路”报道叙事树立国家形象的.  相似文献   

2.
冯瑞珍 《青年记者》2017,(24):63-64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自2015年起,央视加大了扶贫新闻报道的力度,其中运用了多种修辞策略,下面试作分析. 领导人型国家修辞策略 所谓“国家修辞”,就是以国家为修辞主体,以建构国家形象、处理国家事务、提升国家地位、协调国际关系、解决国际争端为目的的修辞行为和现象.国家领导人、政府及各部门、国家发言人、国家媒体以及国民等都是国家修辞的主体.①国家媒体的新闻话语修辞是国家传播的重要的媒介形态.②在央视这一国家媒体平台上,国家领导人和普通国民都是国家传播的主体,扶贫报道中就有国家首脑话语符号型和行动型的国家修辞.  相似文献   

3.
钟宇 《东南传播》2022,(4):57-60
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通过政治、经济、外交、文化交流等渠道得以建构,较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主流新闻媒体通过语言报道方式来搭建。本研究基于肯尼斯·伯克的修辞动机理论,运用其“五位一体”(Pentad)修辞理论分析China Daily和The Washington Post对2020东京奥运会闭幕式期间关于2022北京冬奥会的报道,同时,借助其“同一”(Identification)理论以研究我国国家形象建构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12月版)没有收录“宏观报道”这个词。本文说的“宏观报道”是相对“微观报道”而言。后者是指那种反映一人一事或一较小单位的新闻稿,前者是指那种反映全局的新闻稿。“宏观”是英文的意译,它源出于希腊文,原意是“大”。《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李仁臣和记者凌志军、贾建舟采写的《登泰山更知天下阔——从山东看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载1994年1月24日《人民日报》)便是典型的宏观报道。 笔者认为,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报应该更加重视宏观报道,不论是在宣传领域的拓宽、题材的选择、角度的选取方面,还是表现手法的多样、版面  相似文献   

5.
陈丹 《新闻大学》2002,(3):29-32
本文以《人民日报》为个案,通过分析1994-2001年《人民日报》“世界艾滋病日”期间(11月30日-12月2日)有关艾滋病议题的报道方式和内容取向,探讨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国主流报纸如何呈现与建构艾滋病相关议题。  相似文献   

6.
20世纪40年代末起在阶级矛盾的修辞情境下,《人民日报》提出运动要义为启发民智,参与主体的身份则为被压迫的底层人民;21世纪在经济落后的修辞情境下,《人民日报》提出运动要义为改革发展,参与主体的身份则被建构为当家作主的人民群众。通过对《人民日报》新年献词的修辞策略分析,试图为新时代的民族复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邵锦梅 《青年记者》2017,(20):46-47
女排夺冠:《人民日报》头版“女排梦”报道 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夺得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重新登上了世界排球的巅峰,这对于中国竞技体育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次日,《人民日报》在头版用大篇幅报道了中国女排夺冠的历史性时刻,本文将《人民日报》头版对中国女排夺冠的报道简称为“女排梦”报道.① “女排梦”报道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适合表现竞技体育特有的图片报道形式,因为竞技体育是展示运动员身体美的比赛形式,视频、图片等报道形式更具有视觉的冲击力,也更能够深化报道的主题.《人民日报》头版以“中国女排王者归来超越金牌不忘初心”为题,对中国女排夺冠的瞬间进行了图片报道,配以简单的消息报道:“当地时间8月20日,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冠军.”图文点透了报道主题.  相似文献   

8.
“双碳”议题报道对于“双碳”政策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文章以2020年9月22日至2022年3月31日《人民日报》的86篇关于“双碳”议题报道为样本,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对“双碳”的关注度比较高,这些报道大多数站在国家/政府的高度,报道的主题以时事政策为主,报道信息来源重视本报话语,报道体裁以通讯为主,多为中长篇报道,报道方式多采用图文结合。同时《人民日报》的“双碳”报道存在现实情况揭露匮乏、科普内容缺失、民间话语弱小、监督预警能力不足、报道情感倾向失调等问题。未来,应通过揭露现实问题,加强科普力度,聚焦民间信息来源,增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平衡报道情感倾向等,更好地落实“双碳”行动,激发“绿色”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日报》是我国最重要的英文报纸。把它的新闻标题与国内汉文版报纸的新闻标题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前者的特点是简明扼要、惜字如金,而后者则呈字数增多的趋势。本文以《中国日报》和《人民日报》报道同一新闻的一些标题为例,简要分析一下《中国日报》标题的特点及其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一、《中国日报》(以下简称“中”)标题突出标一件而不是多件新闻事实例如:(中国共产)党将提高党员素质《人民日报》(以下简称“人”)  相似文献   

10.
继晚报、都市报浪潮之后,财经报刊风起云涌,一改软性的大众化、通俗化之风,以深度报道见长,我国的经济深度报道在经过近20年的探索演变后,逐渐走上成熟的轨道。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和发展1987年被称为是深度报道的崛起年。正如学者杜峻飞所言,“自报纸出现以来,经济报道一直是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这一年,出现《关广梅现象》(《经济日报》)、《鲁布格冲击》(《人民日报》)、《西部贫困探源》(《中国青年报》)、《中国农村经济变革大趋势》(《人民日报》)等一批有影响的经济深度报道作品,因而这一年也是经济深度报道的崛起年。(一)经济深…  相似文献   

11.
顶真     
人心向北京,北京的心立刻和平陆的心一起跳动……(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中国青年报》1960年2月28日) 焦裕禄想:“群众在灾难中两眼望着县委,县委挺不起腰杆,群众就不能充分发动起来。……”《县委书记的栲样——焦裕禄》《人民日报》1966年2月7日) 这是两个运用顶真修辞形式的例子。所谓顶真,就是用前一句末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的开头。这种修辞形式,传统上称为“顶针续麻”,又叫“联珠”。不论称作什么,都是连缀连续,首尾蝉联的意思。在新闻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不仅能使文气贯通,而且有助于展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例如  相似文献   

12.
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来,《人民日报》、《广西日报》对北部湾经济区都予以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实现了联动报道。2008年2、3月份统计数据表明,《人民日报》涉北部湾报道立足高度高端,以广告为主,但报道量少、报道方式较单一。《广西日报》将涉北部湾报道常态化处理,在报道策划与说服策略上具有连续性、多样化特征,但亦存在滥用"北部湾"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党报历来是“两会”报道的中坚力量,也是读者获取“两会”讯息的重要来源。据新华社新闻研究所2004年对北京市民所作的“两会”报道系列调查结果,在11家全国主要报纸中,《人民日报》是受众依赖最多的获取信息的报纸,原因是“《人民日报》的权威、丰富一直是其优势所在,特别是在‘两会’这种政治性、政策性极强的报道中,优势更加明显”。①2005年3月14日“两会”结束后,笔者选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4家中央级党报和《解放日报》、《深圳特区报》、《广州日报》3家地方党报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归纳出…  相似文献   

14.
比喻式标题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是使新闻标题形象化的重要手段。标题中的比喻,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明喻式。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如《她的心灵象金子一样美好》(湖南日报1986.4.12);《风展团旗如画》(中国青年报1986.12.3)。暗喻式。有本体喻体,喻词可有可无,有的用破折号代替。如《利改税是城市改革的“钥匙”》(人民日报1984.8.19);《人才——企业腾飞的翅膀》(江西只报1985.2.15);《谢醒吾,一片美的绿叶》(羊城晚报1984.8.6)。  相似文献   

15.
《报刊之友》2011,(9):155-156
人民网是《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交互平台,是世界十大报纸网站之一,也是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综合性网络媒体之一,是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的排头兵。人民网坚持“权威、实力、源自人民”的理念,以“权威性、大众化、公信力”为宗旨,以“多语种、全媒体、全球化、全覆盖”为目标,以“报道全球、传播中国”为己任,在保持人民日报权威性的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特性,有很强的吸引力、可读性、亲和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葛兰西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为基础,以批评性语篇分析为方法,以《人民日报》对“热比娅”和“世维会”的报道为分析对象,在解构文本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人民日报》的报道倾向与价值取向,透视中国主流媒体报道社会安全事件的指导原则和操作方式,探索意识形态对现实实践的指导和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三明市委善于运用报纸批评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人民日报记者吴昊在《三明之“明”》这篇报道中(见今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已有论及。我想着重谈一谈我们编辑部如何创造一个开展报纸批评的良好环境的问题。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报纸开展批评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框架理论作为依据,从报道态度、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三个方面,对《人民日报》、《泰晤士报》、《纽约时报》2008、2012年奥运会的开幕式报道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关于‘《纽约时报》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奥运会开幕式持批判态度”的猜想并未得到验证,但得出了“奥运会主办国的报纸对奥运会开幕式的报道体裁更丰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是我国第一大报,国庆当日头版是国家意志的重要体现.本文选取1949年至2016年人民日报国庆头版,试图归纳总结这期间人民日报的特征,管窥党报的“变”与“不变”. 人民日报发展至今的五个阶段 1.1949年至1 957年,以外交报道为主.1949年至1957年这9年国庆头版的报道总数为67篇,外交报道为30篇.报道基本为国外领导人发来的国庆贺词这类内容,从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新闻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党委机关报,此类内容是礼节性的国庆特殊报道,也是重要的政治信息.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作为我国最有权威的主流媒体,在重大事件的舆论把控上发挥着引领性的作用。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分别从报道地域、版面风格、语言表达、报道体裁、报道对象等几个方面,对《人民日报》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报道进行比较,共统计了92篇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奥运特刊的报道,283篇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奥运特刊的报道,以两者的对比来呈现新时期我国体育新闻报道理念的嬗变,这种嬗变大致体现在:从凸显“金牌至上”“赢”等竞争理念向更加注重“全民共享”“欢乐奥运”等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