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说新语》是魏晋风度的真实写照。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的行为方式、个性特征、价值取向、人格追求、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和象征。魏晋风度具有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审美发现、“非汤武而薄周孔”的叛逆精神和超越世俗的自由独立的人格理想等文化意蕴,对中国美学、思想史和中国人文精神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笔下的人物超脱了儒家传统文化习气,上接魏晋士人风度,造就了汪氏散文人物的别样风采,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和时代意蕴.本文以《金岳霖先生》为例,分别从他记叙人物之魏晋风度的四个方面,探索汪曾祺《金岳霖先生》及其记人散文重要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所记录的“魏晋风度”,展现了魏晋士人追求精神自由、个性解放和自我价值的心路历程。魏晋士人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言行举止,是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儒家思想制约的反抗,是对庄子自然人性思想的继承和发扬。魏晋风度及其个性解放思想的产生,有着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和深刻的文化心理原因,具有先进的文化传承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魏晋风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文化现象,《世说新语》是一部魏晋风度的故事集.1000多则丰满鲜活的故事,刻画出众多魏晋人物的形象,无论是士族大夫,还是垂髻幼子,都个性十足,彰显出强烈的人文价值.在其中可看到魏晋人的觉醒,虽然这样的觉醒由于阴暗的现实而不得不以隐晦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来表达.从《世说新语》中,可以看出隐士精神、生命意识以及自然性情是魏晋风度的灵魂,是魏晋时期特殊的政治、社会背景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魏晋风度所体现的言行特征是清谈、吃药和喝酒,人格范式则是一种超然物外、超越世俗功利的审美人格,即追求瞬间的感受、超脱与放纵,在短暂的心灵享受中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魏晋风度的背后,隐含着张扬个性的人的自觉.人的自觉带来了魏晋时期文学艺术的自觉,而其中成就最大的是书法的自觉.在书法艺术中,最能体现个性特征的是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既是时代风貌的凝聚,也是家学渊源的熏陶,更是他本人独特个性品格的熔铸,由此成就了"天下第一行书"的独有价值和王羲之的书圣地位.<兰亭序>的"第一"地位之所以在后来的一千多年中无人能撼动,大致是因为在张扬个性方面再没有真正的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6.
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中得到表现。从审美的角度看,魏晋风度的主要形态是超拔,其主要内涵是生命智慧。生命智慧是对“道”的把握和体悟。魏晋风度的本质是精神的自由,表现出“无待”、不为物累的理想追求。这种精神的自由只有通过生命智慧才能达到。魏晋风度是《世说新语》的编撰者通过淘选“创造”出来的,是其自由愿望的某种达成。  相似文献   

7.
魏晋的名士们言行举止都超乎常人,个性张扬,在他们的影响下社会上形成一些不寻常的奇风异俗,其中饮酒是表现名士们风度的一项重要内容。魏晋名士把饮酒看作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其饮酒的种种姿态蕴含了相当丰富而深邃的意蕴。  相似文献   

8.
《世说新语》中的名士形象众多,他们的品格大致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张扬个性,追求真情;第二,从容旷达,淡定隐忍;第三,才学出众,机智善辩。这三方面的品格体现出魏晋名士追求自然本性,尊重个体价值的人生观,是魏晋风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中有两首写到了“佳人”,但历来论者对其意蕴众说纷纭,且少有人触及这两首诗所具有的内在关联性。阮籍《咏怀诗》十九中的“佳人”和《咏怀诗》八十中的“佳人”,在内在意蕴上是一致的,是阮籍根据魏晋人特有的审美标准构建出来的理想人物。她融和了庄、屈精神,体现了个人仪态形貌之美与内在才能、气质、人格之美的统一,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体现。不同的是,《咏怀诗》十九写的是这种理想的构建,《咏怀诗》八十写的是这种理想的破灭。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其著名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以文章标题的形式,把魏晋士人生活的总体风貌概括为“魏晋风度”,这是现代学人关于魏晋人文精神研究的起点。文章重点从鲁迅的著名演讲出发,重点考察了他从文学史、精神史层面对魏晋风度所进行的奠基性开创性研究,从而揭示这种研究的思想文化价值和重大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我们在看到其卓越讽刺艺术之时不能忽略小说中体现的另一可贵精神:有浓厚六朝情的吴敬梓对魏晋风度的仰慕及他希望通过对魏晋风度的学习重塑士林的美好人格理想。本文试通过对小说中名士、贤人、奇人形象的分析透视出魏晋风度对《儒林外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阮籍乃"魏晋风流"之代表人物,其个性狂傲、蔑视礼法、荒放不羁,在魏晋风云变幻的乱世之中傲然独立。此种性格特点,对曹雪芹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曹雪芹别号"梦阮",意为向往阮籍,这种向往之情也渗入到他的作品《红楼梦》中。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一批带有"阮籍式叛逆性格"的典型人物,笔者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进一步体味了曹雪芹于中所寄寓的深沉情感与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3.
魏晋风度对李白人格的影响是相当深广的。魏晋名士的纵酒狂歌、清谈啸傲直接影响了李白,在其生活与创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和魏晋名士的栖隐漫游、求仙学道一样,李白本人及其诗歌也有种种仙、隐、游的表现,当然,李白在受到魏晋风度浸染的同时又显示出其个性。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文本具有丰富的精神内蕴,但其意蕴又呈现出矛盾性,具体表现在作品所承载的政治性意蕴、伦理性意蕴、审美性意蕴、情性意蕴等方面。《红楼梦》意蕴的矛盾性非指由于创作过程漫长或第一人称回忆叙事方式、记忆差错、笔误等原因造成的人生世事在时空方面的差池现象,而是指呈矛盾性的意蕴双方都是文本潜在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文化史上,魏晋名士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智慧演绎的魏晋风度,即使今天也深入人心。但只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探究其审美本质,对人文的发展才有意义。文章拟从审美的角度,试就《世说新语》中人物的至性、至情和至真三个方面做以分析,力求揭示魏晋风度的审美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文化史上,魏晋名士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智慧演绎的魏晋风度,即使今天也深入人心。但只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探究其审美本质,对人文的发展才有意义。文章拟从审美的角度,试就《世说新语》中人物的至性、至情和至真三个方面做以分析,力求揭示魏晋风度的审美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7.
"魏晋风度"是中国古代特定历史转型时期形成的一种文士风流,是魏晋玄学熏染下形成的独特人文风貌.然而,"魏晋风度"毕竟脱胎于腐败、动荡、堕落的社会,它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思想与行为的矛盾,在张扬个性背后衍生出的浮华世风以及清谈误国等现实困惑,导致了时人对其批判和否定的言论不绝于耳.思想界对玄学的改造就是对现实批判的反弹和回应,其结果实际上也折射出了魏晋风度消极的一面.文章立足历史进行反思,亟待对全面认识"魏晋风度"起到一定的补正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再现了魏晋风度。谢安是《世说新语》重点记述的人物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谢安的形象来领略魏晋名士风范,并对谢安的隐居与出仕行为所反映出的魏晋士人心态作了初探。  相似文献   

19.
从《世说新语》中王徽之的形象,可以看出魏晋风度是崇尚自然、风流自赏、不慕功利、纵情任性、潇洒飘逸等。这种风度产生的根源有战乱、对政界的厌恶、儒家思想崩坏、老庄思想盛行与个人意识的觉醒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乞食》诗是魏晋风度在诗歌中的集中体现。这首表现陶渊明生活状况与精神面貌的诗歌至少从三个层面展现了魏晋风度的内涵:一、真率自然,不滞于物;二、意气相投,知己情深;三、坚守节操,追求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