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近代中国出现了轰轰烈烈的留学日本的热潮。数以万计的留日学生回国后,成为近代中国学习日本和西方先进文明的重要媒介,不仅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教育向着近代化方向发展。他们传播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译编教科书,解决了兴办新式学堂急需教材的燃眉之急,也把许多新词汇、新术语传入中国,促进了教育内容的近代化。他们在教育行政机关任职和在学堂任教,尤其是创办新式学校,对近代中国兴办新式学校和进行资产阶级教育改革,确立资产阶级教育体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近代留日学生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艰难地推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争后,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唤醒下,广大学子以“求学”为良药,纷纷负笈东瀛,近代中国形成了轰轰烈烈的留学E7本热潮。偏处腹地的四川,也出现了留日学生群体,留日的发展蔚为风气。留日学生学成归国后,对清末四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在教育方面,留日学生对四川的教育变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推进了四川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数众多的爱国青年学生赴日留学。这些留日学生利用多种方式,通过广泛、积极的参与,对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想、科学、文化、教育、军事等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葛文峰 《邢台学院学报》2015,(1):107-108,111
最早由晚清中国留日学生主办的代表性编译刊物即《译书汇编》与《游学译编》。刊物对国外近现代政治、法律、社会、教育等新知识的翻译传播,以及对列强侵华政策与野心的披露,都显示出当时留日学生的救国努力与探索。事实证明,这两份译刊对20世纪初叶中国的社会发展、民主革命、新式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取得了良好的"救国"效果。  相似文献   

5.
归国留美学生与留日学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骨干,由于留学国度不同,他们政治见解上也有较大差异:留美留日学生都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但在中国振兴道路的选择上,留美学生重视实业救国,留日学生重视社会革命;在政治思想上,留美学生信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留日学生信仰社会主义;在对留学国的态度上,留美学生多对美采取亲和态度,留日学生则有强烈的反日情绪。这种差异,与清政府的留学政策,留学国对学生的政策以及留学生留学际遇差异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安徽是清末留日学生大省之一。其留日学生有姓名可考者共计171人,大多为官费生。安徽留日学生众多的原因,除受全国留日大潮的影响之外,还与周边环境的作用,清末推行新政对大量新式人才的渴求,官绅和早期留日学生的宣传推动等有关。安徽留日学生不仅具有全国留日学生的一般特征,同时还受区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与其他省份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又反过来影响日后安徽的政治改革、文化发展及社会变迁等历程。  相似文献   

7.
清末四川留日学生在中国留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大多数留日学生为家乡、为国家作出了积极贡献,对四川乃至中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教育属于文化的范畴。湖南近代教育的起点比沿海省份晚了30多年,是到了甲午战争之后才开始出现的。从1897年下半年到1989年上半年,湖南省内出现了创办近代新式教育的兴学热潮,这一热潮与湖南维新运动相伴而行,也随着维新运动的受挫而告停顿。到了1901年清廷宣布实施“新政”,湖南近代教育才又重新起步。从1902年到民国成立前,湖南办起了各级各类新式教育。其进程是先有师范教育,继之兴办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以及留学教育、实业教育、女子教育、幼儿教育与社会教育等,办学的形式包括官立、公立、私立和教会办理等。到了1912年民国成立后,湖南建立了省、县两级教育行政机构,并逐渐完善了各面教育制度。湖南近代教育表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十分快速;二是办学的类型与形式多样,但又偏轻偏重,极不平衡;三是蕴含着一种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传统的经世致用学风仍在湖南士子身上发挥作用;四是体现了一种湘人对于新式教育的不断探索精神。湖南近代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湖南和中国培养了大批经国济世的人才;二是铸造了一种地方人文精神,提高了湖南自身的地位和品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述了清末留日学生的概况,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别分析了清末留学生在教育行政中的活动情况,包括推动新学制的颁布和创建新式学堂等教育机构;从教于新式学堂,改变师资构成及革新教育教学方法;翻译教育类书籍,传播新的教育理论,满足新式教育对教科书的需求,推动我国新的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清末,随着新式教育体制的勃兴,一大批士绅改变了传统的社会参与方式,开始以各种途径进入新式教育领域。他们不仅在国内与新式教育活动发生广泛联系,而且跨出国门,留学海外。士绅们进入新式教育领域是当时的社会条件和他们的自身需要相结合的结果。他们的活动呈现出传统士绅向近代知识分子转化的过渡性,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自身的分化,也加速了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代留学史上,留日学生与留美、留欧学生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主要是:1.人数最多,大体7万人左右,为其他各国留学生总和的近2倍;2.政治性强,多学军事政法,好译西书和从事政治运动;3.双重日本观,日本先进文化的熏陶和侵略政策的刺激,使留日学生常常处于对日既爱又恨的矛盾之中;4.对两国关系影响最大,他们中的多数人不仅充当了反目斗争的先锋,而且掌握南京政府对日外交的实权,由此决定了对日关系中的妥协和抵抗的双重政策。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大批学生留学日本的热潮。中国近代留日热潮的出现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具有新知识、新思想的留日学生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有着积极作用。他们不仅是中国民主化的推进者、新文化的传播者,而且也是军事近代化的促进者,在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中起了冲锋陷阵、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政论学以日本留学生的创作为世纪先锋,奠定了中国人社科的激进传统。留学生政论学试图构思爱国主义的正面理论,并且释放新民政治的强烈变革感情.提倡积极参与政治管理的人精神,是中国集权体制和官本位化社会所欠缺的。  相似文献   

14.
留学生在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西方化的引入导致了清朝的灭亡,无论其引导者是支持还是反对皇权。对于清政权,留学生是革命派还是支持派,取决于他们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看法,即清政权是否能够强大或是无可救药。19世纪的最后20年,传统的士绅和接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仍然希望改革清政府,但到20世纪初,现代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坚信推翻清朝统治是拯救中国的唯一手段。他们在留学期间,支持或是反对其留学国家只是他们个人经历的部分结果,而中国与东道主国家的全面关系则更具重要性。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日本对中国的长期侵略和中美相对友好的关系是留美幼童支持美国而留日学生反对日本的更具决定性的原因。留学生没有盲目热爱或仇恨所留学国家,他们是客观公正的观察者和评论者。  相似文献   

15.
Drawing from a qualitative study with 13 femal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rom Japan to the United States, this article examines ways in which studying abroad has impacted the students' social and ethnic identities. Findings indicate that while the students did experience social marginalization, they did actively resist it and individually and collectively tried to find ways to integrate in their new social context. Furthermore, and while the students' discussions expressed a strong ethnic identity upon relocation, they did not plan to go back to their native country upon graduation. The discussion centres on the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of this work and attempts to identify directions fo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that enroll international students.  相似文献   

16.
试论留日学生在云南辛亥革命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辛亥革命在辛亥各省中最为彻底和成功,其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突出地位与留日学生密不可分:1.云南留日学生的先期革命活动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留日学生是云南辛亥革命的主要策划组织与发动者,在酝酿阶段和起义过程中,留日学生均参与其间,并起骨干领导作用;3.留日学生是辛亥革命后云南新政权的主要建设者和组织者,他们使云南成为当时相当安定的省份之一,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日后的云南护国首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工作方式方法的好坏直接决定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方式和方法,以适应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把湘南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引进校园,融入湘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可以使大学生在弘扬祖国优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继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无形中受到民族民间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公正无私、嫉恶如仇、诚实笃信、勤劳勇敢、仁爱思想、伦理观念、自强自信等优秀传统道德观念的洗礼,从而填补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简单、空洞、陈旧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现状,更好地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刘蕾 《南平师专学报》2013,(6):19-22,48
随着政治经济文明的高速发展,我国日益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尤其是诚信现状令人堪忧,因此,大学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大学诚信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规范大学生的行为。美国、日本、新加坡三国在诚信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能够给我国大学诚信教育提供许多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媒体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普遍较低,对媒介信息的辨识能力不足,这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如何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引导大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判断问题的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迫切任务。媒介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共同性,其深度融合也具有可行性,深入研究两者的融合机制,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