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分析第15届男篮世锦赛40场比赛的录像资料和技术统计资料,从中锋球员的人数、身高、年龄、得分、篮板球数、助攻、犯规、抢断、失误和盖帽的角度,比较中国队与世界前四强的差距,并针对差距提出具体的对策,为中国队早日跻身世界强队之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录像观察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2005—2006赛季CBA篮球联赛和NBA篮球联赛的平均每场个人技术统计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BA球员在得分和投篮次数上与NBA球员有显著差异(P〈0.05),NBA球员明显高于CBA球员,而在投篮命中率上,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CBA球员在篮板球控制、助攻、盖帽和抢断上,与NBA球员相比,均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在进攻篮板球的拼抢上,与NBA球员无显著性差异(P〉0.05);CBA球员每场失误次数明显高于NBA球员,但犯规与NBA球员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运用对比分析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CBA2009—2010赛季比赛主力本土前锋与外援前锋攻防能力指标的对比分析,找出差距与优势.结果表明:得分、前场篮板球、助攻、失误、后场篮板、抢断有显著性差异,二分球进球率、三分球进球率、罚球率、盖帽、犯规无显著性差异.本土前锋在失误、犯规比外援前锋少,三分球、罚球命中率要高于外援前锋,引进外援对本土前锋的水平提高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中国男子篮球队第16届世锦赛技战术诸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男子篮球队整体得分能力同与赛队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2分球和3分球得分能力明显高于与赛队,罚球得分能力明显低于与赛队(,P<0.05),抢获前场篮板球的次数远低于与赛队(P<0.01),犯规次数远低于与赛队(P<0.05);中国男子篮球队失误指标、抢断指标较以往有了较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第九届CUBA河南赛区预选赛(男)乙组5支球队比赛技术统计指标的对比和研究,分析了5支球队的比赛能力,得出郑州大学体院队和商丘师院队的比赛能力优于其他3支球队.但5支球队普遍存在着比赛节奏慢、得分不高、前场篮板弱、失误、犯规多和战术单调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第九届CUBA暨首届HUBA河南赛区预选赛(男)乙组5支球队比赛技术统计指标的对比和研究,分析5支球队的比赛能力,得出郑大体院、商丘师院队的比赛能力优于其他3支球队.但5支球队普遍存在比赛节奏慢、得分不高、前场篮板弱、失误和犯规多、战术单调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拜静  吴黎  龙粹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2):112-114
通过对第九届CUBA暨首届HUBA河南赛区预选赛(男)乙组5支球队比赛技术统计指标的对比和研究,分析5支球队的比赛能力,得出郑大体院、商丘师院队的比赛能力优于其他3支球队.但5支球队普遍存在比赛节奏慢、得分不高、前场篮板弱、失误和犯规多、战术单调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球员综合能力的评价方法有TOPSIS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等,但当评价指标量多时,存在计算效率低等缺陷,同时有些评价指标并不是值越大越好,且会对最优排序和最劣排序造成影响。为求取最适合的算法、作出准确的NBA球员综合能力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现役NBA联盟中538名运动员的得分、助攻、三分命中率等13项指标为实例,进行评价方法研究。分析球员多方面能力,得出球员在各项成分中得分排名并计算出各项能力最强的前十名球员,与体育界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球员的强项和弱项。实验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能够高效地将数据降维,表现各项数据之间关联性,并且分析结果正确,适用于NBA球员综合能力评价。  相似文献   

9.
2008~2009赛季CBA总决赛广东队取胜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8~2009赛季CBA总决赛广东、新疆两队全部五场比赛进行技术统计,以及对双方攻防技术运用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广东队在得分、篮板球和抢断技术占据明显优势;且犯规和失误也明显少于新疆队,这是广东队取胜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0.
运用录像观察法及数理统计法对2008-2009赛季NBA总决赛湖人队和魔术队5场比赛的投篮次数、主要得分形式、投篮命中率、罚球命中率、篮板球以及助攻、抢断、盖帽、犯规和失误等攻防技术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魔术队在投篮次数、命中率、篮板球及抢断等方面与湖人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对第16届亚运会女子篮球比赛各球队的21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影响第16届亚运会女子篮球比赛成绩的技术数据指标可以分为:进攻能力和效果类因子、得分类因子、失误类因子、防守能力类因子和远投能力类因子,这5类决定着第16届亚运会女子篮球比赛各球队的综合技战术水平,影响球队的成绩;影响第16届亚运会女子篮球比赛各球队成绩的技术数据指标是:总命中率、二分命中率、进攻篮板、助攻、得分、二次进攻得分、失误失分和防守篮板9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对篮球比赛的技战术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客观的反映各队的技战术能力;中国队应该重点提高球队的二次进攻得分,减少球队的失误失分。  相似文献   

12.
篮球球员评估及球队表现侧重于技术数据分析,对传球合作的体现不足.将比赛建立为网络模型,对网络的分析可弥补这一不足.将篮球比赛构建为包含结果节点的传球网络,基于节点的局域网络定义了节点熵中心性,以新的视角对球员进行评估.以球员的效率值为参考,将该指标和几种网络中心性指标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指标有一定的准确性,且体现出球员传球过程中的贡献.此外,对各场比赛构建了5步长40次传球网络序列,定义了衡量团队组织方式的传球差异结构熵,创新性地在关注比赛时序性的基础上探究团队熵与团队表现的关系.结果表明团队的组织方式集中或分散对团队表现有一定的影响,过于分散会增加团队失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以参加第15届男篮世锦赛的中国队、意大利队、美国队、塞内加尔队、斯洛文尼亚队、希腊队后卫队员攻守能力的情况为研究对象,采用数理统计、录像观察扣对比分析等方法,对2006年第15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成绩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参赛队后卫相比,中国男篮后卫队员防守时"抢断球"次数和"犯规"次数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进攻方面,中国男篮后卫队员在得分能力、助攻能力、进攻篮板方面以及失误指标上都与其他参赛队存在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影响重大。本文采用NSSE-China(即"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对西南大学在校园环境支持度指标上的得分进行了分析,并将之与"985"大学及"211"大学在校园环境支持度指标上的得分情况进行了横向对比,并针对西南大学在校园环境支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若干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观看直播与录像、数理统计、比较研究等方法,对CBA2015—2016赛季总决赛辽宁男篮5场比赛的得分、投篮命中率、进攻篮板、助攻、失误等进攻能力进行分析,对抢断、防守篮板、犯规等防守能力技术指标的比较研究,得出辽宁队在罚球、助攻、抢断、失误上有一定优势,但在篮板、投篮命中率上差距过大,是造成失利的主要原因。建议辽宁男篮应坚持"快速灵活、内外结合"的战术风格,加强高强度对抗下的投篮训练。  相似文献   

16.
通过现场观摩和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结合2010-2011年CBA联赛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并进行逻辑分析,对CBA联赛常规赛阶段国内后卫与外援后卫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比较,反映出国内后卫与外援后卫身高、体重相当,年龄较小,体重/身高指数存在差距;参赛场数与上场时间均少于外援后卫;国内后卫造犯规次数、得分能力均不及外援后卫,得分手段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17.
乍暖还寒的2月,仿佛一夜之间,全世界篮球迷都为一个名字而疯狂——他就是美国职业篮球联盟(以下简称美职篮)华裔球员林书豪。这位身高1.91米的美职篮菜鸟一飞冲天,成为万众瞩目的"林来疯",也被粉丝们戏称为"超级林天堂"。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第14届世锦赛、第28届奥运会、第15届世锦赛中国男篮与对手21场比赛的21项技术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检验,发现中国男篮进攻总次数、投篮命中率,后场篮板球、罚球得分、犯规、盖帽等方面与对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内线进攻次数、前场篮板球、失误、助攻、抢断等方面不如对手,并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需要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第25届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与对手9场比赛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队在投篮的命中率表现尚可,但外线关键比赛中给予的支援不足,发挥不稳定;拼抢篮板球是我们最薄弱环节;存在重要比赛中的失误与犯规数过多的问题;助攻次数的多少决定中国队发挥的好坏。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篮球运动中,罚球命中率的高低往往在实力相当的比赛中起关键作用。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与训练中却未能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由于缺乏系统的心理训练,导致临场比赛时,罚球队员的心理负担过重,使命中率很低,失去了许多得分取胜的机会。本文就罚球运动员在心理上的要求略谈一二。 1.罚球失误的原因 1·1 运动员情绪激奋,注意力集中在犯规队员的“过分动作”上,心理失衡,造成罚球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