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赵霞 《职教论坛》2002,(2):51-51
语文老师在德育工作中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语文教学在德育工作中的特殊作用,是由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语文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而且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使命。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它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素材,这就为语文教学的德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把知识和品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呢?笔者的体会是:一、传播民族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灿烂文化的民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接触众多的文化典籍,…  相似文献   

2.
开放的中国迎来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被漠视,中国文化发展陷入迷茫。事实上时尚与传统并不冲突,只有建立在传统文化之上、并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的时尚文化才是真正的民族时尚文化。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更要挑起传授、熏陶、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教师要利用语文教学,实时展示传统学生魅力;要接纳学生的思想,走进学生的时尚圈;要找准时尚与传统的结合点,使传统文化时尚化;要用最感动的最具生命力的事例,去抓住触及学生们心扉的那一刻,使民族精神在学生们心中撑起一片绿荫。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最重要的民族文化载体,语文教学是一种文化行为,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渗透文化的内容,才能更充分地承载传播文化和育人的功能。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有意识地引领学生体味语言文学的魅力,从而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直接体现在语文教学工作当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语文教学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文化的传承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措施进行有效的分析及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日新月异,我们要突破语文教学简单化、文本化之藩篱,而将语文教学延伸到美学教育、文化教育,并以开放的课堂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地感知美、热爱美、鉴赏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和要求,所以在开放、互动的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其审美想象;挖掘文本背后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鼓励学生进行有价值阅读。  相似文献   

6.
现代语言学认为,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水乳交融,不能人为地割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这一工具,更要有目的、有意识、有感情地用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和影响学生,以收润物无声之功效。语文教学必须涵盖语言、文化和文学等诸方面,作为传统语文教学部分之一的文言文教学,更不应该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这就意味着,在文言文教学中,既要注意传统语言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其本身的文学性,更要兼顾语言文字表象下承载、传承的丰富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小学语文教育要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融合渗透经典文化。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而书法教学是在写字教学基础上的提升,所以将语文教学与书法教学相融合,不但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进行学生的德育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冯柏昌 《成才之路》2023,(18):129-132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符合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语文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学习园地教学、写作教学,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教师既是语文教学工作者,又是中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谭春桃 《师道》2013,(1):34-35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文化长河中畅游.  相似文献   

1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德建设是一件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大事,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践行道德建设的重要渠道。语文教学作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教材中不乏脍炙人口、意义深远的文章,其中蕴含着丰富而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把语文课堂当作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把握教材内容,并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接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熏陶,使其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当然,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过程中,要避免枯燥乏味地宣讲致使学生厌烦情绪的产生,而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善于结合传统文化习俗和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将传统文化教育一点一滴地渗透进日常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12.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和理解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继承并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会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这样能让学生逐步形成文化自觉意识,产生文化自信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追求雅趣,尝试追求唯美的感悟,如果学生能通过语文学习感受文化的味道,体会文化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人们的精神家园。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促使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内涵,这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促使学生自主亲近并继承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这样才能  相似文献   

14.
孙芳 《文教资料》2010,(9):116-117
当今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在母语课程中进行民族文化的认同教育。参照和借鉴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国文教育.中国大陆的语文课程需要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深入开展:语文课程标准要明确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要求;语文教材要丰富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内容;语文教师要积淀民族文化的底蕴:语文教学要落实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教学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以便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教学是教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工作,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知识,通过积极主动地欣赏课外资料,达到广泛积累,并通过巧妙地知识运用,达到得心应手地运用文字交流思想的目的。在教者的引导下,让学生具有文学的感觉、艺术的感觉、美的感觉。要通过国文教育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人文精神事关国魂、国脉、国力。应当将人文精神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语文教学之路。我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想象力,把学生的  相似文献   

17.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条件的,只有吸收中国文化中有益的部分,中国文化才能变为民族的精神资源和强大动力.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应该融入中国文化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要多关注传统文化和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作为运动员学生的母语教学肩负着传承、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民族精神教育对于体校学生来讲具有着非凡的意义,笔者在多年的体校语文教学中发现在写字教学中亦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中国书法积淀民族文化,写字教学渗透民族精神,这些途径都能让民族精神在运动员学生身上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结晶,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资源,需要我们广大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慢慢渗透给学生。在小学生语文教学课程中渗透一些浅显易懂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升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本文在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就当前文化渗透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意见,旨在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推进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语文积淀着人类文化的精华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思想心理,文化的瑰宝。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丰富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格。语文教材蕴涵道德情感教育,融合审美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