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意义问题的核心,是指称与涵义的关系问题。指称关系是由人、语言、世界(所指)这三大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人在其中起主导作用。指称关系是所指与意义得以表现的直接来源,当语言使用者在指称关系框架内对其所认识世界的知识信息进行表达的同时,其语言表达式也就获得了涵义。也就是说,指称关系为涵义提供了基础框架,涵义也能够用以建构指称域。  相似文献   

2.
谈英汉谚语中动物意象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汉语言中有许多与动物有关的谚语,动物千姿百态、特征突出,常被用来描述有关人或物的某种品质、性格,以及人们生活中所积攒的生产生活经验和智慧。动物意象的使用使谚语的表达更加鲜明,形象更加生动,不同国家的人民对动物的某些属性往往有共同的认识,从而对一些动物名称产生相似的联想,然而除此之外,更多时候岂于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同一动物名称在不同的语言中唤起不同的形象。我们在翻译这些含有动物意象的英语谚语尤其要注意到这些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谚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具有鲜明的结构特征和独特的表达效果。通过对英、汉谚语结构特征的分析与对比,找出了英汉谚语深层结构特征的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4.
谚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具有鲜明的结构特征和独特的表达效果.通过对英、汉谚语结构特征的分析与对比,找出了英汉谚语深层结构特征的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5.
从引特征入手将《诗经》中其它诗句与《七月》一诗析出的上古农谚进行对比,判断,并从谚语自身特征加以进一步辩析,论证,确立其为上古农谚。  相似文献   

6.
一内涵与外延密尔提出专名和通名的区别主要在于:专名只有外延而无内涵;通名则既有内涵,又有外延。专名只能在同一意义上被正确地用于某一对象,通名则能在同一意义上被正确地用于某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事物。密尔认为专名表示我们所谈论的是哪种东西,而没有告诉我们任何关于这种东西的事情,如把某条狗命名为“菲多”,这个专名指称这条狗,可它并不能提供任何关于这条狗的性格、习性、长像等信息。而通名指示一些主体,这些主体是通名的外延,它们具有某些特性,这些特性就是通名的内涵,人们根据通名的内涵去决定通名的所指即外延。例如,人这个通名具有“有生命的,有理性的,会用语言交流的”等等特性。二涵义与指称弗雷格在专名的问题上与密尔持不同看法,他认为专名也是有含义的,专名与对象对应,概念词/通名与概念相联系,不论是词、复合指号或表达式,只要指称了一个单一的对象,都被看作是专名。“专名(词,指号,复合指号,表达式)表达它的涵义,并且命名或指示它的指称,我们令指号表达它的涵义并且命名它的指称”。可见,弗雷格在一定程度上把专名的涵义等同于某些相关的限定摹状词的涵义。在《论涵义与指称》中,弗雷格举例谈了指号(名称,词组,表达式),指号的指称和指号的涵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农业大国,有关农谚的资料非常丰富,据《中国谚语资料》编辑的4万多条谚语中,农谚就占了五分之一(这里还不包括林、牧、副、渔和气象等方面的谚语)。这些农谚,有的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有的揭示了生物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和变异的客观规律;有的阐明了生物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具体内容有目的、有选择地运用它,确有锦上添花的好效果。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例,做一个简单介绍,以求抛砖引玉之效。1运用于讲述中,揭示生物生长、发育、生殖等客观规律以及生物与自然界的相…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家乡,常听到大人们说一些农业谚语。爸爸告诉我,这此谚语中还有许多的学问呢!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同大自然的长期的斗争中,总结出了大量的农谚,这些农谚揭示了大自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规律,在生产斗争和日常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诗英译中意境再现手法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imagery)或称意境,是诗人内在思想感情内涵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统一的艺术境界。意象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没有意象就没有诗歌。意象在诗歌翻译中的地位重要性和作用显而易见。从汉语古诗意境的涵义及其表现手法入手,通过分析成功的汉诗英译译例,对中国古诗的意境在英译中的四种译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英语谚语语言美的各个方面,包括朴实美、对称美、韵律美和意象美,并指出深刻认识和学习英谚的语言美具有明显的审美教育意义和英语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意义的指称论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于它们所指称的客观对象,但指称论仍然面临着各种问题,比如空词项存在问题、弗雷格"认知价值"困惑问题以及保全真值的等值替换问题,等等。关于"同一性"的探讨和意义指称理论息息相关,而基于"同一性替换"原则的弗雷格"认知价值"困惑更是引发了分析哲学家持久而激烈的讨论。对此精致的指称论代表弗雷格区分了指称和涵义,然而弗雷格从未说清涵义是什么,通过在弗雷格的精致指称论基础上提出专名的"一般性涵义"与"语境涵义",摹状词的"一般性用法"与"语境用法",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弗雷格的意义理论。  相似文献   

12.
英语谚语的音韵、修辞特点与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谚语有着独特的语音形式和丰富的修辞色彩。在音韵方面 ,采用多种韵格如头韵、双韵、谐音等以增强声音效果。在修辞方面 ,为了表达的生动 ,采用常见的明喻、暗喻、重复、对语、轭式搭配等辞格。因此 ,英语谚语颇具音乐美与形式美。文章分析了谚语音韵、修辞特点 ,并探讨相应的翻译策略 ,旨在把谚语的涵义与韵味在翻译中尽可能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华,精练而富于哲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英语谚语,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容易在汉译的过程中失真,致使翻译不能很好地表达原义。本文重点探讨了英谚翻译的有关技巧,以期能对英谚的汉译、汉用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专名的涵义和指称问题研究的历史、现状进行了梳理,考察了两种专名指称理论,并提出了对专名指称理论的讨论我们应进行的反思。指出,哲学家们对专名涵义的理解不同造成了混乱;关于专名的涵义和指称问题,也很难提出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农业大国,农谚资源非常丰富。在生物教学中结合具体内容有目的地引用农谚资源,会有锦上添花的效果。近年来,我经常把农谚引用到中学生物教学实践之中,现就此作些探讨。1 中学生物教学中引用农谚资源的意义1.1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原理谚语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积累出来的经验结晶。其中有的农谚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的揭  相似文献   

16.
林小兰 《红领巾》2004,(2):42-45
英语谚语有着独特的语音形式和丰富的修辞色彩.在音韵方面,采用多种韵格如头韵、双韵、谐音等以增强声音效果.在修辞方面,为了表达的生动,采用常见的明喻、暗喻、重复、对语、轭式搭配等辞格.因此,英语谚语颇具音乐美与形式美.文章分析了谚语音韵、修辞特点,并探讨相应的翻译策略,旨在把谚语的涵义与韵味在翻译中尽可能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谚语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其中动物谚语更是受到人们的喜爱。文章以具有代表性的英汉谚语为例,分析英汉谚语中不同的"狗"意象,并探究"狗"意象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英语谚语的音韵、修辞特点与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谚语有着独特的语音形式和丰富的修辞色彩。在音韵方面,采用多种韵格如头韵、双韵、谐音等以增强声音效果。在修辞方面,为了表达的生动,采用常见的明喻、暗喻、重复、对语、轭式搭配等辞格。因此,英语谚语颇具音乐美与形式美。文章分析了谚语音韵、修辞特点,并探讨相应的翻译策略,旨在把谚语的涵义与韵味在翻译中尽可能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汪苹芳 《考试周刊》2010,(43):31-32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也是古诗的审美评价标准。在汉诗英译过程中用英语进行再创造,重现原诗的意象美是文学翻译工作者在实践中的不懈追求,本文探讨了诗歌意象的涵义和美学特征,再从构成审美心理三要素的角度来分析意象的传译问题,旨在为诗歌翻译批评提供可资借鉴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由于思维、审美、历史文化等差异带来的联想上的不同,不同语系的人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意象表达。在典籍英译中,意象的处理是当前一个热点话题。本文从目的论出发,对比分析了《红楼梦》十二钗判词两大英译本在处理意象英译时的异同与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