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臧雷 《江苏教育》2014,(7):20-22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农村教师的职业素养,是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认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是师德建设的基石。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连云港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着眼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局,立足全市农村教师队伍实际,以满足教师的幸福感为核心,以激发农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为突破口,以培养教师"爱教、爱生"情怀,造就"乐教、善教"教师队伍为目标,积极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平台,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有序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努力打开全市农村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的高速通道。近年来,连云港市农村教师的幸福指数持续提高,来自农村学校的先进师德典型不断涌现,农村教师队伍师德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2.
教师作为人类社会精神文明乃至物质文明的缔造者和传递者,除了要继承、创造、传播人类社会文明外,还要担当起培养"接班人"的重任。师德建设是和谐教育的关键,高尚的师德是营造和谐教育氛围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提高师德修养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提高师德素养是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是德育工作的治本之策。做一名新世纪合格教师,就要做到"以人为本"、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开拓进取。  相似文献   

4.
师德,教师职业一个永恒的话题。当今形势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而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核心内容。高尚的师德,对学校、教师、学生乃至整个教育事业都至关重要。但是,当前在教师队伍中依然存在一系列的师德问题,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影响了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净化教育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优越的环境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5.
师德,教师职业一个永恒的话题。当今形势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而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核心内容。高尚的师德,对学校、教师、学生乃至整个教育事业都至关重要。但是,当前在教师队伍中依然存在一系列的师德问题,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影响了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净化教育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优越的环境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6.
王忠 《宁夏教育》2011,(9):29-29
一、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师思想发展学校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师德建设。面对有思想、有个性的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师德培训,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的教育;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师德实践,来促进教师思想道德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可组织专题报告、师德演讲活动,可以开展"优秀教师""乐于奉献奖"的评选活动和"教坛新秀"等各类专项表彰活动激发教师加强自身道德建设的内驱力,以此深入推进师德建设,使教师真正明白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任。  相似文献   

7.
优秀教育影视作品蕴含丰富的师德教育内容,是教师师德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借助影视的艺术魅力,通过把教育影视作品与师德教育理论相整合,通过采用"看、评、写、展"方法开展教育影视作品的鉴赏教学及开设艺术鉴赏课程等策略,充分发挥教育影视作品的师德教育功能,促进教师师德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的师德建设包含丰富的内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师德建设显得更为迫切。分析了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几条标准,认为要加强师德建设,首先要提高教师对做"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中教师的职责使命迫切需要师德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师德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两者的不同研究历史以及教师专业化的"技术化"研究误区,一定程度上导致师德教育未能深入到教师专业发展层面来开展。师德建设要走出困境,取得实效,必须要注重与教师专业情意提升相结合,注重师德修养与专业知识技能形成"合金",使师德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0.
小议师德与师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德话题由来已久。在新的历史时期师德有了新的内涵,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要充分认识教师的师德问题和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意义。加强师德建设必须从师德教育培训系统、师德建设管理机制、师德建设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创新师德教育 提升教师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素质的提高,其基础在于提高师德素养。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教育应该以"献身、求真和创新"为核心内容,并通过学、思、观、行的途径,创新师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实现师德的"内化",使之成为教师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在继承、发扬中华民族教师道德的优良传统和借鉴、吸收国外教师道德精华的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师德。同时,从师德意识的培养、"慎独"以及师德教育实践三个方面阐述了师德养成教育,达成由微见著、循序渐进、从善积德的完善师德。  相似文献   

13.
教师职业道德状况是当今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之一,正确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对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通过对师德观念和素养、师德评价、师德教育和师德建设状况的调查分析,对当前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作出了基本估价,揭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使得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全面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而目前,师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和薄弱环节,师德建设的制度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州市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在完善原有师德教育方法和运行机制的同时,积极探索师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特别是在师德档案和师德评价机制建设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实现了师德评价从虚评到实评的跨越,促进了全市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徐凤强 《文教资料》2010,(35):126-127
在教师的素质中,师德是最重要的素质。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当前,师德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必须反思这一现状,提出一些有利于提高师德水平的对策,来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教育的质量,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师德修养是师德成长的本质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全社会对教师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二是教师自身把这些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逐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前者被称为"师德规范",后者被称为"师德修养"。"师德修养"的形成和提高,被称为"师德成长"。我国2008年又一次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规范在具体内容上得到了充实,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笔者认为,师德规范只是师德成长的外在标准,师德成长本质上是教师的自我修养。  相似文献   

18.
加强师德建设 关注教师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把自己在师德建设方面的点滴习得、些微感悟交织梳理草拟成章,谨以此献给每一位正在成长中的教师。———题记师德建设是伴随着教育的存在而存在的永恒的课题。诚如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师德论坛上所言,师德建设决定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决定我国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成败。一、提高认识,认清师德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1、加强师德建设是当代教育大变革的呼唤我们当前正处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网络化教育、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等许多全新的教育理念不胜枚举,“呼唤人性的回归,关注人…  相似文献   

19.
从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整体来看,在新媒体视域下师德建设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涌现出许多受人尊敬、品德高尚的教师。但同时也存在着少数教师师德滑坡、思想意识淡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不强等等问题。本文立足在当前新媒体的视域下,阐述师德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利因素,提出在当今时代下的师德建设的实效性和必要性,认为在师德建设过程中重点从国家、社会、教师三个角度出发来解决当前师德建设所出现的问题,从而在新媒体视域下进行师德建设实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一以贯之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考察十年来师德师风建设进展,本文基于样本数据分析发现:师德师风建设情况整体偏好,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师德行为表现认同度较高,但师德宣传效果相对较差,学生对教师传播正能量、家长对教师校园安全防范认同度相对偏低。师德师风建设效果和师德行为表现,在学校所在地和办学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办学水平直接影响师德师风建设效果。教师职称与师德师风建设效果感知呈现较为复杂的关系。教师教龄与师德师风建设效果感知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师德教育对师德师风建设影响最大,师德考核影响最小。建议应以教师专业伦理教育为基础,注重分层开展师德教育,促进教师形成德性自觉;以符合受众群体需求逻辑的思维,进一步完善师德宣传方式;以重申道德命令和法治思维,加强师德治理;以保障教育公平,全面提升城乡接合部学校办学水平,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