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经常觉得“继母”或者“继父”是人们加在那些进入一个已经有孩子的男人或者女人的家庭里的女人或者男人身上的身份标签。我们这样称呼他们,是因为我们想用一个称呼去区别他们。毋庸置疑,这个称呼侧重在“继”字上,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在这些人身上经常感受不到“父”或者“母”的真正含义。至少我过去对成为我丈夫的四个孩子的“继母”的感觉就是这样。我和我丈夫已经在一起生活了六年,我看着他的孩子们从幼童长成为青少年。虽然他们主要是跟亲生母亲生活在一起,但他们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也很多。在过去的六年里,我们全都学会了适应,学会了…  相似文献   

2.
有孩子的单身男女在重新组成家庭时,“继父母”的称号就像标签一样牢牢地贴在他们身上。这个词被造出来的理由只有一个:因为我们需要去称呼某种新生的事物。但是这个词前面有个“继”字,所以人们总是容易忽视“父母”这个词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对孩子来说,家庭中父母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学校和社会。这是因为父母与孩子接触最早,时间最长,机会最多,影响最大,烙印最深。做父母的都很忙,工作、学习、家务、社交等等,但是,既然我们生育了孩子,那么就注定要有一部分时间给予孩子。所以,无论我和丈夫的工作多累多忙,也总要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散步、谈心,把对儿子的教育当作一件重要的工作去做。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样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思想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所  相似文献   

4.
感谢信     
对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来说,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快快长大呢?孩子长大以后,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的,其中之一就是我再也不必督促他们去写感谢信了。记得我那三个孩子小的时候,总是由他们口述自己的感谢信,然后再由我把它们记录下来,并将它们和当做礼物的画一起寄走。等到埃莉诺、莎拉和德鲁长大之后,虽然他们已经完全可以自己写感谢信了,但是却总不愿意写,非要再三催促才行。我总是会问他们“你们还没给格兰迪写信感谢他送给你们的书吗?”“桃乐茜姨妈送了陀螺给你们,你们写信感谢她了吗?”……但是,他们对我总是含含糊糊或者是耸耸肩膀。记得有…  相似文献   

5.
九年前,我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丫头,在无休止的争吵中,我来到了一个新的家庭,有了新的家人。这个家庭里有了四个人。继父有个儿子。我常常和他在一起,可他每回都把我当靶子,常会因为和我抢东西而争论不休,但次次都是他赢。这家伙还常常到父母跟前打我的小报告,我向周围人求援,他们却常常一笑了之。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做了父母之后,就学会了隐忍。尤其是很多年轻母亲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情绪再不好也会以微笑面对孩子。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认为父母天生就是该这么“好”的,而不知道珍惜别人的关爱。因此我认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得让孩子明白你的付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孩子玩“角色游戏”,让孩子扮演家长,家长扮演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父母不妨把孩子的种种表现予以复制,如挑食、任性、撒娇等等。因为是游戏,孩子会很投入地想方设法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麻烦”。孩子虽然小,但是只要与他真诚地沟通,他们完全可以理解父母为他们付出…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家庭一向信奉“丈夫唱白脸,妻子唱红脸”的教育策略。但是,这一“红”一“白”往往并未使家庭和睦,孩子健康成长,反而还经常引发家庭战争。夫妻们为什么南辕北辙呢?笔者曾经深入几个熟悉的家庭,了解其内幕。请听一听下面两对夫妻的自述吧,也许您会了解夫妻对抗的症结所在。我父母就是这么教育我的 张海红(丈夫为公司职员,妻子为幼儿园教师,口述者为妻子张海红):我是一个10岁孩子的母亲。在我小的时候,我爸爸妈妈就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来教育我们的。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我考试没有考好,我爸手里拿着大扫帚疙瘩…  相似文献   

8.
这是香港十集性教育电视片中的一段镜间:一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姑娘晚上偶然闯进父母房间,看见他们正裸露着身子躺在床上,便好奇地问他们在做什么。父母告诉她:“爱将我们结合在一起,我们在表达相互的爱。”当孩子还要寻根问底时,她的父母就用图片向她简明地讲述了人的生殖过程……这对父母所做的和所说的,也许并不完全恰当,但却比回避和哄骗孩子更要好得多。类似这种来自孩子的有关“性”提问,做家长的大概都会碰到。比如:“妈妈,我从哪里来?”“某某(男  相似文献   

9.
祖孙情     
我那15岁的孙子雅各布一直在挣扎度日。他两岁时父母离婚,9岁时他的父亲(我的儿子)去世了。他妈妈再婚,而他与继父无法和睦相处。他多次离家出走。最后法院安排他住到了姨妈家。他姨妈本身已有3个孩子要抚养,够忙的了;所以雅各布每个周末都会来和我一起过。有个星期天,当我开车送他回去时,他突然脱口说:“奶奶,我好想和您住在一起!”“我不知道,”我闪烁其词地说。我想起在我的3个儿女10来岁时抚养他们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晚间不许他们外出,对一些事争论不休,还为他们的家庭作业操心不已。“雅各布,我已经68岁了,我没把握是否还有精力来照看…  相似文献   

10.
文章的标题出自《战国策?赵四策》,意思是说父母爱他们的子女,就应该为他们的长远利益着想。这句话对我们很多的父母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在生活中随时做到这一点却不那么容易。就拿本期的话题《孩子睡觉要与父母分床》来说,就是许多父母忽略的一个问题。一家人如何睡觉,本来是一件私事,但是关系到孩子的教育,所以就不得不说一下。据我们的调查,妻子离开丈夫而和孩子睡在一起不是一种个别现象,这些母亲往往也都是从爱孩子的角度出发做出这个决定的。但是我们采访的两位专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这样做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中日…  相似文献   

11.
编辑方竹玲孙智正我丈夫安德鲁37岁,我也已经35岁了,我们还没有生育孩子。安德鲁的哥哥有3个孩子,妹妹也一样生了3个孩子,因此,安德鲁的父母很为我们着急。每当安德鲁的父母从新泽西过来看我们时,他母亲总是拉着我旁敲侧击,她会忘记自己“坚决不问我”的决心,忍不住问我:“你们不想要小孩吗?你们的婚姻不会有问题吧?”安德鲁的父亲很少说话,但我知道他也很关心这件事,他妻子是代表他们俩来问的。生养孩子的压力,使我们20多岁时,甚至到了30岁后,还是很犹豫究竟要不要孩子。刚开始的时候,安德鲁的父母对此事的关心让我很烦躁。我觉得这是我们…  相似文献   

12.
张亚丽 《家长》2009,(5):6-7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孩子通常无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孩子最常说的话是:“我想做的事家长不让我做。”“在决定有关我的事时,父母从不听我的意见,他们根本就不尊重我。”“我在学习上已经努力了,可父母还是不满意。”“父母从不站在我的角度考虑问题。”“父母经常训斥我,甚至还打我。”“与父母在一起,我感到心理压力很大。”“我感到在家中不自由。”  相似文献   

13.
美国孩子讲话做事的神态、口吻。与大人一样,跟他们讲话,就像是对着一个小大人。孩子常常对父母说“你伤了我的感情。”“我非常生气。”“我不会这样做,因为”“你们为什么会……?”“我觉得……”他们称呼父母,有时用名字,如约翰、玛莉妞、彼德等等。在与美国家庭的交往中,我发现美国父母本身,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都相当关注。那么美国父母是从哪些方面启蒙孩子的呢? 理解能力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常常听到只是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内涵。如果孩子问父亲“爸爸,你可以陪我玩一玩吗?”如果父亲说“不行,你怎么这…  相似文献   

14.
乐乐是新转入我们班的一名幼儿,与他的名字相反,他非但不“乐”,却整天阴沉个小脸,与那些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在一起,显得孤独和自卑,而且他对所有的人都充满了敌意。这孩子怎么会这样?我试图去接近他。终于,从孩子的口中得知,他的父母时常吵架。这也许就是孩子孤僻性格形成的根源吧。又通过家访得知,乐乐的父母不仅时常为家庭琐事拌嘴,而且拌嘴后常伴以水准很高的“冷战”,有时二人竟两三个月不说话,常拿孩子撒气。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他的性格能不扭曲吗?我该怎么做呢?“丁老师,你的信!”屋外传来小王的声音。我灵机…  相似文献   

15.
儿子今年刚满4岁,但我对他进行良好思想品质的培养却已有两年多的“历史”了。虽然他还不懂事,但我觉得这一切应该从小、从点滴抓起,让他在潜移默化中和好的品行一起成长。为什么说我对儿子的教育方法是过时了的呢?因为我遵循了母亲和师辈二十几年前教育我们的原则。现在的孩子少了、娇了、懒了、横了,我的孩子“不赶时髦”,但是我为我的孩子拥有别的孩子所没有的东西而骄傲。爱惜粮食,关心别人我和丈夫在教子方面常常产生分歧,每当儿子将吃的东西不小心掉到地上时,丈夫随口就说:“脏了,扔掉。”这时我便将儿子拉到跟前对他讲:…  相似文献   

16.
课文<甜甜的泥土>是一篇小说,讲的是七八岁的王小亮父母离异,惨遭继母生父虐待,只能从生母、老师、同学等那里得到关爱的故事.文中的王小亮是许多父母离异孩子的缩影,他的遭遇确实让人同情.准备教案时我想到了班上十多个单亲和重组家庭的孩子,他们大多数仍然阳光可爱,又想起不久前一个学生的继父对我说,他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继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的父母都是很疼爱自己孩子的,但是如何疼爱?一味地娇纵,使孩子娇骄二气十足,这不是疼爱,这是伤害!我们常教育儿子要做个好孩子,要体贴、关心别人,要勤俭、节约,要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和丈夫都是教师,工资不高,奖金不多,老家还时不时需要接济一些,日子过得蛮紧的。去年9月,丈夫去读研究生了,家中开支日显捉襟见肘,我时不时透露些家中的经济状况让孩子听听,在丈夫不在家的日子,他变得懂事多了。  相似文献   

18.
我和丈夫在没有什么思想准备的时候,孩子出生了;我们在没有懂得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父母的时候,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晃,我们的孩子已经几岁了。这时,我们忽然发觉自己作为父母是多么的不称职。也就因为这样,我们错过了教育孩子的启蒙佳期,当我们开始抱怨孩子如何呆滞、蠢笨的时候,难道作为父母的我们就没有责任吗?为了补上做一个合格父母这一课,我和丈夫开始阅读大量关于如何做父母的书,以及后来读到的如获至宝的《家教博览》。现在我期期都要读,而且还把有助于孩子成长和成才的好文、好句、好…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来自越战归来的士兵的故事。他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爸妈,我回来了,可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想带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当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会很高兴见到他的。”“不过,”儿子又继续说下去,“有件事我想先告诉你们,他在越战里受了重伤,少了一个胳膊和一条腿,他现在走投无路,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儿子,我很遗憾,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帮助他找个安身之处。”父亲又接着说:“儿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吧?  相似文献   

20.
孩子磨蹭怎么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少孩子做事情总是磨磨蹭蹭,父母们只好在后面不断扯着嗓子喊“快点儿”、“快点儿”,可无论怎么喊,始终不见效果,孩子还是不急不火,弄得父母也常常没辙。如何纠正孩子这一不良习惯呢?笔者特别采访了一些家有“小磨蹭”的父母们,从他们那里总结出一些有效的高招儿,也许这些办法会对您的孩子有用,不妨试一试。帮助孩子认识时间,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案例:我儿子刚刚7岁,上学以后,我们发现他做什么事情都慢,让他刷牙,喊了五遍,回头一看,他还站在那里摆弄牙膏盖儿呐;洗脚也是,愣能洗半个小时;上厕所也能在里面玩一会儿;洗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