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名 │出版社 │编著者 │定价(元)│├────────────────┼────┼───────┼────┤│建筑装饰施工 │建工 │本书编写组 │3 .30 │├────────────────┼────┼───────┼────┤│建筑装饰材料 │建工 │本书编写组 │4 .55 │├────────────────┼────┼───────┼────┤│建筑装饰美术 │建工 │本书编写组 │2 .45 │├────────────────┼──…  相似文献   

2.
《全国新书目》2023,(8):78-79
<正>本书是最早论述中国建筑的著作之一,共收录照片750张,文字说明10余万字。作者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采用“图版+解说”的方式,系统介绍了最能代表中国文化意义的建筑,包括宫殿建筑、民居和陵墓建筑等,描绘出一幅中国建筑文化的全景图。书中照片以伊东忠太五次中国考察和关野贞三次中国考察时拍摄的照片为主体,大多拍摄于1918年之前。100多年过去了,照片中的很多建筑已经消失不见,本书为后人留下了极具研究价值的绝版史料。  相似文献   

3.
《全国新书目》2023,(3):54-55
<正>本书作者从超过3000张作品中选取了355张,其中包含牌坊(主要是旌表类)、祠堂和塔,这三类建筑构成了本书的主题——两千年平民历史和信仰。牌坊、祠堂和塔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建筑类别,这些建筑的大量遗存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独特精神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正>本书汇集了作者毕生考察、研究、评价古建筑的精华文章,按建筑类型分为园宅篇、桥塔篇、寺殿篇、拾余篇四个板块,既涉及作者对中国数十个代表性古建筑的详细考察,又对中国古建筑的工艺、技法、特征、研究与保护等进行了多方面的介绍与分析,还特别收录了作者在走访考察和研究古建筑过程中写下的兼具知识性与个人情趣的文章,可作为建筑艺术研究的典藏读本。  相似文献   

5.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室(现改名为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建筑历史研究所)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作编辑的《圆明园》一书,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约100多万字,32开上下两册,史料取材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清代内务府、宫中、军机处、内阁等全宗的20余个文种,并征得故宫博物院、北京图书馆的同意,将其珍藏的《彭壶春咏》二十幅圆明园景区彩图及样式雷家档案史料,供本书发表。本书的出版,为研究圆明园以及长春园、熙春园、绮春园、春熙院等圆明五园,从创建、繁荣到毀灭的全过程,提供了翔实的  相似文献   

6.
赵婧  曹磊 《兰台世界》2015,(3):146-147
作为明清时期盛行的一种建筑文化,无梁殿建筑技巧高超,装饰艺术出众,成就了一批优秀的历史文化建筑。本文以明清无梁殿的建筑中几个代表性建筑为例,简略分析了无梁殿的装饰特色,希望能为古代中国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全国新书目》2023,(3):58-61
<正>古塔建筑是中国建筑中的艺术瑰宝,它们蔚为壮观,屹立不倒,令人惊叹。然而很多人只沉醉于其外在美,并不了解其内在美。本书对中国古塔建筑进行了多方位的解析,包括古塔建筑的历史、古塔建筑的构造以及各地经典古塔与塔林,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中国古塔的文化与风韵,深入了解中国古塔建筑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刘彦彤 《大观周刊》2012,(28):36-36
陶艺壁画以陶瓷材料为主,是壁画设计中的一种装饰艺术表现形式,它以多维空间的视觉表现形式展现出了材料和艺术的魅力。现代陶艺壁画把握时代的转变,并且在创新的道路上一直没有止步。本文就以传统的陶瓷壁画的发展开篇,重点阐释出现代陶艺壁画的创新观念、创新表现、创新语言。从而对当代陶艺壁画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本书包括史念海先生代表作20余篇,均曾发表于《河山集》一至九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重要学术专著或期刊中。上册主要介绍我国山川地貌、关隘都会;下册重在介绍我国道路交通与军事地理。全书收录注释2600余条,详尽周至,保留并精修原作所有插图60余幅。本书兼具较高的学术性和适度的科普性,是一部普及中国历史地理知识,进而弘扬中国文化及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地理学读物。  相似文献   

10.
程智 《大观周刊》2011,(27):28-28
中国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在技艺和工艺美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对传统建筑木雕艺术的功能和特色的分析,阐述了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本文浅析了我国古代传统木雕工艺的生成和发展,它鲜活地镌刻在历代宫殿和古民居的建筑装饰、家具和木雕艺术品上,虽然它们在精神层面的要求不同而导致表现效果的不同,但它们所凸显的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的文化内涵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11.
<正>从2005年起作者开始有计划地针对有价值的中国古代建筑遗存进行拍摄,用摄影的方式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经过十多年的时间,拍摄的中国古建筑近千座,累计摄影作品超过3000张。本书中的牌坊、祠堂和塔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建筑类别,大量建筑遗存正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独特精神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部囊括我国原始社会晚期至封建社会末期7000年古代建筑艺术史的巨著,它集古建筑、艺术、历史、设计手法、工程施工等各门科学于一身,资料浩繁,工程巨大。它就是有近200万字、1800余幅图照的《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最近,它荣获了1986年度的“中国图书奖”,提到这本书,就不能不提到余志华同志。他现任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这之前是科学出版社的社长。是他,编辑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我们来到了北京地安门东大街一个院落,拜访了余志华同志。  相似文献   

13.
1999年8月,在上海召开的第11届国际图书馆建筑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百余名代表见到了最新出版的《国际图书馆建筑大观》,该书的扉页上写着“本书献给第65届国际图联曼谷大会”。国际图联主席克里斯汀·德尚和国际图联建筑与设备委员会主席马伊娅·贝恩特松女士在序言中高度评价:“我们非常重视并希望该书能赢得广大的读者,这种对现代图书馆建筑所萌发的新的兴趣,意味着人们对整个图书馆界有了更新的认识。”“将世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新书目》2023,(9):108-109
<正>本书讲述了80多个新地标的故事,通过特殊的视角和具有极强冲击力的画面,穿越到建筑和建筑结构内部,带读者沉浸式体验科技的力量、建筑的宏伟和结构的精妙,用震撼的视觉奇观揭秘新地标的建造过程,讲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5.
北宋建筑业的繁荣发展促进了建筑装饰艺术水平的提升,建筑行业中手工技术获得空前提高,建筑技术、建筑艺术也大有长进,单体木构建筑装饰、守门狮子和商业招幌等建筑环境中的装饰、建筑彩画装饰、砖石建筑装饰的技术和艺术水平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中的一册。全国约有44所大学、研究所、博物馆、文物管理部门、建筑公司等所属的100余名研究人员分别担任了执笔和绘图。1977年8月,研究所成立编审组,负责编审原稿,经两年时间,全部稿件编审完毕。书中各章节的执笔者除中国建筑史的专家外,尚有各方面的专家参加编写,这更保证了本书内容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7.
陈伟业 《大观周刊》2012,(32):122-122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建筑涂料作为饰面装饰的主要材料,对建筑物起着保护和装饰的作用,外墙建筑涂料饰面的特点是造价低,便于施工,丰富建筑物的色彩等,在建筑装饰中应用广泛。本文在分析建筑外墙涂料选用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筑外墙涂料在建筑装饰面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一、选题意义 纵观中国古代陶艺的伟大成就,有着与人类文明同步发展的悠久历史。陶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又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具有高度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的陶瓷艺术一直走在世界最前列。但长时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阻碍了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 世纪之交,中国两岸三地的陶艺活动突然间活跃了起来。先是大陆,各种陶艺展览接连不断,香港、台湾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蒋金善 《大观周刊》2012,(28):135-135
本文针对建筑装饰工程的特点,结合实践分析了当前我国建筑装饰工程在工程造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建筑装饰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全国新书目》2023,(3):44-47
<正>本书集中讨论了17座保存完好的民居建筑,展现了千百年来建造的中国民居的精美范例,包括北京四合院、江南水乡、学者书斋、明代简舍、富商宅邸、清代大院、福建土楼、古城民居等。书中将中国民居看作一种建筑类型,对民居形式的地区差异与民居类型的历史演变进行了鸟瞰式梳理,借助丰富的照片、版刻图画、历史图像、技术图纸,为读者生动地展现出了一个国家独具生命力的传统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