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敦煌石窟壁画艺术包罗万象,是一部形象的历史。文章从较为宏观的视角,就敦煌壁画艺术中的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供养人画像、出行图、装饰图案、音乐舞蹈、飞天、生产生活画、交通资料、建筑画、服饰画、动物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使我们对敦煌壁画艺术宝库的了解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正>敦煌石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经典集合,敦煌图案设计艺术是这一集合中一朵博大精深的艺术奇葩。作为敦煌石窟建筑、壁画、塑像的重要装饰性构成要素,敦煌图案设计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图案设计艺术,敦煌艺术就是不完整的。本文拟探析敦煌图案设计艺术成就的形成过程及其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3.
敦煌艺术中的南朝因素历来为研究者所关注。本文通过对敦煌艺术中图像与历史文献对比,从传播者的角度重新审视敦煌艺术中南朝美术的来源问题。敦煌早期壁画受到河西地区的影响而多采用西域晕染法,并无南朝影响。南朝之风始自北魏中期的第251、257窟,西魏第249窟作为南朝风格持续进入的重要过渡,已经有了"秀骨清像"的韵致,至第285窟则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南朝样式,这种明显的变化表现出敦煌壁画中的南朝风格已被时人普遍接受。敦煌与南朝虽相距甚远,但存在巨大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故而形成了密切的关联。最后,文章分析了南朝艺术因素进入敦煌的媒介,在外交使者、求法僧、中原委派的官吏、儒生阶层的共同努力下,南朝艺术风格进入敦煌,并对后世敦煌壁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藻井"是我国传统建筑中一种极为常见的装饰。敦煌藻井由于历史悠久,数量巨大,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敦煌藻井与同时期内陆的藻井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别,尤其是在配色上。多样的配色,让敦煌藻井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藻井"是我国传统建筑中一种极为常见的装饰。敦煌藻井由于历史悠久,数量巨大,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敦煌藻井与同时期内陆的藻井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别,尤其是在配色上。多样的配色,让敦煌藻井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卷草纹是中国传统的渗透独特创作思维、别具匠心和祥瑞寓意的纹样,它代表了东方传统的感性的审美理念,它孕育于遥远而神秘的西亚;同时在新石器时代的中国也能找到它的模糊的影子;在南北朝崭露头角,在敦煌石窟的藻井图案中,它精妙绝伦,美轮美奂,极具装饰性.由此可见,卷草纹的内容和形式在我国甚至是世界的装饰图案史上具有着高度的美学价值和厚重的文化价值.每个时期每个国度的卷草纹,形态万千宗法自然,不仅仅能够看出特定时期的审美特色,也能够发现因客观因素的改变而演生的图纹变化,其次工艺技法的进步,也影响着图形的变化发展.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论述卷草纹的起源,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表现出的不同风格特征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艺术造像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这个时期的佛教艺术经历了从西域模式向中原模式的转化,在图像的转变中体现了佛教的汉化过程.敦煌莫高窟地处西域与中原的交接地带,它的佛教造像的汉化过程在这个时期具有典型意义.本文以432窟胁侍菩萨为例,从时代背景,图像演变过程和佛、儒、道合流的文化趋势讨论了莫高窟汉装菩萨出现的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敦煌之行是张大千艺术发展史上的关键节点,而对榆林窟的考察和壁画临摹是其敦煌考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博物院新发现的张大千榆林窟考察笔记是研究20世纪中国艺术史的珍贵史料,内有洞窟编号、存世雕塑、壁画内容、保存状况、价值评定等珍贵记录,从中可以了解20世纪40年代榆林窟的保存状况和张大千对敦煌壁画艺术的认识,填补了张大千研究在这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宝相花纹是我国敦煌诸多藻井图案之中最重要的纹饰,也是我国古代艺术精粹之一。宝相花纹随佛教的盛行而逐渐兴盛起来。本文就唐代敦煌藻井中宝相花纹之构成和艺术风格进行梳理并阐述,以期为现代花纹设计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疆库木吐喇石窟窟群区第15、16与17窟是位于窟群区内谷南区中间靠近地面的一组中心柱窟,三窟共用同一前室,形成一组"品"字形三佛堂组合。其中,16窟位于中间,其前室南侧为15窟,北侧为17窟。这种以三个中心柱窟组成的"品"字形三佛堂组合,在龟兹石窟寺遗址中仅见。三窟内塑像不存,壁画在20世纪初年被切剥流失海外,根据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馆藏壁画资料,知原壁画为唐朝风格。本文利用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提供的馆藏壁画资料,以及德国、法国探险队于20世纪初年在库木吐喇石窟拍摄的历史照片资料,并结合前人的记录与研究,对库木吐喇第16窟主室南壁《观无量寿经变》壁画图像进行复位与识读。此外,还通过与敦煌英高窟唐代《观无量寿经变》壁画进行比对,分析库木吐喇第16窟唐代《观无量寿经变》壁画图像的特点,及其与敦煌唐代壁画图本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敦煌壁画舞姿,其动态、神韵在汉文化的基础上,凸显中原舞蹈特点,又融入西域特色风格,独具艺术魅力。以下本篇考究敦煌壁画舞姿,为传承敦煌壁画舞姿艺术作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敦煌壁画的发展历史敦煌石窟艺术属于一门多学科艺术,它是建筑艺术、宗教艺术、壁画艺术民族艺术与雕塑艺术的结晶,敦煌石窟艺术历经千年,时间跨度上从北魏、西魏直至北宋、西夏等贯穿十六个朝代,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敦煌壁画为研究古代宗教、文化、军事以及政治、经济、社会生  相似文献   

13.
甘肃发现的北魏至隋代千秋图像作为中原句芒、千秋向唐代敦煌壁画迦陵频伽图像转变的中介,更多源自它们在死后世界想象中的角色功能,而非仅为人首鸟身的组合形式。迦陵频伽是作为中国佛教西方净土思想的组成因素出现在敦煌壁画中的,古代中国佛教艺术中的迦陵频伽最早应为出现于唐初的"敦煌风格"迦陵频伽。"敦煌风格"迦陵频伽是印度紧那罗形象、印度迦陵频伽文本、敦煌唐代佛教画工、唐代净土信仰、中原先唐人首鸟身形象等多种因素碰撞的结果。"敦煌风格"迦陵频伽的共同点体现在华美头冠、伸展双翼、修长卷尾、站立姿势、乐舞角色、净土场景等方面;有些迦陵频伽在双手合十姿势、献鸟献物角色、边饰纹样功能等方面有所突破。"敦煌风格"迦陵频伽在盛唐以后东进中原,出现在中原佛寺塔基地宫、佛教金棺银椁、皇室贵族墓葬等艺术载体中。  相似文献   

14.
谢欣 《文化遗产》2017,(4):149-156
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敦煌壁画赖以生长的时代环境和文化土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我们有必要结合当前的文化生态环境对敦煌壁画艺术进行有效的保护,这不仅是我们当代人的文化使命,也是推动敦煌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Cave系统的敦煌壁画主题体感游戏设计,是以技术化的方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多样化传播的有益尝试,结合高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将敦煌文化根植于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以此开辟敦煌壁画艺术保护的新途径,实现对敦煌壁画艺术的活态保护。  相似文献   

15.
1月22日,中国美术馆正门前树起了一座牌楼,上写着“莫高窟”。穿过牌楼,仰头就看到美术馆的屋顶两侧也被装饰成了敦煌石窟的外貌。走进展馆正门,一层的展厅全部都按敦煌莫高窟的原样装饰而成,仿真的壁画和佛像安静地陈列在昏黄的灯光中间。  相似文献   

16.
敦煌石窟是研究中国文化的无与伦比的重要宝库之一,也是研究中国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圣地。   提到敦煌的文化艺术,都知道是指大量的壁画、彩塑像、石刻像和丰富的佛经宝藏。著名的曲子词、变文就是从这里发现的。这些发现对于我国唐五代的词的起源及其发展提供了许多实据,人们因此把它称为“敦煌曲子词”。对于从敦煌遗书的偶然发现到曲子词的发现和整理研究,不少学者倾注了心血,其中有着王国维等前辈学者的贡献。   敦煌曲子词的发现对于我国词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王重民辑录的《敦煌曲子词》集子,计有 540余首,并有海外…  相似文献   

17.
唐代敦煌壁画是中国石窟壁画艺术的繁盛时期,其艺术形式及表现手法已经完全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壁画的艺术典范。研究唐代敦煌壁画对于研究整个敦煌壁画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敦煌·真实与虚拟》是一部气势磅礴、风格独特、内涵丰富、图文并茂的精美的图书。书中同时使用了中英文两种文字,表明它的读者群将是面向世界的。"敦煌石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藏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敦煌石窟艺术集建筑、彩塑、壁画艺术于一体,是一种综合艺术,其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内涵深邃、艺术精湛、保存完好而享誉国内外。是我国乃至世界佛教艺术的瑰宝,在中国文化史以及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以浙江大学校长、人工智能专家潘云鹤院士和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教授为首的敦煌学专家和计算机专家们…  相似文献   

19.
唐朝不同于其他时期的经济文化水平,造就了敦煌壁画在唐代时的异样风情。受唐朝的经济与文化影响,敦煌壁画的绘画风格在唐时期经历了数次变革。而敦煌壁画其间的佛学意蕴,又随着唐朝对于佛家思想的不同观念而不同于其他朝代。敦煌壁画之于唐朝,可谓是唐朝另一种政治文化生活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敦煌158窟涅槃图像入手,分析了唐代社会割耳剺面与刺心剖腹之风俗,认为割耳剺面虽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一种葬俗,但在隋唐时期已为汉人社会所熟知和接受,同时也发展出明志取信、诉冤、请愿等新的功能.至于刺心剖腹,作为一种自杀方式虽在西汉以后很少被人采用,但到隋唐时期此风又盛,这与此期大量来华的粟特人所传之祆教法术有关.敦煌158窟涅槃壁画中出现刺心剖腹图像,则是吐蕃占领时期敦煌粟特人改信佛教的真实反映.由于这两种风俗与汉族社会的伦理观念相冲突,遂一再遭到国家的禁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