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密的朋友》是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个主题,本主题旨在引导孩子认识动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他们关爱动植物的感情。  相似文献   

2.
廖贻 《学前教育》2004,(2):23-24
喜欢亲近动植物,是孩子们善良天性的表现。但孩子们的这种爱是一种自我中心式的爱,他们中的许多人是从悦己的角度去接近动植物,并不清楚应该从生长、生活特性去爱护它们。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如《麻雀住在哪儿》  相似文献   

3.
哈代小说《无名的裘德》反映了作者深刻的生态伦理意识。作品中的动植物作为大自然共同体中的成员,具有感受苦乐的能力,因此人类应该善待它们,自觉维护自然生态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如果破环了自然生态,人类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成为像裘德那样的生态难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人类不仅要保护自然生态,而且要维护精神生态的平衡与和谐,否则就会导致道德的沦丧和理想的破灭。裘德、艾拉白拉、淑等人的悲剧,既有自然生态破坏的原因,更是他们精神生态失衡所致。  相似文献   

4.
张红梅 《科学教育》2007,13(4):41-42
学习生物进化这一章时,有学生说:为什么还要保护大熊猫这些濒危生物?它们由于生存能力太差,才要灭绝的,这正符合自然选择。这不禁使我深思,技术时代我们人类究竟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人类究竟应该怎样发展?我们到底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发展?首先我们要认清人与  相似文献   

5.
数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伴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6.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自有人类以来,生活就是教育,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教育。"可见,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育只有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有意义。《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物理情境……"既然物理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物理教学就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  相似文献   

7.
自然环境是人类和生物界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但同时.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保护自然的意识决定着人类是否能与自然界和平共处。培养幼儿环保意识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的教育目标,认真贯彻落实这一目标,对于全面促进幼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纲要》中把“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它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8.
刘增强 《河南教育》2005,(11):36-36
语文与生活关系密切,语文教学应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这样语文教学才有活水之源,语文课堂才会生动活泼。我认为,语文教学联系生活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收看《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动态,信息十分丰富。通过《新闻联播》,我们可以看到江南水乡的秀丽,感受北国风光的壮丽,目睹国际都市建筑艺术的典雅别致,领略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韵味,认识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指导学生收看《新闻联播》,不只在于了解新闻,而在于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把课本知识和社会生…  相似文献   

9.
但丁在《神曲》中论述了他关于人的观点。他通过勾勒出一个尘世中的人在人类的精神净化与道德升华的艰难过程中所展示出的高贵品质,一方面说明了当时的艰苦生活,另一方面则表达了对人类未来的期待:它应该是为人类带来和平的幸福之地。在此基础上,但丁提出了当时一直在困扰人们的问题:谁才是尘世生活的主宰?对人性与人类道德的探求一直是但丁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少年读者》2009,(4):19-20
一篇文章,前后内容总是相互关联的。那么,我们在阅读时.就应该前后贯通起来思考,把握住它们内在的联系。这样.你的感受、体会才会更加深刻。例如读《景阳冈》一文,读完后再把武松喝酒和打虎的两个情节联系起来一想.  相似文献   

11.
如果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看.阅读教学中对人类文化的学习.就应该包括阅读文本中所蕴含的人类的生活行为方式、价值观、习惯与信念等。然而.由于我们教师对“人类文化”的认识不是很一致。应该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也没有深入的探究.使得对文本中蕴含的人类文化的学习存在误区。现在笔者根据实践研究.将学习中的各种误区以及相应对策表述出来。  相似文献   

12.
宋丽荣 《成才之路》2009,(17):I0006-I0007
人有了自信心才会发现自我.才会发现成功,才会发现取得成功的方式方法。而我们的学生只有建立起适当的自信心,才能学习得更好,才能在将来的社会中更具竞争力.才能生活得更快乐。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应该将自信教育策略真正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所以在人类语言中有很多词语与动物有关。下面这些由动物单词构成的俚语,非常生动、形象。掌握了它们,会使你的口语和写作更地道.更生动!请看一看这些有趣的俚语吧!  相似文献   

14.
《小学自然教学》2012,(4):42-43
《小动物的家》与《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观察一棵树》《观察蚂蚁》《更多的小动物》共同组成了《寻访校园里的动植物》单元。《小动物的家》是本单元的第3课,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将观察环境中的动物和动物生活的环境结合起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去发现、去探索,从而领悟、意识到爱护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太阳的启示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文章初步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动植物、自然现象、人类的关系,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相似文献   

16.
布鲁纳认为"儿童应该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为了培养学生会学习,会合作,会创新的个性品质,使其身心全面发展。现就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谈几点浅见。一、充分挖掘教科书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自主学习现在的教科书内容是以学生熟悉的景与物,人和事,学习与生活作为载体。例如,六年级苏教版语文好多课文就是如此,"壮丽山河"特别典型,习作内容《当老师不在的时候》、《假期生活经历》和《写美味》都非常贴近生活,学  相似文献   

17.
本期导读     
真倒霉!从学校偷跑出来去玩游戏,竟被一小女生盯梢!进而受制于她……马未鸣这次可栽了!到底怎么回事呀?去看看《烧饼手》吧!宇航员发现了一颗奇异星球,这颗星球上生活着大量从地球上迁来的动植物,除了人类!环境是统一的,人与动植物是相互依赖而生存的,怎么会有这样一颗《帕玛星球》?本期的作文部分有个“小朋友作文园地”,这里的撰稿人可都是二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哟!瞧瞧他们,从来都是这样不甘示弱,还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呢!我们是否应该向他们学学呢?本期导读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进步,人类对于大自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工业化进程中,人们乱砍滥伐,污水任意排放,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许多动植物正在失去它们的栖息地,失去它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许多珍贵物种也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因此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亟待解决。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应该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强化环境意识,采取一系列的实施策略,以及开展课外活动或者进行环境宣传等手段来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初中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一直实行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关键是教师观念要改革。在新课改中,每个教师都是新课程理念的实践者,并不只是起始年级起始学科教学,要求每一个教师都从观念上加以接受,从行动上加以探索,追寻一条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之路,努力为学生架设"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只有当数学不再一板一眼时,学生才会产生兴趣,才会进入数学学习角色,才会学懂数学,真正感受数学的魅力与价值,此时课堂才会是充满魅力的生活课堂。本文将以新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因数与倍数》这一部分内容为教学背景,浅谈如何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易于接受理解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能力和思维,应该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时候甚至会将它们捆绑在—起,形成一个概念.文章是想说明前者,利用后者,并把它们应用到数学教学实践中去,力求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