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作人“言志”文艺思想贯穿始终,可以划分为萌芽、准备、转型、成熟、延续等五个发展时期。“言志”文艺观自成体系,包括文学本质论、创作论、鉴赏批评论、文体论、文学史论、文学价值论等几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1922年以后,周作人的文学思想发生重大变化.《自己的园地》中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取代了《人的文学》中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文坛上泛滥的"文学工具论",坚持了文学的自身的规律.此外,这一文学思想的变化投射到周作人的文学创作中,形成了周氏"小品文"冲淡自然的独特风格.那些抒情言志的小品文与"遵命文学"形成了鲜明对比,是新文学发展过程中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礼上,莫言先生提出文学是无用的观点这令人深思。回顾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文学无用论其实很早就被提出,其中以王国维的超功利文学观和周作人的平民文学论为代表。文学无用论阐释的是一种非功利性的、以"言志"为目的的文学理论,其不可小觑的美学功能,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作人是新文学运动中最优秀的小品散文作家之一。周作人虽被归之于论语派,但周作人的散文风格与论语派却有诸多不同。笔者以30年代及其前期周作人小品散文为考察对象,分析其小品散文的幽默特色,认为周作人的幽默风格在30年代初期明显呈现出由辛辣向闲适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是由于周作人致力于摆脱政治羁绊,经营“自己园地”的“言志”文学的主观努力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周作人与他的哥哥鲁迅,是现代文学史上比肩而立的两座高峰。他们同根异趣,代表着不同的文学流派。鲁迅是斗士,以笔为匕首投枪.同黑暗势力作不妥协的斗争;周作人是隐士,作品写的尽是花鸟虫鱼、饮酒吃茶,家长里短中透着风雅。周作人说“文学上永久有两种潮流,言志与载道”,则他的文章,是言志而不载道的。胡适的评价颇中肯:“这一类的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藏着深刻的意味。”舒缓从容的叙述中,流露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情调,正是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以“言志”坚守文学本体的独立性和纯洁性,坚持认为文学是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感情的表达,对中国现代小品文理论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言志”既促成了现代散文的美学转型。也导致小品文故意脱离社会人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了周作人对以鲁迅为代表的20世纪30三代“左翼”文学的批判。周作人以他自己的“言志”的文学、“性灵文学”、“自我表现”理论为尺度,对“左翼”文展开了尖锐激烈的批评。他把当时宣传革命思想、反映革命要求的文学视为“载道文学”。尤其对“左翼”文学所表现的阶级功利主义给予抨击.强调文学的诚与达。尽管周作人对“左翼”的立场和态度.从总体上讲是偏激的,但就文学本身的发展来说.也是有其合理性因素的。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和"打油诗",不断讲述记忆中的江南小城镇上的"生活故事"。这些"生活故事"是一种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个人记忆。这些作品是一种"集体记忆"的"媒介",具有"文化记忆"媒介的三个功能:存储功能、传播功能和暗示功能。周作人的众多文本储存了关于清末民初江南小城镇的文化记忆,传播的又是江南小城镇社会群体的记忆。周作人主张言志的小品散文,而言志方式则为隐喻和暗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本质论和功能论两个方面分析了周作人早年的文学观,探讨了这一文学现的产生过程及其外国文学理论渊源,并粗略地与他同时代的文论家作一比较.指出周作人在二十世纪初期文学理论界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0.
王杰 《华章》2007,(7):147
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源流》中为新文学的起源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在对言志与载道的关系中得出了自己独特的"循环"史观.他在对新文学的起源探讨中提出了"循环"的文学史观,而在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中是比较奇特但又较少被人们所关注的.重新解读和分析周作人的文学史观,对现代文学史的学科规范提供一种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周汝昌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对高鹗的辱骂和文革后不久撰写的《〈红楼梦〉"全璧"的背后》诬陷高鹗,全部越过了学术的界限。他辱骂诬陷高鹗背后的目的是为自己的龙门红学"湘云嫁宝玉"扫清道路。将周汝昌与高鹗的红学观加以比较,在神瑛侍者、顽石与转世贾宝玉的仙凡关系上,在对"木石前盟"与"金玉姻缘"的理解上,周汝昌远离曹雪芹,而高鹗接近曹雪芹。在对曹雪芹《红楼梦》爱情婚姻悲剧的理解上,高鹗续书比较成功地描写了这个悲剧,周汝昌却改悲剧为喜剧。对宝玉"情极之毒"这个性格特点,高鹗续书基本写出来了,周汝昌则完全背离了这个特点。对社会上流传的"湘云嫁宝玉"的本子,高鹗、周汝昌两人鉴别真假的水平也有霄壤之别。  相似文献   

12.
周新华先生的《天风海雨吟啸行:东坡词的智慧人生》这部独具特色的东坡词研究专著,以其知人论世、以古鉴今的视角,把对东坡词文本的微观阐释与苏东坡智慧人生的宏观探寻紧密结合起来,可谓独出机杼。该书的出版,必将会在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东坡词研究领域,产生十分重要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3.
周扬的《论赵树理的创作》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经典诠释,二者关系紧密,其内在价值追求都是在坚持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前提下,找寻一条符合战时延安和中国民族特色的文艺宣传与创作道路。但是由于批评对象的复杂性,尤其是政治形势的多变性和文艺政策的策略性等因素,又造成了二者之间的疏离。  相似文献   

14.
明末,有两部辑有宋玉资料的著述,即张燮《七十二家集.宋大夫集》和周圣楷《楚宝.宋玉》。我们通过对两书宋玉资料辑佚、整理、编辑的分析,认为张燮的宋玉资料辑佚与周圣楷的宋玉资料编辑具有互补作用,两者参看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宋玉,比较正确地认知宋玉,尤其是能够引导读者从文学的视角审视宋玉;张燮和周圣楷的宋玉资料辑佚、整理、编辑对于文学宋玉的传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近五年来,我国学界对周恩来进行了更为广泛而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从不同视角对周恩来思想(主要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建设思想、外交思想、政党建设思想、民族思想、教育思想、新闻思想、文化思想和民本思想)、周恩来精神、周恩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宝库,弘扬了周恩来精神。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与周作人都是"五四"时期涌现出的文学大家。一向善于结交朋友的郁达夫与周作人有着密切的交往和友谊,在文人相轻的文人圈内实属难得。两人互相敬重,相互理解,真诚相助,合作默契。然而,当周作人附逆后,一向重情好义的郁达夫惋惜之余给予周作人痛切的批判,显示了郁达夫对待朋友的真诚和爱国情操。  相似文献   

17.
刘再复先生给今年即将再版的梁归智的《红学泰斗周汝昌传》作序,他的题目直言"周汝昌是中国文学第一天才的旷世知音"。刘先生的"首先如此肯定曹雪芹的无比崇高地位的是周汝昌先生"的论断是错误的。纵观周汝昌研红的一生及成果只能证明他"根本不懂《红楼梦》",在《红楼梦》研究上他一生都是在证假为真,都是在曲解、颠覆《红楼梦》的思想内容、艺术构思。周汝昌其实不是考证派,而是典型的索隐派;他的一切所谓的考证,其实都打着索隐派的烙印,他也把自己定位为索隐派。他的索隐其实都是脱离了文本的"悟证",是猜笨谜,乱索隐。因此,他绝对不能被称为中国文学第一天才曹雪芹的旷世知音。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30年代,随着"五四"的落潮,周作人的文学重心从社会性的人生关怀转向了个体性的人生关怀,表现了浓重的隐逸气.然而"隐逸"并不意味着作家就离弃了现实和"人的文学"观念,他的所谓"隐逸"其实是在既有"人的文学"观念框架内作出的一种调整,思想的实质倾向了"理想生活,或人间上达的可能性",仍沿续着"为人生"的文学轨道.这一变化的产生不仅和其"人的文学"观念的丰富性有关,还涉及到周作人现代和传统的二重人格以及这一时期社会境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延安文学研究——建构新的意识形态与话语体系》一书,不仅从学理的角度对延安文学形成的原因及其表现进行解说,而且以丁玲、周立波、赵树理、孙犁等典型作家为例进行详尽的说明,观点新颖、理由充分,为我们重新审视延安文学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  相似文献   

20.
周作人"懂得"日本文化且偏爱日本文化。这一方面表现出日本文化与周作人性格心性的深度契合,同时,日本文化对周作人来说具有更深层的意义:一是日本本土文化对周作人的吸引力;二是周作人在日本文化中看到了古老中国文化的延续;三是周作人在日本文化中看到了一种希腊精神,为其建构"全生活"的理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