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了儿童情绪认知能力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表情识别部分是儿童情绪认知能力其余各部分的基础;(2)儿童表情识别能力对情绪认知的情绪伪装能力、移情能力、信念理解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等具有预测作用;(3)儿童情绪伪装和移情能力对信念理解能力具有预测作用;(4)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对情绪伪装能力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应用<父母元情绪理念量表>与<儿童情绪调节量表>探讨父母元情绪理念对5岁~7岁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元情绪理念与5岁~7岁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存在显著相关,且不同类型的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有不同的预测力:性别和年龄差异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父母评价与教师评价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河南省信阳市四所普通幼儿园学前班和三所普通小学二年级选取部分儿童及其家长和教师作为被试,运用<父母元情绪理念量表>和<儿童情绪调节量表>考察父母元情绪理念对5~7岁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数据分析采用皮尔森积差相关分析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元情绪理念与5~7岁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存在显著相关,且不同类型的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有不同的预测力;性别和年龄差异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父母评价与教师评价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情绪能够激发行为,从而使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儿童情绪能力的获得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主要通过父母在家庭中所表现出的情绪社会化行为来进行。本文将从家庭情绪表达、家庭情绪交流和父母对儿童情绪的反应三个方面论述家庭情绪互动对儿童情绪能力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姜旭  钱文 《幼儿教育》2012,(18):30-34
父母作为儿童的主要照料者,其情绪管理能力可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产生影响。对父母情绪管理能力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1)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历的提高,其情绪管理能力有明显提高。多子女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高于独生子女父母。(2)父母情绪管理能力的总体水平只与儿童对发泄策略的使用呈显著相关。(3)父母情绪管理能力对中班儿童的影响大于大班儿童,尤其体现在对儿童认知重建、被动应付和发泄策略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时代的快速发展,父母在与子女互动时常会出现因电子设备而分散注意的低头行为。父母低头行为是影响儿童发展、破坏亲子关系的危险因素。为了明晰学前儿童家庭中父母低头行为的危害,考察父母行为与儿童个体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对618名学前儿童的父母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父母低头行为与亲子关系的联系及学前儿童情绪不稳和外化问题行为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父母低头行为能够负向预测亲子关系,学前儿童情绪不稳和外化问题行为在父母低头行为与亲子关系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因此,减少父母的低头行为、提升学前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改善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有助于提升亲子关系质量。  相似文献   

7.
对广西河池市342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行为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在年级、对父母打工态度、父母回家频率及亲子联系频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社会行为在年级、对父母打工态度、父母回家频率及亲子联系频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显著预测其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贵州省黔东南州地区46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贵州省黔东南州地区中学生情绪智力和攻击为的特征,以及情绪智力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贵州省黔东南州中学生情绪智力在性别、年级和民族上差异显著;贵州省黔东南州中学生攻击行为在年级上差异显著,但在性别和民族上差异不显著;情绪智力总分与攻击行为相关不达显著水平,但攻击行为的2个维度(身体攻击和语言攻击)与情绪智力总分和情绪智力4个维度显著相关.这表明贵州省黔东南州中学生攻击行为有不一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父母粗暴养育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选取46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粗暴养育问卷、网络攻击行为量表、反刍思维量表及正念注意觉知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父母粗暴养育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攻击行为;(2)反刍思维在父母粗暴养育和网络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特质正念正向调节中介路径的前半段。  相似文献   

10.
情绪能力在特殊儿童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有必要开展专门的情绪教育活动,教导特殊儿童识别和理解情绪、表达情绪以及调节情绪。从事康复训练的教师应创设接纳、宽松的环境,用特殊儿童喜欢的、可接受的方式进行情绪教育,促进特殊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采用小学生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ERQ-CC)、艾森克人格量表中文儿童版(EPQ-Ck)和儿童抑郁量表中文版(CDI-C)对1381名小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小学生神经质与抑郁情绪的关系,及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小学女生认知重评使用率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六年级是小学生表达抑制策略发展的关键期;(2)神经质、表达抑制、抑郁情绪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认知重评与神经质、抑郁情绪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3)神经质、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均能显著预测抑郁情绪,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在神经质与抑郁情绪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对于探索小学生抑郁发生发展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初中生情绪智力和攻击行为的现状及两者关系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青少年心理与人格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使用情绪智力量表(EIS)和攻击问卷(AQ),按照随机抽样方法对481名河南省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2.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初中生的攻击行为在年级和生源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初中生的情绪智力在生源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攻击行为和情绪智力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且情绪智力可以预测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了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以及学业成绩。326名被试参与了本研究,其中60名为父母均不在家的双留守儿童,70名是一方父母在家的单留守儿童,196名为父母均在家的普通儿童。通过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留守状况对学业成绩有显著的影响,双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显著低于单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而留守状况间的情绪调节能力不显著。结果表明父母教育的缺失对儿童的心理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藏族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藏族大学生情绪调节的重新评价维度对问题行为的学业适应不良、攻击行为、违纪、退缩和问题行为总分存在显著的影响,表达抑制维度对问题行为的各维度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342名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在年级、对父母打工态度、父母回家频率及亲子联系频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在年级、同住对象、对父母打工态度、父母回家频率及亲子联系频率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显著预测其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34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了解其感觉寻求、冲动性、年龄及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 发现:(1)青少年感觉寻求显著正向预测其攻击行为;(2)冲动性在青少年感觉寻求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年龄调节了感觉寻求对攻击行为影响的直接路径;(4)年龄调节了冲动性中介感觉寻求与攻击行为关系的后半段路径.研究结果揭示了青少年感觉寻求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机制,为开展攻击行为教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服刑人员情绪智力和自我控制力与攻击行为的状况及其相关,采用整群抽样法对300名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服刑人员的情绪智力和攻击行为在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等方面存在的差异。②服刑人员自身文化程度对于服刑人员的情绪智力和自我控制力有影响,文化程度越高,情绪智力和自我控制力水平越高。③主要抚养人的不同对于个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④服刑人员的自我控制力、情绪智力与攻击行为之间分别存在相关。结论:自我控制力和情绪智力对攻击行为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情绪智力和自我控制力的提高都可以降低服刑人员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道德推脱在父母教养方式和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显著负向预测道德推脱、攻击行为;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显著正向预测道德推脱、攻击行为。(2)道德推脱显著正向预测攻击行为。(3)道德推脱在积极教养方式和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道德推脱在消极教养方式和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除直接影响大学生攻击行为外,还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法对江西省某大学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综合考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发现:(1)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自尊水平存在性别和城镇与乡村差异;(3)总攻击行为存在性别差异;(4)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攻击之间密切相关。通过父亲惩罚、父亲拒绝、父亲偏爱、母亲拒绝四个因子和自尊水平可以预测大学生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大学生情绪创造性的发展特点,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情绪创造性间的预测关系,选取810名大一至大四学生为被试,采用情绪创造性量表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阶段个体的情绪创造性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年级差异显著,情绪创造性随年级增长呈线性上升趋势,大三达到顶峰;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和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均对情绪创造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这说明大学生对自身情绪调节的自信程度对独特、恰当的情绪表达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