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是文化的一个方面,现代科学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而且它也表达了文化所具有的一切特性.物理学既是科学也是文化,在人类的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两大文化中,后者的重要部分就是物理文化.在当今这样一个文化多元性背景之下,将物理教育与文化联系在一起的观念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视角审视实践中的物...  相似文献   

2.
要论述科学对世界的改变,最显著的是改变了自然与社会的面貌,改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和生活质量.科学改变了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一切,其速度之快捷、成效之明显是有目共睹的.这种改变用日新月异来描述是毫不为过的.更重要也是更深刻的是,科学还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一句话,科学正在改变着人类的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刘尧 《山东教育》2005,(17):63-63
从评论教育到教育评论评论教育是一项人类古老的活动,而教育评论却是一个崭新的教育科学话题。评论教育的活动一直存在于人类生活中,只是表现的形式.评论的层次不同而已。从严格意义上讲,评论教育包含教育评论。评论教育的结果,对教育发展无什么大的影响,只能宣泄个人对教育的某种情绪。而我们吧教育理论(思想)评论教育的教育科研活动称为教育评论活动。教育评论的对象是教育文化,教育文化是人类在教育范畴活动的特正,教育文化就包括了教育内一切和一切教育,当然也就包括了教育评论本身。  相似文献   

4.
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使人类跨入了一个辉煌的新起点—信息网络时代.而作为信息时代特色明显的一门课程—信息技术如何在课堂上吸引住学生是我们这门学科课堂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正>人类历史上的多次工业革命无疑为现代科学技术革新提供了核心动力。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往往习惯于将"科学技术"作为一个词汇进行整体描述或判断。事实上,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三个词汇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并不是同时出现,当然也不能同时使用,更不能混用。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不断推向深入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而不是将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反观历史,我们脑海中往往会迸发出和李约瑟一样的疑问:为什么科学传统曾如此发达的中国会在15世纪以后一蹶不振,没有发展出可与西方分庭抗礼的现代科学?在这个"难题"背后,有人开始  相似文献   

6.
通过科学教育,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等,是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因此,在中考中出现了一类关注前沿科技的试题.这类试题一般是以人类正在进行或准备进行的探索、科学上的重大发明或发现、新材料的发现及其应用等为命题材料,主要考查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问题,需要明确材料中主要告诉我们什么,提炼出知识要点,再把题中需要解答的问题与所学物理知识进行有效地结合,最后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的形式与规律的科学,形式逻辑是逻辑学这门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在利用形式逻辑的思维方法来进行思维和交流思想。当然,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思维实践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着。但这并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大大地改善和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同时也使人类的许多理想甚至幻想得以实现。但是 ,人类同时又发现 ,科学所引发的社会危机却有如深潭激荡 ,猛似急风暴雨。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高技术评估的困难和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已构成对当代科学的挑战。人们把这叫做科学对人类的异化 ,简称为科学的异化。面对科学的异化 ,怎样帮助高师文科学生正确理解科学的异化问题 ,以使他们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更好地承担起素质教育的重任 ,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异化”与“科学的异化”“异…  相似文献   

9.
渔夫 《高中生》2015,(1):22
作为一个普通人,接触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科普书籍的机会可能不多。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只是一个模糊而笼统的概念,正如作者自己的发问:科学到底是什么呢?科学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当我们早就将科学当作人类解释世界、解释自身的手段时,有谁反思过这个问题?是的,作为一个普通人,面对科学,我们可能不曾认真地去思考过,甚至会认为那是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应当是科学家才会关心的事情。然而,读了《科学的边角余料》这本书,才真正意识到科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如此接近,如此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在流行中     
流行和时尚,社会学工作者经常交又使用.在规范的意义上用时尚,在通俗的意义上用流行.笼统地都是指在一定时期社会上或一个群体中普通流传的某种生活规格、生活样式或生活方式.换个角度则是指一个时期内相当多的人对特定趣味、语言、思想和行为等各种模型或标本的随从与追求。以上虽描述的是同一事物,但视角有差异,从心理上看就是时尚,从演变上看就是流行.今天,讨论这个“老”问捷,有什么特别的趣味吗?一、流行何来流行对人类而言具有一种永在性,它是与社会根生的.几乎可以说,人类社会始终被流行覆盖着,当然不只是一种而行,…  相似文献   

11.
正同学们,我们在卷首读到的文章,是《威尔逊讲大科学家》的序言节选,人类创造了科学,科学造就了人类,正因如此,人类才能生活在我们所说的文明中。因而,了解科学、了解科学缔造者的生活,就是了解人类本身。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尔逊,从远古的泰勒斯到近代的爱因斯坦,让我们随作者认识几位大科学家吧。  相似文献   

12.
科学教育的人文观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洁 《江苏高教》1997,(5):3-7,40
科学教育的人文观照鲁洁一、时代的主题:科学与人文之融合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不可否认的是,科学技术对整个人类生活已经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将不断地扩大和加深这种影响。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它使物质财富得到巨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龚源 《教学月刊》2011,(9):22-25
课堂上,假如你告诉学生“人类历史上是大物理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第一个发现了色盲病”,那么,笔者想.一定会有许多学生大跌眼镜。感觉或新奇或不可思议。其实,在我们人类科技史上有很多科学大家不仅有自己的研究专长.  相似文献   

14.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历史变革的进程中,全世界各个国家、民族都给我们留下了异彩纷呈、数以万计的艺术瑰宝.我们的高中美术欣赏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在认真体验中不断地感受这些作品,享受作品魅力所体现的生活与社会变化过程,以达到提升个体艺术修养的课程.当然,体验作为人类独特的心理感受,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与我们每个个体的生活、经历、社会地位及自己的认知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张建芳 《考试周刊》2009,(30):176-176
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日常生活离不开化学:生命活动伴随着化学反应:化学科学的发展给这个世界提供了形形色色的物质.使这个世界日新月异,多姿多彩。化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学生的社会生活中(包括其周围的社会生产中),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新课程要求的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6.
发刊词     
《政治思想史》2010,(1):1-2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政治生活就成为人类社会生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纵观人类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社会的治乱与兴衰、文明或腐朽,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该社会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制度的发展水平。因此,政治实为一个民族或国家维系与发展之关键。作为诸多学科奠基人的亚里士多德,情有独钟地把政治学称为“最高的科学”,他要说明的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的生活与它有着很大的关系.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如果没有信息技术,将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把信息技术引入到科学课堂无疑是符合时代的需求的。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将给科学学科的教学带来很大的便捷。那么信息技术在科学学科中担任着什么角色.怎样才能很好地整合在一起?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教育必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与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整合.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激发其学习兴趣,自主建构其教学内容与知识体系。当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个性张扬、和谐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选择性地阅读路甬祥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2.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信息传递改变我们生活的例子。(2)选择性地阅读《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相似文献   

20.
宁夏高考化学试题给我们的启示是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概念原理的教学一定要注意过程,不能一味的传授,要给学生科学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