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茅盾改书名     
1931年至1932年间,刚刚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茅盾写出一部30多万字小说《子夜》,从而尊定了作者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后来,这部巨著成为茅盾文学生涯中的代表作。但是,这部小说原先并非题名《子夜》.而是《夕阳》,《子夜》是在出版时才正式定名的。1933年1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这部小说时.茅盾(?)经推敲,决定  相似文献   

2.
探讨《子夜》与传统文学的关系,着重论述《子夜》与我国传统小说的结构艺术从中看出《子夜》对传统小说的继承、发展和突破。  相似文献   

3.
主题先行与图解概念化──再读《子夜》有感盛玉萍在现代小说史上,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让评论界既困惑又着迷,这正是《子夜》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所在。这部小说以独特成熟的风格,引起人们褒贬不一的争论,我们知道,艺术创作和文学鉴赏都是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子夜》所具有的浓郁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两个角度论证茅盾小说创作中理性化的个性特征 ,并以书中人物的形象具体分析这种特征的实质和意义 ,基本把握该小说创作的主旨和思想脉络 ,对于进一步认识和客观评价《子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茅盾的《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中杰出的长篇小说。早在 30年代初,《子夜》刚出版不久,瞿秋白曾这样评价《子夜》:“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可见这部“偏重于都市生活的描写”的长篇巨作的分量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子夜》创作于 1931年 10月至 1932年 12月, 1933年初,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上海,民族资本家吴荪甫是其主人公。吴荪甫是个刚强自信有能力的人,他原先雄心勃勃,一心要干一番事业:发展民族工业。但由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错综复杂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在《子夜》中,茅盾以其独特的视角,将政治性、忠实性、现代性及网络性融为一体。《子夜》是一部政治色彩浓郁的小说,它不仅描绘了城市、农村各种政治势力的较量,而且揭示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子夜》忠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现实生活和时代面貌;《子夜》的题材选择、人物塑造、场景描写都具有明显的现代性;在情节、结构上具有网络性特色。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茅盾的小说创作是否主题先行,先陈述茅盾在文学理论上关于文艺与生活以及主题与材料之关系的见解和主张,然后列举茅盾《蚀》、《虹》、《子夜》、《林家铺子》、《春蚕》这些作品的主题各是怎样形成的为例,从中得出茅盾的小说创作并非主题先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文考察了《子夜》中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等因素,发现《子夜》不仅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典型,而且小说中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也是其一大不可忽视的特色。茅盾是有意识的走出一条从现代主义,到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融合的道路,从而丰富了现实主义的理论和创作。  相似文献   

9.
《子夜》的创作与茅盾1920-1930年代的文艺批评活动有着深刻的精神关联。从1920年代开始,茅盾就在文艺批评领域崭露头角,他积极探索中国文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逐渐表现出引导时代文艺思潮的自觉意识。并且,茅盾还在研究小说创作的理论专著中深入探讨了小说创作与时代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纵观茅盾在1920-1930年代的文艺批评活动可以发现,他呼唤作家在创作中表现时代社会的文艺思想贯穿始终。这种文艺思想不仅表现在其文艺批评方面,还渗透到他的小说创作过程之中。《子夜》标志着这种文艺思想的成熟。考察茅盾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文艺思想与小说创作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助于厘清茅盾的文艺实践活动是如何影响到《子夜》的创作的。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给予后代作家丰厚的滋养.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巨匠茅盾,深深接受了《红楼梦》的艺术熏陶,并在其传世名著《子夜》中,灵活借鉴、运用了《红楼梦》的若干写作艺术手法.可贵的是,茅盾并非对《红楼梦》进行机械的照搬与模仿,而是将其创作经验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因此,两者在某些地方处于“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语)一、《子夜》对《红楼梦》结构艺术的借鉴《子夜》对《红楼梦》最重要的借鉴,是在小说的宏观结构方面.我们知道,《红楼梦》以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作为全书的艺术纲领.通过宝玉遇见警幻仙姑,翻阅“薄命司”中所陈图册,以及聆听仙女们演唱的“红楼梦”曲调,点出小说的主人公并暗示了他们的命运,勾勒了小说情节的基本发展趋势.因此,第五回对于全书来说讲,起着一种提纲挚领的作用.换言之,《红楼梦》通过某个中心情节,用一组相  相似文献   

11.
《老友记》是一部经典的美国连续剧,其对白诙谐幽默。会话含义是Grice在提出合作原则时提出来用于分析对话的一条重要语用学理论。本文以"老友记"的对白为语料,通过分析其会话含义,探讨其幽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在进行会话时,参与者首先必须愿意合作,否则就不可能进行交谈。如果违反合作原则,仍然被认为是在更深的层次上遵守了会话原则。人们出于各种原因违反某些会话准则,格赖斯认为,只有在违反会话准则时,才会产生"会话含意"。在英语教学中,向学生传授语用知识,使学生在增长了语言知识的同时,提高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影视话语是电影中各人物之间交流,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通过对影视话语中对白的分析,人们能够窥探电影人物的内心世界,领会影片所要传达的深层意义以及语言的艺术魅力。话语本身的“字面意义”解释“说了什么”,说话人使用该话语表述的实际“含蓄意义”解决“意味着什么”。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在1967年被正式提出,他把那些违反合作原则下的“四准则”而推导出来“含蓄意义”称作“会话含义”。本文以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为指导,分析电影《我是山姆》对白中违反合作原则所产生的“爱”的会话含义。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20世纪70年代格莱斯具有开拓语用学新纪元的《逻辑与会话》中最重要的"会话隐含意义"理论,认为这一理论的核心就是"合作原则"(简称CP)。从"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数量原则、质量原则、关系原则、方式原则角度分析了会话或话语中违反这些原则所产生的语用后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辨析《三家巷》的主题类型、周炳成长的复杂性,可以揭示文本内部不同话语相互交叉、渗透、龃龉、矛盾所形成的复杂的话语场。同时,还力图说明是哪些话语因素形成了与历史语境的对话关系,从而使作品受到持续的关注,成为一个敞开的话语场。  相似文献   

16.
话语的间接表达是言语交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间接表达所产生的是话语的会话含义,它委婉地体现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运用语用逻辑的会话含义理论,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语用推理,消除话语字面意义的"冲突",完成话语字面意义到会话含义的过渡,有利于学生对话语意义的准确理解。  相似文献   

17.
老人形象是儿童文学作品中极为常见又独具特色的一类艺术形象。《汤姆的午夜花园》中的巴塞洛缪太太既有孩子的童真天性又有老人的非凡智慧,这使其成为儿童文学人物画廊中最具代表性的老人形象之一。在小说中,巴塞洛缪太太是午夜花园的开启者也是时空旅程的主导者,对于整部小说故事进程的演进和文本意义的呈现都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界对于木子美等网络现象的研究,侧重于分析其女性主义立场,并大多倾向于作出伦理道德的价值评判。这无益于深入探讨该现象所蕴含的复杂文化涵义与隐秘的话语/权力关系。论文通过分析“看”与“被看”的意识形态效应,以图揭示木子美们如何掉进了这个虚虚实实的网络陷阱——网络脱衣舞与女性主义倡导的身体写作有着一种吊诡性的关联。在商业主义的合围中,性革命的失败与躯体的暴露形影相随。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考虑到更复杂的问题情境。术予美们的强力姿态与陈染、林白等人的自恋、幽闭构成了一种戏谑性的出离和反动。而且,狂欢性的午夜诗学通过身体献祭获得了越界的话语能量。  相似文献   

19.
Sperber&Wilson在他们合著的《关联:交际与认知》一文中提出来的关联理论,是认知语用学的基础,它在语言学界产生了空前的影响,并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正确理解和掌握这种理论的基本观点,探讨认知语境在话语理解中的作用,有利于加深对交际本质的认识,有利于成功理解会话含义,进行成功的社会交际。  相似文献   

20.
《新唐书》采用小说材料来修史是学界的共识,但历来褒贬不一.宋人吴缜《新唐书纠谬》就认为,《新唐书》“多采小说,而不精择”.在史家眼中,什么样的“小说”可以作为“史实”用来修史,《新唐书》又是怎样甄别小说材料的,它如何把小说“正史化”?《新唐书》采用李公佐《谢小娥传》来修撰《列女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例,借这个实例我们可以一窥唐宋史家的小说观念和史实意识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