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困生”是指那些因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调皮捣蛋、惹是生非,但尚有一定潜力的学生。对这些学困生,教师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利用鼓舞和激励的方法,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挖掘其潜力,使之端正态度,努力搞好学习。然而在实际教育中,往往有些教师对学困生的评价存在定型心理,产生厌弃和惩罚心理,忽略学生的优点,致使评价不当,造成了学困生转化的困难。那么,如何挖掘学困生的潜力呢?一、努力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从平时入手,从微观入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心态,及时发现和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给学困生创造得到…  相似文献   

2.
“学困生”是指那些因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调皮捣蛋、惹是生非,但尚有一定潜力的学生。对这些学困生,教师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利用鼓舞和激励的方法,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挖掘其潜力,使之端正态度,努力搞好学习。然而在实际教育中,往往有些教师对学困生的评价存在定型心理,产生厌弃和惩罚心理,忽略学生的优点,致使评价不当,造成了学困生转化的困难。那么,如何挖掘学困生的潜力呢?  相似文献   

3.
在已往,不少教师将“学困生”划入另册,利用课外时间对他们进行“填鸭式”的补课,极大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了厌学心理。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忽  相似文献   

4.
“学困生”是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部分学生由于成绩不好,教师关心不够,往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要么就是“破罐子破摔”,要么就是另类。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能够充分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必将对提高他们的成绩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呢?  相似文献   

5.
刘海 《贵州教育》2010,(22):22-23
批评学生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手段,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之一。当前,受社会上诸多因素的影响,教育上不少新问题在不断出现,学生中许多新情况在逐渐发生,素质教育在一些地方仍受到部分教师曲解,不少教师慨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管了!于是,部分教师不敢批评学生了(尤其是“学困生”)。面对当前的教育,教师要不要批评学生?怎样批评学生?  相似文献   

6.
英语作为初中教学阶段重要的一门语言类学科,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其中对“学困生”的教育是教师更加头疼和关注的问题,如何能够帮助和引导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跟上教学进度,并且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教师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就“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7.
英语“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使英语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困难,同时,也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给学生的后续发展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都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因此,高职院校应分析英语“学困生”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帮助广大英语教师有的放矢地采取补救措施,做到对症下药,使学生产生愿学和乐学的念头并最终“脱困”。  相似文献   

8.
批评教育呼唤“南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是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班主任在育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批评一定要讲究艺术;;掌握好“度”。既不要板起面孔、冷若冰霜;;也不能过分“包装”批评;;而使批评失去本身的教育功能。在不伤害师生情感的同时;;真诚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颜悦色、春风化雨地引导学生;;才能使批评产生最佳效果。本期编辑的几篇有关批评的文章;;试图使教师们对批评工作有一些方法上的掌握。  相似文献   

9.
《宣武教育》2005,(9):45-46
有人说,批评是有颜色的。有一种批评是黑色的。学生犯错后,教师“横眉冷对”,而且还施之以阴阳怪气的讽刺挖苦。“黑色批评”会使学生觉得尴尬、难堪,甚至是羞辱,而且还很有可能会使他们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抬起头来走路”。还有一种批评是白色的。教师对犯错的学生“凶神恶煞”地大声呵斥,紧随其后地还可能是不堪忍受的严厉惩罚,这种批评给学生留下了一种“白色恐怖”的感觉,所以被称为“白色评批”。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批评是有颜色的。有一种批评是黑色的。学生犯错后,教师“横眉冷对”,而且还施以阴阳怪气的讽刺挖苦。“黑色批评”会使学生觉得尴尬、难堪,甚至耻辱,而且还很有可能使他们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抬起头来走路”。还有一种批评是白色的。教师对犯错的学生“凶神恶煞”地大声呵斥,紧随其后的还可能是不堪忍受的严厉惩罚,这种批评给学生留下了一种“白色恐怖”的感觉,所以被称为“白色批评”。这两种颜色的批评都会使学生饱受“心灵之灾”,而结果也只能是饮鸩止渴。因此,我们呼唤真正有助于学生成长的“绿色批评”。提起“绿色批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间的差异存在,要求教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使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学困生的成因既有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要转变“学困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也尝到成功的乐趣、有所提高。语文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困生”,用深厚的师爱和信任去感化他们,科学地评价他们取得的进步,引领他们走上语文学习的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12.
所谓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学困生能否转化,是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个教师能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根据成功教育理论的观点分析,非智力因素是学困生大量存在和难以转化的主要原因。为此,笔者觉得要转化学困生,对待学困生要有“五心”。一、尊重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刚入学的儿童,既有不甘落后、勤奋学习的愿望,又有怕落后、怕失败的自卑。如果儿童在这时期屡遭失败,那么就会受到来自家长、教师的批评指责,而这些批评指责往往又会影响…  相似文献   

13.
批评是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班主任在育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批评一定要讲究艺术;;掌握好“度”。既不要板起面孔、冷若冰霜;;也不能过分“包装”批评;;而使批评失去本身的教育功能。在不伤害师生情感的同时;;真诚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颜悦色、春风化雨地引导学生;;才能使批评产生最佳效果。本期编辑的几篇有关批评的文章;;试图使教师们对批评工作有一些方法上的掌握。  相似文献   

14.
教师,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最困难的莫过于对少数学习成较差,思想表现不好,甚至存在一定心理偏差的学困生的教育工作。对这些学困生,教师普遍的做法是,表现好了就表扬,做了错事就批评。然而学困生一般都有更强的逆反心理,如果对他们经常的批评训斥,往往会使他们厌恶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尽管老师再苦口婆心,也收效甚微。我的做法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采取“挖掘闪光点,扶持起步点,把握转折点,促进飞跃点”这一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学困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分析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他们的变化,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使他们不良的苗头在萌芽状态中消失,一步步帮助他们进步。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我们教师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特别重视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重视对学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笔者认为,让数学"学困生"转化为"学优生",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因材施教,转化学困生要有针对性对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使他们都能得到适合于自己情况的帮助.一般来说,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他们智力发展水平低,观察抽象、分析能力较弱;二是他们非智力因素方面表现为求知欲低,学习信心不足,对数学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介绍适合他们  相似文献   

16.
所谓“学困生”是指学习存在困难,经常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他们都有较重的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总觉得和好学生在一起,就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但他们又有很强的自尊心,对老师当面批评或指责,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倦情绪。  相似文献   

17.
批评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育学生的手段,是教师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否定评价,以唤起学生的警觉,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批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根本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思想素质。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言行。不留情面或婆婆妈妈,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会造成师生之间的感情对立。批评要讲究艺术,教师要认真研究,正确指导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批评学生欣然接受,不但引以为鉴还进行深刻反省;有的批评学生难以承受,甚至激化了矛盾,产生对抗情绪或从此一蹶不振。要想使批评既有的放矢又形式多样,既一针见血又留有余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就要求教师像艺术家那样研究和掌握批评这门艺术。而批评的艺术是在理解、信任、尊重和关心的土壤里开出来的灿烂的花朵。作为教师,批评学生时应针对被批评对象的实际情况(包括场合和情节以及学生的性格、心理素质等)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使他们乐于接受,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切忌“一刀切”。一般情况下。批评的方式有下列几种。  相似文献   

18.
小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一)学生自身的因素是“学困生”形成的一个原因。小学生因智力或发育不正常而成为“学困生”,如学生先天能力而造成观察能力较低,表达能力较差等,因自身心理障碍而变为“学困生”,这类学生普遍存在自卑感,性格比较孤僻。(二)学校教育的失误是产生“学困生”的主要成因。教育观念陈旧,长期以来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使学校形成了一套违反学习规律的教学体系,导致了部分学生成为“学困生”。少数教师缺乏高尚的师德、献身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和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效果不佳,而且会使“学困生”向更坏的方面转变。(三)…  相似文献   

19.
处于人生特定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认识上会存在一些偏差,从而导致他们不自觉地犯错误,这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批评也成为了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必用的常用手段。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要想使批评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以我们的体会而言,教师应该讲究批评的艺术,做到“四要”与“四不要”。  相似文献   

20.
学困生即在老师、家长、学生心目中学习成绩差,表现不佳的学生。他们因学习基础薄弱得不到父母、老师及同学们应有的重视和关爱,极易产生自卑、逆反的心理。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及时了解“学困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等情况,掌握成绩差的原因,从而才能“对症下药”。转变“朽木不可雕”的观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温暖送到他们的心中,以老师的行动感化他们。一、用爱心感化,消除心理障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合作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沃土。在教学中,老师往往只教书而不育人,或重教书,轻育人,只注重尖子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