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畅 《现代出版》2013,(6):18-20
出版集团竞争力实质上是能力、机制和社会责任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三个要素彼此交叉影响,作为有机整体对出版集团竞争力产生影响。本文将能力、机制、社会责任3个评价要素确立为出版集团竞争力综合评价的一级指标,最终组成了由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j2个三级指标与81个四级指标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黄麟 《出版广角》2015,(10):44-45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这给出版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如何将"互联网+"和出版产业相结合开拓新的经济发展策略成为出版产业未来发展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对"互联网+"的分析和研究,尝试提出"互联网+" 出版产业经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按需出版作为数字出版的一种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然而经过二十几年,按需出版在国内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出版行业编辑、印刷和发行各个环节都受到互联网冲击的情况下,实现按需出版,突破传统出版行业的困境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以"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使用为例,说明按需出版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指出按需出版如果想要有所作为,必须结合时代需求,运用"互联网+"思维对出版模式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4.
出版集团竞争力不同于一般的能力,它是指出版集团与竞争对手相比所具有的"对抗"能力.在出版资源稀缺、出版物市场需求有限、出版集团异质化水平较低,以及出版集团经营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出版集团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在特定经营领域内向顾客提供超过竞争对手的价值,即是否具有竞争优势.根据竞争理论与各国传媒集团的实践,这种优势源有三:一是通过跨媒体形成总成本领先优势:二是通过并购形成竞争优势:三是通过差异化形成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薛鑫 《出版广角》2018,(3):41-43
"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推动了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呈现融合发展的态势.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电子书、数字教育和知识付费等领域出现新的变化,加快了行业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只有抓住受众的需求,从内容制作、展现形式、人才培养等多方发力,数字出版才能搭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列车.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给出版行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而人才培养成为各家出版社当务之急。文章以清华大学出版社为例,从"互联网+"对出版行业的影响、"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和大学出版社人才培养等几个角度,阐述出版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现今,我国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网络行为已经成为现代人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出版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新媒体的产生与推广对传统出版媒体造成严重冲击。本文简要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出版行业现状,进一步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的重要意义,并对"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出版媒体的发展方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馆员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主体,而培养素质优良的馆员队伍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分析"互联网+"视域下图书馆员的服务现状,对馆员服务能力要素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出图书馆员服务能力的建设机制和提升策略,为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和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崔妮 《传媒》2015,(23):38-39
大数据时代下,为增强广电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湖北卫视推出"TV+"战略,注重品牌打造与内容出新.一是用"TV+"重构内容生产,增强广电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二是用"TV+"拓宽市场,延伸产业链,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三是用"TV+"拥抱"互联网+",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四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TV+"的动力与活力.在这些思路的引领下,笔者结合湖北卫视"中国心、世界观"的定位,以《如果爱》第二季为例,谈谈该节目在媒体融合方面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出版科研是促进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长期以来,出版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对科研投入不足,导致出版企业在自主创新、科研攻关等能力上滞后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搭建平台,坚持自主创新,培养高端人才,是出版企业开展科研工作的有效路径,也是"互联网+"时代出版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19世纪初中叶,中国诞生了第一批近代报刊,相继出现一系列的新名词用以指称其出版机构,而极少延用旧有的"报房"或"报坊".在这些新名词中,主要有"报馆"和"报社".考察发现,"报社"具有一定的日源性特征,同时在本土也用来统称"讲报社"和"阅报社".从清末至民国时期,"报馆"与"报社"几乎并驾齐驱.但在1940年代,"报社"渐有取代之势,最终"报馆"在中国大陆丧失了其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被日本人赶出了家乡,他以那种懦弱的方式将满洲丢给了外国入侵者,随后忍受了短期下野和到意大利的流亡.他那逃到中国内地的军队仍然完整无损,名义上并入了中央军.东北军大约还剩30万人,与其他中国部队相比,他们装备精良.这样,尽管他们失去了原来的地盘,但仍是一支可怕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就极其重视报刊出版工作,并以此为"喉舌"积极宣传方针政策,广泛动员群众,推进革命事业。可以说,当年党报党刊的发展历程,既是党史光辉的一页,也是上海近现代新闻史上的亮点。党创办的第一个通讯社——中俄通信社1920年6月,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5人在上海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开会,决定成立共产主义性质的党组织。会上,起草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利用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采样分析.在281份样本基础上,从数字出版人才的来源、规模、类型、年龄、学历、专业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19.
出版产业化的加速发展,使编辑角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应对冲击的关键在于深刻理解文化生产商品化的本质,转换编辑角色,平衡出版人的责任与出版社的利润追求,培养自身创意和兼顾编辑中介职能.在这种思路下,编辑要明确其在整个出版环节中的定位,并真诚与作者和读者沟通,完成其文化传递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正>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况乎血乳恩情?扶助贫困老区、开展希望工程,这是妈妈生前最关注的事情。从我记事起,母亲就经常告诫我:"孩子,记住,咱们娘儿俩的命是老区百姓给的,千万不要忘本!"1998年腊月,妈妈走了,清理遗物时,我从母亲的钥匙链上解下一只小铜铃铛。小铃铛被磨得金光灿灿,它载负着山西吕梁乡亲给我们两代人的重恩。在悲悼妈妈的日子里,妈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