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共中央曾长期驻沪,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使其具有独特的英雄气概和人文气质。笔者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分配进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筹),从此就对党史研究充满兴趣。可以说,我与黄浦江畔一些重要革命旧址(遗址)之间的情缘,也折射了申城红色文化在改革开放中的不断发展。建党初期设立人民出版社我国近代的出版机构,通常叫作"书店""书局""书社""印书馆"等。最早使用"出版社"名称的出版机构,是建党初期李达在沪负责  相似文献   
2.
1925年12月,国民党右派在北京召开“西山会议”。随即在沪成立“中央”,并把持了上海《民国日报》。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沈雁冰任秘书。1926年3月下旬,沈雁冰为同国民党右派作斗争,毅然接受毛泽东委托前往上海。临行前,毛泽东嘱咐他:“你到上海赶紧设法办个党报,有了眉目就来信给我罢的信后,干4月13日在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常委会议上作了报告:“自上海《民国日报》变为拥护西山会议之报纸经中央否认为党报后,只有广州《民国日报》为本党直辖之党报,上海方面途无党报。本年四月,始…  相似文献   
3.
<正>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茅盾、巴金、徐志摩、林语堂的名字都很醒目。他们当中,有的曾长住黄浦江畔,主编多种著名刊物,积极从事文化活动;有的曾屡次来到申城,在这里写下名作,度过一些难忘的岁月;有的未曾久待上海,却与它有着很深的缘,并藉此登上文坛。追寻这些文化名人在沪的足迹,实际也是对我们这座城市文化底蕴的一种审视。老舍:在《小说月报》发表成名作1924年7月,老舍初次来到上海,稍作停留就从杨树浦码头乘轮船前往英国,担任伦敦大学东方  相似文献   
4.
正"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这是《人民日报》在1968年12月22日传达的毛主席指示。此后,全国城镇相继有千余万知识青年奔赴农村。因而许多人把今年视为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四十五周年,并以多种形式进行纪念。我是七四届中学生,昔日也曾加入"修地球"的知青行列,近四年的崇明农场生活对我来说可算是一道难忘的风景。  相似文献   
5.
萧伯纳生于爱尔兰,青年时代移居英国,嗣后勤奋执笔70余载,共写剧本51部、小说5部和文艺论著多种,被誉为"二十世纪的莫里哀".他晚年曾来中国访问,并在上海度过难忘的一天.  相似文献   
6.
朱少伟 《教师》2014,(8):25-25
高校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最重要的场所,高教管理制度的水平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教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加强对高教管理的约束和控制,提高高校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本文主要针对现代高教管理制度中人性化管理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根据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出版业重镇.然而,不少人未必知晓,申城也是中国现代红色出版的源头:建党前后,沪上五个早期红色出版机构陆续亮相,并首创了"出版社"这个名称. 出版《共产党宣言》的社会主义研究社 党的第一个出版机构,是1920年8月为出版《共产党宣言》而在上海创办的社会主义研究社.  相似文献   
8.
朱少伟 《新闻记者》2007,(11):110-112
在抗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为宣传抗日救亡,先后领导创办了不少报刊,而其中诞生于海外的《救国报时》(前身为《救国报》)最富有传奇性。笔者兹根据多年来在研究新闻史过程中发现的相关资料,对该报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上海闸北区东部的宝山路,呈斜行向,南起天目东路,北迄同心路,沿途多为民居.该马路修筑于1875年至1908年间,长1756米,宽13.3米至32米,虽不属于繁华街道,但这里曾有受人瞩目的大型出版企业,也有革命旧址. 因“宝山”而得名 一般认为,宝山路在晚清铺成时,因位于宝山县境而得名;但不少年长的本地段老居民则坚信,它的名称寄托着人们对长江口古代大型航标“宝山”的深深感念.  相似文献   
10.
上海,东濒滔滔东海,北枕滚滚长江,西依茫茫太湖,南垂杭州湾。是我国水路交通之要冲。早在唐宋时代,上海地区就出现了港口。元代设上海县治时,“地方人士半是海洋贸易之辈”(《嘉庆上海县志》)。及至明清时代,随着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的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