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任端巧 《教师》2011,(33):35-35
在如火如荼的课改浪潮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然而也有些课堂过于追求表面的热闹,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特别是一些公开课,教师往往一味追求情感体验的极致状态,以为教学效果达到了,大功告成矣。但我们不妨深思一下这样的语文课堂:语文课被并化为各科的大杂烩,语言的学习哪去了?离开了语言的学习,语文课还称得上...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还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一直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探讨和努力的话题。一位名师说过:“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色.即追求平实、平常、真实的语文课堂,以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也就是说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来。著名教师王菘舟老师曾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师生活力的课堂。近几年,我们曾经为上语文课头疼过,每上语文课,一种沉闷气氛充满课堂。我唱的"独角戏",很难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欲望。是什么原因造成语文课堂如此"安静"呢?为了寻找这个答案,我们学习有关新理论,经常去听课,反复看课例的光盘,对照先进教师的语文教学,反思了自己的语文教学,找出了如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4.
要想把每一堂语文课都上精彩,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和艺术,把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语言带进课堂。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能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用真情激起学生的心灵.能用风趣的语言引人人胜.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心得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谈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很难看到余迅老师这样干净的语文课了! 其一,简练。何以不拖泥带水?因为借了“语文本体教学改革”的慧眼,抓住了“学习语言”这个根本。 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语文课堂上是“万物齐鸣”还是抓住关键而及其余?前者显然是不可能的,语文课没有那么大本事。语文课应该教学生学习语言,培养语感。“披文以入情”,语文课就应在这个  相似文献   

6.
作为语文教师,我听过很多人的课,但真正能够做到语言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却不多。那么怎样让每一节语文课充满魅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如沐春风”之感,在艺术享受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呢?这历来是语文课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培优补差",进一步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呢?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自己近二十年的教学体验,本人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应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在课堂上精讲和课后巧练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嘴,就好比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迸发出知识的溪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语言形式去调动学生,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能真正有所感悟、有所思考,从而充分体悟课堂中的知识美、逻辑美以及教师的语言和情感的美,使每一堂课都化作师生对美的游历。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一、言之有物语文教师讲课应做到言之有物,因为语文教学,绝不是封  相似文献   

9.
李朝霞 《考试周刊》2014,(41):33-34
如何让教师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作用?教师语言要有感染力,板书要图文并茂,表情要富有真情,课堂氛围要以情引情。语文教师只有用自己的情感、魅力,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挚爱,使语文课迸发出灵感的火花,飞跃瑰丽的想象。  相似文献   

10.
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我发现课堂是每一个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不管是哪种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有起码的准备。这起码的准备又包括哪些呢?一节语文课包括这样一些要素:语文教师、语文课本、学生和教室环境氛围。我认为一名语文教师进课堂之前必须要搞清楚这四大要素及彼此的关系。否则,你就不能进课堂,即使你进了课堂,也很难实施有效的教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导,导的含义就是导演,指导演出,而不是自己演出。自己演出那叫一言堂,早就过时。科学的解释就是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11.
冯家传 《新课程研究》2006,(10):66-67,65
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课堂的改变是令人欣喜的,成效是明显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逐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得到重视与落实。但在一个追求形式创新、关注人文性的思想浪潮影响下,有不少课堂为了追求所谓的创新,走偏了方向,走向了热热闹闹的课堂,多媒体当道的课堂、多种教学手段堆砌的课堂。这样的语文课堂抛弃了语文教学优秀的传统,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一一语言学习、训练与感悟,导致语文课严重走样,重度变味。  相似文献   

12.
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自从《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很多语文教师由于解读新课标能力不强,对新课标的理念把握不准确,课堂上忽视了对语言的学习,忽视了对文本的理解、品味、感悟、积累和运用,只单纯追求表面的热热闹闹、花样翻新,而丧失了语文课的本色。现在的语文课,主要存在下面几种令人困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语文味”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那么,如何让“语文味”的清香弥漫课堂呢?陈钟梁教授说得好:语文课是美的.它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要上得朴素、自然,向学生传递的是语言深处的美。”可见,我们应加强语言学习,回归语文教学本位,充分运用语言抓手.“抓”出课堂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4.
初·名师     
教育格言尊重赏识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成功。教学主张张宗方主张语文课堂要体现“本色语文,快乐语文”的特点,追求课堂“语文味”及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注重在亲近语言、反复朗读、情感充盈、快乐学习等方面下功夫。他认为语文课堂就是语文教师自我成长的主阵地。多年来,他立足课堂,积极探索,在践行“本色语文,快乐语文”的教学主张中享受着语文教学的诗意。  相似文献   

15.
语言水平决定语文水平,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语言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正本清源,教师应该紧紧扣住语言教学这一重要环节,牢固确立语言教学在语文课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在语文课上如何进行语言教学呢?  相似文献   

16.
正传统初中语文教学走的是应试路线,课堂中自然"讲授味"多些,而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则又因过分追求合作而多了些"活动味"。不得不说,过于注重教师的讲授会让语文课"乏味",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合作会让语文课"变味"。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得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让语文课真正富有语文味。一、多一些人文关怀,让语文课多点人文味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材选文大多文质兼美,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优秀范例,语文教师有责任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有责任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品读语言,加强语言教学,培养学生语感,还原语文教学的本色呢?  相似文献   

18.
把语文课教“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爱语文学语文,对语文着迷,让语文课成为学生的一种期盼和向往。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全力追求的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9.
秦积智 《考试周刊》2014,(12):22-23
<正>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新课程教学出现了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可是,因为对新课改的领会还不够深刻,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语文课本身的特质韵味的丧失则是主要问题。为此,我们很有必要用语文的方式建构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一、让语文课堂动中有静近年来,语文课一直在追求课堂的活跃。一节语文课充满欢声笑语,仿佛就是成功的。但是在欢笑和热烈之后,我们应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教师被囿于太多太多的框框之中。要实现语文课改的理想目标,教师必须彻底解放自己———语文教师如何实现语文课改的理想目标?笔者认为进行有智慧的教学是关键。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陷入太多太多的框框之中,将自己的教学定位在书本、课堂等固定的狭小的空间。要让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