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本钢歪头山铁矿环境污染和矿山植被状况的调查,对矿山生态植被恢复进行探讨,制定了近期和远期植被恢复规划,阐述了近期植被恢复的基本原则、途径、营林等技术。其中,矿山排土场的稳定治理是植被恢复的前提,土壤基质的改良是基础,而植被品种筛选是植被恢复成败的关键。为远期矿山生态公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岱海是乌盟地区较优越的一片地域,已有一些旅游开发和工商业开发,因此了解并合理利用和保护该地的生态系统成了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岱海流域的地理状况,陆生植被类型,水生植物类型,水生生物状况,还有陆地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湖泊、湿地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阿坝州的地理位置、土壤类型与分区、植被类型与分区,植物种类和状况,提出了保护阿坝生物多样性的建议,对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生态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辽金时期环北京地区生态环境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籍和诗文的有关记载表明,辽金时期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气候从多雨转变成以干旱、大风、寒冷为主要特征;河湖众多的区域水文状况,比较丰富的森林资源,农业栽培和植被等等,都受到人类活动尤其是战争与城市建设的影响。本文将追溯人类活动影响区域气候、水文、植被、动物以及城市发展的重要史实,并从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角度做出宏观评价。  相似文献   

5.
采用GIS和RS技术手段,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从景观结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和植被分布的空间异质性三个角度,对神农架牛场坪滑雪场景观生态体系的结构和功能状况进行评价,通过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聚集度指数、优势度等量化计算及比较分析,预测神农架牛场坪滑雪场建成后对所在区域生态完整性的影响程度,评估项目建设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选取沂蒙山区1999年和2003年两个不同时期的TM影像,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像元分解模型,研究了1999-2003年沂蒙山区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在此期间沂蒙山区植被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7.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鼎湖山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保存着原始森林的面貌,它在组成种类、群落结构和演替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反映了本地带中植被最高的自然生产力水平和自然资源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在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134页有一节内容要求做一份“调查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为了了解我们所在地的植被分布情况及荒漠植被群落的构成和特点,我在2007年5月中旬带领了生物兴趣课外小组的20名同学进行了一次荒漠植被的调查。  相似文献   

9.
在调查统计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地质、地貌、植被、降水及人为等因素进行剖析,并根据目前状况,提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ENVI的阜新山区植被覆盖度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覆盖度是植物群落覆盖地表状况的一个综合量化指标,它及其变化是区域生态系统环境变化的指示,可为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拟基于阜新地区1995,2004年两景同时期TM影像,利用ENVI软件提取植被指数,根据象元二分原理提取植被覆盖度,再利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植被覆盖度进行分类,获得这两年阜新山区的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发现阜新山区的植被覆盖度有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南岳衡山的现代植物群落、建群种、群落结构、生态及区系成分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系统的分类,结果表明:(1)具有多种区系成分。(2)森林植被起源古老,具热带,亚热带性质,系第三纪残遗植被。(3)自然植被类型多样化,含7个植被型,15个群系。(4)垂直带谱欠显性。(5)地带性植被具过渡性。文中,对森林植被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将农业作为赖以生存的根基。为了大力发展农业,古代的先民们大面积的开荒、毁林,以为农田之用,并且还不断的砍伐林木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结果使得森林生态资源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也导致了生态危机的不断发生。为了更有效的保护森林生态资源和减少生态破坏,先民出于对自然规律敏锐的意识,渐渐形成了自觉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思想意识,并且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实践。我国至少在西周时就有了关于生态环保方面的规定,并有相应的职官产生。秦汉时这些规定又得以继续发展,至隋唐时期得以完善。所以,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对于我们今天的环保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自然意象纷繁多样,处处可见草木虫鸟、山水田园。古人将这些自然物象的主要特点比如其形貌、生活习性以及生长环境和人类自身情感生活的共同点联系结合起来,将这些自然物象作为传达他们丰富的内心情感的媒介。本人主要选取三种常见的自然意象来再现古人的爱情生活和爱情、婚姻观。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上古图文”与“传世文献”之二重证据体系研究发现:中国上古神话并非古人“幻想”之产物,而是先民以其“自然观念”和“自然语言”对上古“飞碟时代”之描述。先民没有与“飞碟时代”对应的“科技观念”和“科技语言”,他们以其“自然观念”和“自然语言”对之所作出的理解和描述,就形成了以比喻、形似、隐喻、暗示等“谜语”形式说出的上古“神话史”。所以“飞碟观念”正是破解中国上古“神话一谜语”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5.
阿子营位于云南省嵩明县,属昆明松花坝水库的水源林区,多为山地,海拔2080~2643.8m.植被可划分为4大类:1.常绿阔叶林,2.落叶阔叶林,3.暧性针叶林,4,暧性稀树灌草丛.该地区的植被曾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并多属次生性植被和人工中幼林,建议当地继续采取封山育林,补植补播,合理配置树种进行林分改造,以提高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自然环境等方面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古代文人的自恋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文人在自我与环境的冲突中,采取或反抗,或亲近,或逃避的态度以消弥心理的焦虑,从而相应产生“宏大的自我”“被贬低了的、如影的自我”及“潜藏着的迫害者”,这就是中国古代文人的“自恋”。借鉴新弗洛依德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了自恋心理产生的文化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中国古代文人自恋心理的3种状态——自我中心、自我依恋和自我虐待,并揭示了自恋对中国文人和文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地处白龙江流域的宕昌县藏族在服饰、民居、语言和信仰等方面均与其它地区藏族有明显区别,他们保留了一些古羌文化习俗,同时也深受汉文化影响,具有典型的"边缘性"特征,该地区长时间复杂的民族交往历史和封闭、险恶的自然环境是宕昌县藏族文化"边缘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现状分析与评价,从多层次多方位吸取现阶段道德领域中的积极因素,并就建构新型的道德体系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旧函谷关、新函谷关和潼关,是崤函古道上先后兴替的三座雄关.本文尝试从古代战争形态与军事交通的关系上进行探究,以说明旧函谷关是车战时代的"天险".而旧函谷关之险要,又是与当初的密林覆盖紧密相联的.  相似文献   

20.
从自然地理、历史社会以及文化的角度剖析流传于湘西苗族人群中并发生深刻影响的巫蛊信仰 ,指出巫蛊信仰并非是简单的施毒与中毒的问题 ,或神秘的、未为可知的邪魅的产物 ,它包含了苗族这个古老民族内部的很多尚未被认识和发掘的深层次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