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教育价值观是教育思想中的核心问题,是个人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蒋梦麟坚持个人本位、素质中心、文化中心以及经济中心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有力地批判了传统教育的社会本位、政治中心和知识中心的价值取向,对于当前我国新教育价值观的构建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是教育价值观基本问题中的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表现在教育活动中就会有偏重个人或偏重社会的不同价值取向。绝对的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是不存在的,两者各有其长,也有其短。在新的历史时期,应着力于寻求两者的融合,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极大实现个人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是“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分别体现了对“社会状态”与“人格状态”的关怀,“国家本位”只是“社会本位”的一种特殊形式。两种主要价值取向虽然在逻辑上存在着明显矛盾,但在现实中,通过“能力本位”的调节和贯通,可以使二者实现有机统合。  相似文献   

4.
“教育目的”是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教育活动的方向性的指导与最终归宿。而对于教育目的最终指向是“社会”还是“人”,其中就渗透了个人对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个人本位论”的教育价值取向与“社会本位论”的教育价值取向。本文从哲学层面分析了教育目的与价值取向的内涵,并对我国历史上存在的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以及中间形式的教育目的观进行了梳理与反思。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依据当前我国的国情、“人”的发展要求以及教育的规律,我们应该确立培养“人”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高等学校课程价值取向研究的现状,分析了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的优势及局限,并指出这三种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方向是三者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价值观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质量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在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与实践中,一种社会本位的价值观长期以来起着主导作用,人们往往主要或只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去讨论、认识、规定、评价高等教育质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个人的需要正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从这种价值取向出发,有必要重新认识高等教育质量的含义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构过程中颇为流行的社会本位价值论,个人本位价值论和能力本位价值论各有合理之处,同时也存在内在逻辑的矛盾,只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取向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从民法基本原则及价值谈起。近、现代民法价值取向的特征分别是安定性和妥当性,它们的主要价值取向都是公平和秩序。民法本位是民法的根本指归。近、现代民法本位未变。即都是权利本位、个人本位。个人本位比权利本位更为本原,称其为民为本位,则更确切。可在广义社会法下的经济法等和其它行政法中确定社会本位乃至国家本位。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民法的归结点,均蕴含并体现在民法基本原则中。  相似文献   

9.
肖丽芳 《时代教育》2009,(8):152-153
教育目的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我国一直以来坚持社会本位论.生命的提升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论,本文基于布尔迪厄的"场域"观,论证了这正是教育场域中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社会本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导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倾向。两种价值取向的矛盾与统一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以社会本位为主导。这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使命的完成,也有利于促进个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的核心价值理念,大学要提升自身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品位,就必须守护自由精神。但大学的自由精神是有边界的,自由的实现是需要条件的。教育内在的规范秩序既为自由划定了边界,又是自由精神生长的土壤。高校开展教学评估,帮助大学建立教育内在的规范与秩序,有利于促进大学自由精神。为进一步发挥评估对大学自由精神的促进作用,高校教学评估工作必须进一步遵循教育规律,关注理想,放眼长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的本质任务就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诸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体育教学因子具有较高的载荷,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影响力最大;其次是学生个体因子、学生家庭因子和社会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对指导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效推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德育生成的逻辑样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成哲学认为,世界万物是永恒的发展变化和动态生成,在生成哲学的价值理性范导下,大学德育蕴含先验概念和认知图式的双重建构过程,德育生成的价值建构与意义阐释并非混沌无序状态,而是遵循德育生成的逻辑框架。"符号认同"德育生成愿景是价值判断的同质逻辑和事实判断的异质逻辑的有机统一,大学生"符号认同"的德育生成要统摄于德育符号"编码-解码"的生成机制和运作逻辑中,并在大学德育活动中建构着动态生成的效能方式和意象性的符码关系。现实运作中的德育出现了"非线性"偏移的"本源性危机",浮现出外在严苛与内在虚妄的价值偏移,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大学生德育实施的价值悬置和实践流弊。全媒体视域下"符号认同"的德育实践需要大学在境遇权衡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生成理路,并形成大学场域中"政治-符号-德育"的生成共同体,最终趋向于大学德育的"异托邦"。  相似文献   

14.
大学理念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在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之际,从教育理念、大学理念的历史变迁来探讨开放大学理念,有利于从发展的角度把握开放大学的本质,以推进我国的开放大学建设.无论是全人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还是古典大学理念、现代大学理念、当代大学理念,都是人们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反映了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价值追求和期望.开放大学最基本的办学理念是人的开放、地点的开放、方法的开放和思想的开放;国家开放大学的核心理念是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在"双一流"建设与高校教育改革推进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高校教育质量的综合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艺术教育,尤其是美术教育。本文将结合高校美术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关联,探寻两者相融的实施路径,探究高校美术教学与思政教育交叉融合的时代意义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上海大学生发展研究(2002-2003)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报告为2002-2003年上海大学生发展研究的主要发现。本研究采用社会学抽样和问卷方法,全面调查了上海大学生的学习、课余兼职、网络经历、人际交往、社团生活等情况,以及他们关于职业、宗教、政治、社会时事、价值、人生等观念状况,旨在提供关于上海大学生生存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图景;提供对此观察描述的初步分析;从而启发对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更深入的思考,增进全社会对大学生的理解和关心。  相似文献   

17.
论大学数学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科学创新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对人才培养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培养理论研究者,还是培养从事技术生产的人才,创造能力的形成都将成为现代大学素质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本文是在高等教育价值体系下,依照现代大学教育理念,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从四个方面(即理性思维、科学素质、直觉思维与创新信念),探讨数学教育所具有的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侯宾 《高教论坛》2012,(6):23-25
人生境界作为人生的一种价值追求和精神世界构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强调从人自身发展和需要出发去培养和塑造当代大学生。人生境界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精神导引和价值导向,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战略成本管理是近十年来现代企业管理中刚刚兴起的一种成本管理理论。高校战略成本是指高校组织为了增强或保持办学的竞争优势地位,在学校战略的选择、制定、实施、控制以及评价过程中所发生的有形教育资源或无形教育资源的总和,其内容涵盖很广,几乎全部表现在高校组织价值链的整体成本结构上,是相对高校战术成本或日常教育成本而言的。高校战略成本管理超越了一般的高校教育成本管理和一般的高校战略管理,它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在一个较长的战略期内对战略成本进行动态管理,也是通过高校年度日常教育成本来实现的,高校年度日常教育成本又是高校战略成本的细化和基础。高校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是解决高校发展战略与成本投入不匹配的矛盾及问题,增强高校办学实力和竞争优势。目前,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高校管理急需制度创新、方法创新、观念创新,将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引入高校组织,构建中国高校战略成本管理体系,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有利于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竞争优势的提升。中国高校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途径主要包括高校战略成本分析(高校价值链分析、高校战略定位分析、高校战略成本动因分析)、高校成本管理战略的实施、高校战略成本管理的绩效评价、高校战略成本管理保障对策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20多年来,我国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历经了分类评估、并类评估和评估组织化三个阶段,这反映出鉴定性、竞争性价值取向得以强化的现状。社会对评估期望过高,误解与失望也多。政府(国家)是“效率”理论坚定的捍卫者,必然选择鉴定性、竞争性的价值取向。学校为了获得政府控制的教育资源,也为了获得政府与社会的认可,往往在同政府保持一致与独立自治之间面临困惑,乃至陷入困境。现实的出路,在于准确定位教学工作评估的主导方向,构建以发展为本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