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化科技创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紧迫任务。文章围绕强化科技创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从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走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3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若干战略路径和重点任务,旨在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创新动力、核心支柱和坚实科技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国家创新体系到创新型国家转变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建立创新型国家,坚持自主创新的核心地位。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作正在出现由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向创建创新型国家转变,这一转变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具有重要的哲学基础,实现了由重视创新客体的建设向创新主客体综合发展的转变,明确了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梳理总结改革开放40年科技创新演进脉络的基础上,提出科技创新战略进路要以树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思想为指导,依靠科技创新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从"后发优势"向"先发优势"的战略转变;以科技惠民论的思想为导向,实现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和为了人的发展;以坚持"国家为主导、地方为支撑、企业为主体"系统推进的思想为指导,调整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以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的思想为导向,建立更加开放包容宽松的创新型生态系统,使他们"名利双收";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方向,做好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切实加强原始创新;以科技体制改革是科技创新新引擎"点火系"的思想为指导,突破体制机制藩篱,促进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作为科技创新的"推动器",衔接科技"软实力"和"硬实力"。创新方法在服务创新主体建设、培育创新人才、打造科技智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青海科技》2007,14(6):1-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十四五"是中国经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迈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关键五年,必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战略决策,其重点任务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其中,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是核心重点。"十四五"应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核心是加强科技与教育的互动协同。  相似文献   

7.
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要继续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会专家就如何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讨论,提出要始终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基础研究;要建设世界级的创新型企业,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要培育良好的创新文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创新型国家,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协同创新"作为重大战略思想被提出,并被切实应用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光谷的建设之中。基于对硅谷协同创新机制模式的比较及借鉴,充分发挥协同创新对光谷的重要意义,构建光谷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模型,深入探究光谷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模型的发展路径,打造世界级科技园区。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管理》2006,26(3):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省份,是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创新型省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原始创新和创新集成,  相似文献   

10.
科技资讯     
《科技风》2012,(13):1-6
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动摇——三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不可动摇的方向;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的,也正是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体制保障。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  相似文献   

11.
题词     
《中国科技信息》2007,(17):F0002-F0002
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题词     
《中国科技信息》2007,(9):F0002-F0002
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摆在了国家战略极其重要的地位,要求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2020年前我国科技创新的总体战略和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战略确立之后,关键是如何实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自主创新战略能否全面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能否实现,主要不取决于政府科技投入和科技项目,而关键取决于真正建立激励、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在2006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做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报告。胡锦涛说:“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我们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5.
正第13届中国科技论坛会议拟于2018年6月14-15日在重庆举办,会议主题为"现代化经济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和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科技中国杂志社、重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征文的主要内容(不限于此):·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科技创新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改革,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时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1]。面向2035年,科技创新如何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成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美国总统杜鲁门在"21点战后复兴计划"中曾经说过,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当今世界上维持领袖地位,除非它充分开发了它的科学技术资源~[2]。因此,开发科技资源是实现强国之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正第13届中国科技论坛会议拟于2018年6月14-15日在重庆举办,会议主题为"现代化经济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和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科技中国杂志社、重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征文的主要内容(不限于此):·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科技创新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改革,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正>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演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类文明的进步,要求我们必须抓住科技革命稍纵即逝的难得机遇,显著提升科技实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突破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保障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又必须依托于健全而完善的国民教育。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全新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国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征途上大步前进,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极大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新年伊始,中国经济网策划推出2017"中国时间"年度经济盘点系列,对一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做一系统回顾。本期推出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