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记得小学有一门课叫手工劳动,即老师布置完作业后,大家必须自己动手自己完成,如叠个纸飞机,做个小泥人等。有时,老师还会要求学生把作业带回家做,第二天再将“作品”带来,而每当这时,也就会有学生亮出父母代做的种种玩艺儿。老师浑然不觉,也就这么相安无事,过去了─—自然,此类学生没有受到任何形式的真正的锻炼。于是想起了爱因斯坦。是小时候。一次,在课堂上,老师要求大家亮出自己的劳动作品,爱因斯坦立刻举起了一只挺丑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看,摇摇头。爱因斯坦便立即举起了两只更丑陋的小板凳,说:‘刚才您看到的是我做…  相似文献   

2.
尝试:做什么样的作业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在数学作业布置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把数学作业分为两类,一类题是基本题,旨在反馈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二类题是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如根据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学会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等实践性较强的题目。这些题目可以由老师设计,也可以由学生设计,或者由学生与家长共同设计。一类题和二类题都由学生自己选择题目做。 反馈:1.学生的心声学生A:“我喜欢做自己选择的作业,因为自己选作业做好像自己成为小老师了。我们还可以做自己设计的题目,那样做起来感觉就更棒了!”…  相似文献   

3.
微笑的力量     
小时候,父母到学校开家长会时总会对我的老师说:“请老师严格管教,给孩子个好心别给好脸。”在我幼小的心中,总是对教师充满了敬畏。后来,自己做了教师,师傅和前辈又告诫我:“严师出高徒。”“教师若笑着面对学生,学生就会蹬鼻子上脸。”  相似文献   

4.
小时的我并不算是个好学生,当然也不是个差学生。那时的我是学生中的“中产阶级”,学习成绩一般又没有什么突出表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既不会因为成绩差劲而备受父母老师“们照顾”,也不会因为成绩出色而背负父母老师们太多的期望。不过,像我这样默默无闻的学生,由于无人过分关心,倒也显得十分自由,而我也乐于享受这点儿十分难得的自由,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初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后,妈妈照例去开家长会,我照例准备晚上的“恳谈会”。这是老规矩。自从开始参加家长会之后,妈妈回来都要和我好好谈谈,传达一下家长会会…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语文家庭作业对于学生和老师而言就如同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学生怕做,不光因为大量的作业占去了他们有限的课余时间,更因为语文作业的索然无趣。不做就更怕,因为作业上交不了就难免招致老师的批评,甚至惩罚。而“布置作业难,批改作业烦”也是语文老师们的一块心  相似文献   

6.
“六一”节前夕,我结合学校的感恩教育主题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亲情作业。即要求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感恩的信,帮父母做点家务,帮父母捶一次背,并用日记的形式向老师汇报。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语文家庭作业对学生和老师而言就如同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学生怕做.不光因为大量的作业占去了他们有限的课余时间.更因为语文作业的索然无趣。不做就更怕.因为作业上交不了就难免招致老师的批评.甚至惩罚。而“布置作业难.批改作业烦”也是语文老师们的一块心病。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过程中 ,绝大多数老师都习惯于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用“×”来表示学生所做的题目有错。查阅有关资料 ,“×”号是“此路不通”之意。学生作业中出现了“×” ,通常如下几种原因 :确实不会做 ;粗心大意造成 ;不解题意所致 ;还有的是老师不负责任信手打错的。老师批改作业完毕 ,学生拿到作业本 ,看到“ ”号感觉还不错 ,看到“×”号就直撅嘴。极少数差生作业中布满了“×” ,处处是“此路不通”的标记 ,学生可能确实会感到无路可走。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 ,我觉得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可改“×”为“ ?”。这样做的好处有二 :一、可以有效地防…  相似文献   

9.
星星点灯     
“给父母洗脚”成小学生作业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别出心裁,把帮父母洗脚、吃饭时帮爸妈夹菜等作为家庭作业,让“亲情作业”改变独生子女身上的弱点,也架起了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桥梁。在教育过程中,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发现,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得到长辈的关爱多,而主动关心别人少。为了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的思想品德,新学期刚刚开始,学校就给32个班的1500多名学生布置了“亲情作业”,要求学生每天帮爸妈做件事。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同时,学校还要求学生将“作业”时的感受写出来,分年级进行“亲情作业”交流。令学校意…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老师     
李雁 《山东教育》2003,(25):61-61
现在的老师给学生的学识多得多,而师生关系却宽松得很,每看到一些老师和小学生们说笑成一团,和中学生们“沆瀣”一气,和大学生们称兄道弟,我就羡慕得不得了,只有慨叹自己生不逢时。其实仔细回想一下,即便是过去,老师在人们心中也还是享有极高的精神待遇的,只是做老师的可能浑然不觉;而做学生的也是如此,跟自己的老师相安无事好几年,本可以好说好散的,只因老师某次漫不经心的言行而偏偏要怀恨在心很久。“越向前”所谓“老师放个屁都是香的”在我家是真理,家长根据老师的只言片语对我等做出判断。我二姐自幼聪慧,颇得老师宠幸。父母常以她为…  相似文献   

11.
问题一:时下,有部分学生当堂完不成作业时,教师常采用留下学生放学后再做的方法。在教师对学生仍有相当权威的中国,学生们一般都会顺从地留下,直到做完再走。有些“责任心”强的老师还会亲自监督,直到彻底完成。这样,从现象上看,学生是把作业补上了,知识也好像学会了。如果你和学生换位思考一下,你的感受可能就会异样: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伙伴们都回家了,老师留下自己补作业,会做何感想呢?首先,自尊心会受到伤害,这就扼杀了他进步的动力;其次,当天补的作业在一种疲劳、伤心、不情愿的状态下完成,质量可想而知。如果换一下补作业的时间和方式,…  相似文献   

12.
孩子刚上学的那段时间的确很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也能够及时给他帮助,这会让父母安心很多。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要教会孩子自己去处理问题,尤其是一些和老师无关的事情更不要总是去打扰老师,因为老师毕竟面对的是很多学生。您需要做的第一步是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老师很忙,一些和老师没有关系的事情就不要找老师了。另外,您可以给孩子讲解几种必须告诉老师的情形,如上课的时候不舒服了、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了等等。您也可以在家里和孩子演示一下,让孩子做老师,而您做学生,然后您可以把所有琐碎的事情都告诉孩子,不停地去“打扰”他,让他感…  相似文献   

13.
去年,复旦实验中学陈老师给班上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为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完成的学生仅23%!此题始创于日本一家著名的公司,而后渐成经典。陈老师基于部分学生厌学情绪重,花钱大手大脚,方有此举。并为此专门召开家长会作“战前总动员”,如此这般苦口婆心地分析了该项活动的种种好处:便于沟通孩子和父母的感情,让孩子体验父母养育的辛劳,同时也让家庭营造民主气氛。用心良苦自不必说。然而,当天学生就议论纷纷。有抱怨老师没有“人性”的,有认为老师在“作秀”的,有调侃老师不懂现在家里都是洗淋浴的;更可悲的是一些家长不仅不配合,也认…  相似文献   

14.
小幽默     
补课老师 :“这作业都是你自己做的吗 ?”学生 :“不 ,爸爸帮我做的。”老师 :“回去对你爸爸说 ,作业都做错了 ,星期天他也要来补课。”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与职业》2004,(10):64-64
我们经常在听到有人说:“我从6岁开始就知道自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简直就是扯淡。不过,从小就不断有人问:你长大了想干什么?老师、父母及长辈也曾教导我应该干什么。大学志愿是老师帮我填的。可是直到大学毕业也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擅长做什么。我一直是个优秀的学生,但自  相似文献   

16.
在东滩初中视导时,我们发现学生的作文上错别字比较少。他们究竟是怎样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的呢?听老师们说:“要想学生少写错别字,教师自己必须先注意,要把正确的字教给学生,教师写错了,学生也会跟着写错。”这话很对。我们在别的学校就看到过这种现象:语文老师在黑板上把“欺骗”错写成“期骗”,学生在笔记里也就写成了“期骗”;物理老师把“电量”写成“电(?)”,学生的作业里也写了“电(?)”。东滩初中的校长告诉我们:“过去我们总是强调语文老师要注意消灭错别字,语文老师也的确做了不少  相似文献   

17.
最近,复旦实验中学高二年级的陈老师给班上的学生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作业:“为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这道作业题同学们完成得并不令人满意,两个班级共104名学生中,完成的24人,仅占所有学生的23%,即使在完成的学生中,能从这次作业中有所收获的也不到15人。老师:想法来自一篇文章陈平老师是复旦实验中学高二(1)班的班主任,也是高二的年级组长。谈起这道特殊的作业,他说想法主要是来源于一篇文章。文章说的是日本一家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向应聘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是否为自己的父母洗过脚?”所有人都摇头,于是考官让每人回去后去做这道题,第二天…  相似文献   

18.
甜品小段     
点名有一个刚毕业的师范老师到一所小学教一年级的新生,她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作业簿上。之后,她收回作业簿再一个一个叫名字发回去,同时借此认识学生。可是有一本,她喊了十次都没人来领……“黄肚皮!黄肚皮!……”。“怎么搞的,人跑哪去了!……”最后,作业都发了,可还是剩下那一本,“还没拿到的人举手!”这时有个个子小小的女生举了手,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黄月坡,老师……”爸爸帮我做的老师:“这作业都是你自己做的吗?”学生:“不,爸爸帮我做的。”老师:“回去对你爸爸说,星期天他也要补课…  相似文献   

19.
对一些有学习问题的学生,老师和父母感受最深的是他们动作“慢”。但事实上,学生通常在写自己的名字、做少量题目时,速度并不慢。“慢”的主要的原因是学习的时候增加了很多的“附加动作”,东张西望、摸这碰那,岂能不“慢”?针对动作“慢”的学生,可以这样做:改善评价角度,少说“慢”。“动作慢”的评价会使孩子忽略时间的利用。长期被说子自己会认为每次学习都很漫长,便自然而然地出现太多的“小插曲”:发呆、玩橡皮摇上厕所、喝水等等。因此,父母要改变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你可以“快”起来,只要在学习的时候不做其他事就可以了。利用“速度…  相似文献   

20.
斑斓多彩的教育天地有着科学与艺术奇妙结合的学问,越往里钻越能体验其无穷变幻的魅力,只要我们去发掘、去创造,就会收获无穷。“谎话”的力量做人要诚实,但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说谎话也会有积极的作用呢!例如,新接一个班却发现班里缺乏主动自觉学习的空气,如果老师仅靠讲大道理肯定收效甚微,而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虚拟出几个榜样来,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如,今天向学生讲有个同学向老师汇报了自己主动找难题做,明天又讲又有几个同学建立了自己的自觉学习本,你看着吧,不出几天,班里就会真的有学生这么去做,这就是“谎话”的力量!人人是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