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丹 《华章》2011,(18)
<哈姆雷特>和<红楼梦>>都有关于婚姻选择的描写,通过对哈姆雷特和奥菲利亚的爱情与宝黛爱情作比较,可以看出中西方对婚姻问题的不同.而这种差异,却与中国和西方的不同的传统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徐淼 《华章》2012,(23)
爱情是中西方文学作品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古今中外以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也很多,本文通过对《桃花扇》和《茶花女》的文本比较,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生活遭遇、悲剧结局等,探析了中西方在文化传统、价值取向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对爱情及婚姻的态度,中、西方历来都有不同的理解,因而中西方作者在其各自的作品中赋予主人公以不同的性格、理念及其生活.简·爱的幸福和含烟的悲剧充分体现了中西方认识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从《井底引银瓶》到《墙头马上》,女主人公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追求爱情的态度、在爱情中的地位、恋爱的结局和对爱情的思考四个方面.同一题材中女性形象发生演变的原因主要在于唐、元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唐、元不同时代的社会习俗、文学传统、审美情趣、文人心态等因素的合力对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程诺 《学周刊C版》2019,(17):173-173
元人王实甫的《西厢记》和西方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堪称中西戏剧史上两大爱情名剧,二者皆以青年男女的爱情为主题,歌颂了与封建势力相抗衡,争取自由爱情婚姻的精神,并且还同样塑造了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心腹仆人"这一形象。文章通过《西厢记》中红娘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乳媪的比较,展现中西戏剧中配角在身份地位、性格发展、思想观念方面的相同点,以及在守护主人爱情的态度、主仆关系、推动主人恋情的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进而揭示这一形象在戏剧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燕莉 《文教资料》2010,(26):5-6
本文用对比的手法分析了中西古典爱情诗歌中女性形象的差异,并用实例证明了西方古典情诗中的女性形象的真实性、确切性、唯美性、直露性.以及中国古典情诗中的女性形象的意象性、模糊性、卑微性、内敛性。了解中西方女性形象的差异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西文化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由于种族歧视与偏见极其浓烈,以至于西方文学作品中华人形象尤其是华人男性形象一直被丑化、扭曲化、极端化。严歌苓写于20世纪90年代末重要的长篇小说《扶桑》中大勇的形象则颠覆了众多文学作品中华人男性弱小、苍白、猥琐的程式化形象,其最具颠覆性的是对扶桑与克里斯东西方爱情的救赎。严歌苓在作品中通过想象还历史以客观,还人物以真实。而华人男性作为一个整体所体现出的民族血性展示了东方古老民族的力量,从而颠覆了西方对东方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8.
黄钰 《海外英语》2012,(4):188-189,194
"海枯石烂"——中西方爱情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之一,常用来表达对爱情的坚定。《摸鱼儿》作为在中国诗歌中首次出现"海枯石烂"这一意象的诗歌,其作者元好问表达了对爱情的同情与惋惜。《一朵红红的玫瑰》作为在西方的一首著名爱情诗歌,其作者罗伯特·彭斯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妙向往。该文通过对两首爱情诗歌作者的生活、写作背景阐述,分析了两首爱情诗歌中"海枯石烂"这一意象。  相似文献   

9.
在作品<简·爱>和<倾城之恋>中,其主人公简·爱和白流苏面对同样的生活遭遇,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对生活的态度,特别是对爱情的态度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本文就东西方女性的性格的异同对两个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中,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分别运用"死"与"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体现剧中的爱情主题。在如此迥异的表现方式背后,隐含的是中西方对于生死的不同观点———"乐生"与"乐死";而以"两希传统"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背景和儒家占主导的中国文化背景正是中西生死观差异的来源。此外,两部作品诞生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也分别赋予了这两部作品"彰显人文精神"以及"反封建"的独特现实意义。也正是因为这种植根于不同文化的迥异的生死观念及其折射出的历史现实,成就了两部作品抒写爱情又超越爱情的深刻。  相似文献   

11.
夏目漱石在《爱情三部曲》及《心》小说中,以儒学主体意识,对西方文明的核心———个人主义进行了系统性的反思,在如何处理好个人权利和义务上,小说演绎了一场道德忏悔剧。这种反思,由小说表现的矛盾、痛苦,又形象地反映了明治时代儒学精英对人性的解剖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章通过心理学上的爱欲本能来分析中西方两大经典爱情故事,以探索人类情感在不同民族间的共通性。在《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祝》当中,不管创作是否有这种意识.爱欲本能都是整个爱情走向的驱动力。但即使同在爱欲的驱使下,东西方的爱情也因创作本身的差异和社会伦理观念的不同而散发出各自的气息。  相似文献   

13.
中外文学史上关于主仆之恋这一爱情模式大都以悲剧结局,这种悲剧属于社会悲剧。文章通过对《家》中觉慧与鸣凤、《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利夫与凯瑟琳这两对艺术形象的比较,分析产生他们爱情悲剧的根源及各自不同的爱情表现形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东方的专制主义压制人的个性发展,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使人性扭曲,人的道德沦丧。  相似文献   

14.
爱情 ,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而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 ,爱情每每带有悲剧色彩。在西方文学作品关于神职人员的爱情的描写中 ,便有了“人性”与“神性”的抗争。本文试从三部作品诠释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西部东西方爱情悲剧进行了比较,认为二者虽然故事情节、悲剧模式基本相同,但却因不同的民族文化而呈现不同的审美差异.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和简·奥斯汀作为中西方女性作家的代表,都擅长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进行创作。文章主要采用平行研究的方法,从作者写作的基础(社会环境和家庭背景)和女性主义视角入手,分析比较了《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与《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女性形象和她们的爱情观的异同。物质还是爱情,两位作者用一冷一暖两种不同的情绪表达了同样矛盾和挣扎。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它既是女性的颂歌,也是女性的悲剧.《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它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四起姻缘,情节起伏曲折,故事饶有趣味,通篇充满着机智与幽默,是简·奥斯丁最富于喜剧色彩,也最引人入胜的一部作品.虽然这两部小说风格各异,但由于他们所描写的都是婚姻爱情,作品中女主人公形象性格都十分鲜明,细腻感人,富有典型性,很有研究价值和特色,并且从两个女主人公林黛玉与伊丽莎白的形象比较研究中,可以探究出中英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沉默之鱼》是谭恩美实现全新突破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谭恩美对东西方文化和风光进行了真实客观的描述。作家用十分幽默的文笔将东西方之间的差异、相互之间的矛盾以及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的艺术碰撞向读者娓娓道来,作者在形象上构建了东方人积极正面的形象,同时对西方尤其是白人的形象进行了颠覆,消除了白人的种族优越感,体现了在世界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多元文化之间的共存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由于文化的差异,中西文学在感情表达上有着明显差异,中国以婉约内敛为主,一般不把"爱"字放在口头上,而是委婉地通过暗示借喻来告诉对方。相反,西方对感情的表达要直白多了,往往直抒胸臆轰轰烈烈。《关雎》是中国古代爱情诗的代表作,《一朵红红的玫瑰》是西方歌颂爱情的经典篇目,两首诗的题材一致,而对感情的表达方式正体现了中西文学的精髓与差异。  相似文献   

20.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两部作品,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代表作,两位作者在生活年代与时间上均有抑制性,两部作品都是以追求理想中的爱情为基调,两者之间的人物特征和戏剧冲突上有着一定的差异存在,进而表现出了中西方在价值观念与审美追求之间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