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国内的远距离教育主要依赖于电视、广播、面授、函授等,许多手段缺乏师生之间的双向交互功能。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了不断开拓和创新。目前CAI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已经进入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即主要是与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以实现CAI智能化、多媒体化和群体化,其中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已是最主要的方向。那么,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对目前远距离教育模式有多大的影响?如何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技术手段来扩充远距离教育的模式?以及如何来组织开发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等,这就是我们要进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传统函授教学组织形式强调自学为主,集中面授为辅.但由于函授属于远距离教育,师生之间双向互动不足,教师在学生自学中所起的指导作用有限,而集中面授一般有讲授时间限制,教学质量受到影响.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在线教学平台软件被开发出来,并成功地应用于高等学校教育中.  相似文献   

3.
吴鸿炜 《中国考试》2005,(11):41-47
从高等教育领域起步的网络教育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形式。所谓网络教育.是一种依托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创造一个师生可以互相交流的虚拟课堂环境,从而实现在远距离环境中推行教学计划、实施教学环节,达到“传道、授业、解惑”,从而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教育形式。它的主要载体是计算机网络,最大特点是能够远距离双向交互、学习者主动参与.即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不同时间和空间内人机、人际的交流互动.达到施教的过程与目的。  相似文献   

4.
一套功能完备设计超前的闭路电视双向控制系统张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手段也在不断地改革更新。闭路电视教学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部门的青睐,它使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目前,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全...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原则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引言 新信息技术的出现,给远距离开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新的课题。有的学者提出,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将使教学传播由单向传递向双向互动的模式转化。笔者以为,对这类问题的讨论还需从深层结构上进行。例如,“单向传递”式的讲授法只要符合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完全能引导学习者主动地学习;将“双向互动”看作是现代教学模式也不恰当,古代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本世纪50年代后期兴起的程序教学、常规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及目前深受重视的建构主义教学原则,都要求运用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双向互动的模式既可用以提高接受学习的效果,也可用于指导学习者去发现或建构知识。可见新信息技术和教学传播模式都是手段,在不同教学观指导下可为不同的目的服务。我们在了解新信息技术的特性的同时,还要研究“为什么目的”去发挥它们的潜在作用。这要求我们对学习理论及其引申的教学原则有深刻的领会和熟练的掌握。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课程课标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项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加口语表达能力。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而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办法,力求让"课堂双向互动"得以真正实现。那怎样才能让双向互动得以真正地体现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要在双向互动上下功夫.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变“单一交际”为“网状交际”,要围绕话题精心设计多个回合、多个情境,让生与生、师与生展开多种形式的网状的口语交流,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互动的交际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教育传播的语境发生了变化,其变化活跃了教育传播的生态,影响了教育传播过程的各要素,引发了教育传播过程及其模式的重构。该文运用教育传播学、系统论、技术哲学等理论,分析了信息时代教育传播语境的变化,总结了由此引起的教育传播过程要素的变化,即:教育者从"把关人"变成"引导者"、受教育者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传播中意见领袖的角色多元化、教育信息实现数字化、教育媒体传播由单向变成双向或多向;据此,文章针对面对面教学、远程教育、Web2.0非线性双向互动的教育传播过程模式进行重构,分别提出了其传播过程模式。文章最后分析了信息时代下教育传播过程模式的新发展,并指出了传播技术的变迁促使教育传播过程的重构,其传播过程更重视个体的发展,体现了人与技术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9.
基于有线数字电视的互动教学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双向有线数字电视互动教学的实现进行了技术分析,并着重探讨了有线数字电视的远程教育及校园课堂辅助教学的分布互动教学、中央互动教学、实时互动教学和本地互动教学等几种互动方式。合理选择运用各种互动方式,能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掌握选择权和控制权,为个体化学习、自主学习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正在广泛影响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得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形象具体地表现教学内容,并为实现教学最优化创造了条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和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有的教学模式.使教育教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一  相似文献   

11.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它是一个听者与说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我们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12.
远程教育中的互动的精神理应贯彻到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本提出利用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育平台使教、学、管紧密关联,各要素之间实现双向多层互动的信息共享与互通,构建一个科学有序的教学教务管理系统,从而既体现出管理与学生、管理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层互动,又体现了教育群体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达到信息沟通畅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远距离教育是一个工业化的教育形式,它的实质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利用先进的技术媒介手段向教育对象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教育对象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远距离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因素互相牵制的复杂过程,成人在其教学过程中表现的许多现象构成了他们之间的特殊矛盾运动。了解成人高等教育在远距离教学过程中诸因素及其内在联系,弄清它所包含的特殊矛盾,把握其特点,有助于把教育体系中各种教育形式区分开来,有助于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解决成人高等教育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学材料与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典远距离教育专家霍姆伯格认为,教学材料的呈示和师生的交流与互动是远距离教育的两大构成要素。远距离教育的本质特色是师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下的交流与互动,而有效交互的前提是教学材料所提供的激发交互、实现交互的可能。在远距离教学过程中,教学材料的呈示形态由于新技术的介入而具有了多种形式、多种可能。正是这种无限丰富性使得教与学这一对处于必须要通过呈示─—接收、再到反馈─—调整、再呈示─—再接收这样一个交互发展的完整过程两端的事物可以在准永久性分离的状态下来完成整个过程成为了可能。但是,和任何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5.
解建红 《文教资料》2008,(26):212-2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大学学习中承担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任务,加强人文素质素养的任务,但开设以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到课和听课率低,认真研究的少,应付考试的多,为此,可采用专题讲座、问题探究、中外历史比较教学、有针对性地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等教学方法,使教学成为一个双向互动,主客体相互呼应的过程,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远距离教学基本模式与相关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的终身化、全球化和高效化使得远距离教学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远距离教学依靠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身处异地的教师、学生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活动。本文初步介绍了国内外流行的远距离教学的几种模式以及相关技术,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远距离教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时空分离 ,远距离教学存在着教学传输的环节多、教学过程交流差、教材的不适应性及难以考核等诸多问题。远距离教育是否是自相矛盾的词语 ?如何使远距离教学取得成功 ?本文分析了远距离教学中的这些问题 ,并结合远距离教学的实践 ,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只有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主客体的双向互动和对学生成绩进行综合评定,才能做到优化"两课"教学,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个体行为激励理论告诉我们,激励过程就是一个互动过程.面对“两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个体行为激励理论的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那种平面的、单调的“满堂灌”模式,构建起一种多层次的、双向的互动模式,使“两课”教学真正成为发挥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育教学中,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情感激励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情感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对美的欣赏、对丑的厌恶等。情感激励,是指教师以一种具有关心、爱心、仁心、信心的心态对待学生的优点与成绩,缺点与错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建立融恰的人际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产生归属感和向心力,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朝着教师和自己预定的目标前进,实现师生双赢的局面,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