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了《红楼梦》以后,林黛玉那多愁善感、清高孤傲、尖酸刻薄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禁会想:假如林黛玉生活在今天,那会是怎样的呢?林黛玉出身于名门,身边什么物质都不缺。这样,会有很多人想巴结她。她有天仙般的美貌,每天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走在街上,回头率肯定是百分之百,也肯  相似文献   

2.
看了《红楼梦》以后,林黛玉那多愁善感、清高孤傲、尖酸刻薄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禁会想:假如林黛玉生活在今天,那会是怎样的呢?林黛玉出身于豪门,这意味着她有用不完的钱,身边什么物质都不缺。这样,会有很多人想巴结她。她有天仙般的美貌,她每天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走在  相似文献   

3.
黛玉     
9月18日 雨 看了《红楼梦》以后,林黛玉那多愁善感、清高孤傲、尖酸刻薄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禁会想:假如林黛玉生活在今天,那会是怎样的呢?林黛玉出身于豪门,这意味着她有用不完的钱,身边什么物质都不缺。这样,会有很多人想巴结她。她有天仙般的美貌,她每天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相似文献   

4.
李丽雪 《少年月刊》2013,(12):18-18
看了《红楼梦》以后,林黛玉那多愁善感、清离孤傲、尖酸刻薄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禁会想:假如林黛玉生活在今天,那会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5.
个性黛玉     
“心胸狭窄,多愁善感,尖酸刻薄,小心眼儿”,这是许多人对林黛玉的总体评价。我虽找不出反驳的理由,但我却一如既往地喜欢林黛玉,喜欢她那份卓尔不群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6.
个性黛玉     
"心胸狭窄,多愁善感,尖酸刻薄,小心眼儿",这是许多人对林黛玉的总体评价.我虽找不出反驳的理由,但我却一如既往地喜欢林黛玉,喜欢她那份卓尔不群的独特个性. 黛玉不如宝钗稳重,不像湘云活泼,没有探春精明;但她有另外一种在那个时代、社会的女孩中不可多见的风韵,她的性灵似水、她的清高孤傲,她的冰清玉洁、她的叛逆与追求、无不深深地打动着我.  相似文献   

7.
<正> 提起林黛玉,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她有两大性格特征:一是好哭,多愁善感;二是小性儿,尖酸刻薄,得理不让人.笔者在这里想做点翻案文章:这位一生以泪洗面、最后泪尽而死的林姑娘,其实是最为忠诚厚道、宽以待人的。她的上述两大性格特点,恰恰是她忠厚与宽容的注脚。  相似文献   

8.
琳玉,乖巧而又敏感,同学们都说她像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她爱好摄影,爱好写作,还经常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发在班级blog(网页)上,“伤心”“流泪”居然成了她日记的常见词。所以,大家说她是现代版的林黛玉。下面是琳玉的一篇日记:《乐乐,我的眼泪为你陪葬》一身雪白的绒毛,右眼处俏皮  相似文献   

9.
喜欢林黛玉,正是因为她的性格。为什么?或许你会说她多愁善感,整天“作天作地”,最终也只是抑郁而终,这有什么值得喜欢?可你又是否注意到了她的“真性情”?人所谓“第一感觉很重要”,我对黛玉的喜欢从第一次读到有关她的肖像描写时便开始了。可以想象,那绝对是个温婉、恬静却带着不屈傲骨的瘦弱女子,仿佛是弱不禁风,却令人多了份油然而生的怜惜,让人情不自禁地想保护她。说到黛玉,葬花这个情节是不得不提的。这一情节被我在脑中刻画过不知多少次,可每次都会多一点感动。当想象着一个女子立于落英缤纷的桃花树下,掬起片片落红…  相似文献   

10.
琳玉,乖巧而又敏感.同学们都说她像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她爱好摄影,爱好写作,还经常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发在班级blog(网页)上,“伤心”“流泪”居然成了她日记的常见词。所以,大家说她是现代版的林黛玉。  相似文献   

11.
大凡读过《红楼梦》、了解林黛玉其人的,可能都不会否认,如果林黛玉生活在今天,那末,凭她的一曲《葬花词》,肯定能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大学生、有成就的女学者。然而走到现实生活中去作一了解,在有所成就的女性中,又有几个是属于林黛玉型(即抑郁型气质)的呢?为了印证这个感觉,我又看了许多现代、当代的女性名人传记,确乎属于“林黛玉”型的很少,而凡有所成就的女性又大都带有点所谓男子汉的风度,如富有进取心、极强的自信心、勇敢、坚韧、开朗、作风泼辣等,人们给这类女性冠之以“女强人”的称号,其中居里夫人、撒切尔夫人是突出的典例。有的人可能原来还有点黛玉的多愁善感,到后来也被其它特征所取代了。  相似文献   

12.
刘姥姥与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两个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虽然在身份、地位上她们都有天壤之别,将二人相提并论显得有些不着调,但细细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在性格上有值得比较之处。刘姥姥的身上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传统劳动人民谦近随和、朴实善良、积极乐观、宅心仁厚的性格特点,她察言观色、风趣幽默而又阅历丰富、世故圆滑,是洞晓人生的智者;而林黛玉生性孤傲、多愁善感、尖酸刻薄、直率任性,她与众不同,将理想的爱情当作生命的全部意义,是理想与爱情的化身。她们各自的性格决定了她们最终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魏红霞 《文教资料》2008,(24):12-13
<红楼梦>的主人公之一林黛玉是个多愁善感的少女,她的人生、婚姻悲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试图探讨造成林黛玉悲剧的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4.
林黛玉在她短暂的一生中,用诗宣泄痛苦和悲愤,用诗抒发欢乐与爱情,更用诗表示抗议和叛逆。通过分析林黛玉所作的诗词,可以看出作为她生命主旋律的叛逆性格、她迫于不幸身世遭遇及恶劣环境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她孤标傲世、目下无尘的高洁品格以及天真笃实、待人宽厚、处事谨慎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5.
正朋友告诉我,常到佛前献花的话,下世就会得到美貌。哗!大家参考参考,多献些花!若然下世的容貌可以拣,你会想有多美?朋友就说,她要有惊世的美貌、美到冒泡的那种,她要试试这种虚荣。我支持她这种选择,因为,我们在今世都看到美若天仙的女性的荣华富贵,她们没什么大才能,只是因为漂亮,于是俘虏了世人的心。我呢,当然希望下世能漂亮过今世,不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以其柔弱美丽、多愁善感且颇具才情为读者所熟知。小说中的她,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均有很深造诣。论其才。任教当今中学里的音乐、美术或语文学科,当是游刃有余的。然而,从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角度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征,决定了她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相似文献   

17.
简飚 《师道》2002,(2):37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的学识和才气具有“超级教师”的水平,这在《红楼梦》里是有据可查的。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时代,像林黛玉这样的女子去当教师是不可能的,但《红楼梦》却写她当了一回货真价实的老师(如她教香菱学诗),这一点也可看作《红楼梦》向传统思想挑战的又一战绩。《红楼梦》第48回写林黛玉教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导读《红楼梦》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故事。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叙述了贾家父子、兄弟、妻妾、主仆之间在婚姻、道德、文化、教育、财产等方面错综复杂的人事纠葛和矛盾冲突。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林黛玉和薛宝钗。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老祖母看不上她,因为她身子弱,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在贾宝玉结婚那天被气死,贾宝玉悲…  相似文献   

19.
黛玉与宝钗     
“风笑笑,竹潇潇,窗外红颜回眸笑。花翘翘,鸟焦焦,梦里佳人含泪翘”,这是林黛玉命运的写照。那股凄美无不让人动情,那股悲凉无不让人惋惜,那股矢志不渝无不让人震撼。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林黛玉是那个充满了封建思想,被束缚的时代的牺牲品,因为林黛玉本身的品性和任性。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多愁善感、坦率纯真、清高,她认为那个时代俗不可耐,什么功名、地位,都不重要。一个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情留在了这个世上。但她有时竟会看到了一朵花凋零了,去葬花。“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西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相似文献   

20.
笑,为什么还说是悲剧呢?这是一个艺术辩证法的问题。在我国古代写作理论中,有一条“以乐景写哀,以哀聚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艺术法则(见《五船山文集》)。这种以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是不乏先例的。《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自从她来到贾府后,几乎天天哭、事事哭。林黛玉的哭,可以说已成了她的生活习惯,这也是悲剧性格的表现形式之一。可是,一生以冼泪面的林黛玉,当她知道很爱自己的贾宝玉已与薛宝钗结婚之后,她却发出了反常的笑。她听到贾母的假意安慰是“微微一笑”;听了由衷地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