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2009年,新浪网成为中国第一家提供微博客服务的网站后,微博客便以其便捷性、交互性、原创性的优势实现爆炸式增长。微博虽微,其势不微。微博客带领国内大众传媒进入一个"即时信息共享传播"的微博时代。微博时代的到来既对原有的新闻舆论监督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增加了普通民众的话语权,发挥了不容忽视的监督作用,同时又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本文就微博客对新闻舆论传播的正面、负面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瞿静 《东南传播》2010,(8):81-83
玉树地震,微博客上再一次滔滔民意。相异于主流的舆论一律,微博客作为一方话语平台,更彰显出一种弥足珍贵的独立反思意识和网民主体意识的觉醒。这是微博网友对微型权力的一次长袖善舞,也是基于知识常识的一次日常生活的诗意抵抗。本文从控制、使用者、传播模式和社区化传播环境四个方面对微博客的这股独立反思意识进行了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3.
微博——碎片化时代的意义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微博客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微博的形式是碎片化的:使得草根阶层不再被统治在舆论的最底层,实现了自己的话语权。表达文本的碎片化,使得管理人员难以进行有效的议程设置。微博的表达内容也是碎片化的:使得大量原创信息爆发,内容更加异质化。背对脸式的交流方式削弱了意见领袖的作用。然而正是这些特点更容易导致微博客上出现群体极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王菲  马磊 《东南传播》2011,(12):51-52
微博客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型的融合性媒体,它蕴涵了巨大的能量与可能性。新闻信息的多元、多媒体化的标志性特征与庞大的用户群使微博日益成为舆论滋生的平台和舆论意见的集散地。多元的新闻信息、众多的参与者、自由表达的可能似乎预示着微博成为意见交锋的自由市场,兼具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特征,但是,纵观社会热点事件中微博舆论的走向与数量,其更多的呈现出一种"舆论一律"的状态。本文旨在揭示微博舆论所呈现的错误逻辑与其非"公共领域"的具体表征以期对如何建构理性的舆论做出一番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颜芳 《传媒观察》2012,(6):45-46
从2010年的微博元年,到2011年的微博爆发年,140字的微博深刻改变了舆论环境。据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我国政务微博客已超过5万个。南京官方微博——@南京发布开设一年来,有115万多关注者。现以@南京发布为例,浅谈政务微博的舆情引导力,这对其它媒体传播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微博的信息传播首先体现在由头信息的围观速度化,形成舆论势力;而微博的媒体性和微博客身份的多元化,舆论焦点易走进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和事件相关人的关注范围,促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实际解决;最后在微博的娱乐化传播中,权威遭到消解,事件的严肃性也被削弱,淡出公众的焦点视野。值得注意的是,微博的危机传播可能导致危机恶化,扰乱社会秩序和网络运营,应加强舆论引导和自媒体的新闻素质。  相似文献   

7.
微博客盈利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浪微博在国内掀起的新一波类Twitter风潮,微博客越来越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虽然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本土化微博,仍处在积聚人气、打造品牌的初级阶段,但是借鉴Twitter经验,探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微博客盈利模式却十分必要。试结合微博客特性,对微博客具体的盈利模式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8.
当下,互联网深度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博客尤其是微博客(简称"微博")风行全球,导致新闻的形态、功能、内涵,新闻传播的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革。新闻时评是对时事新闻的评述、评论。在引领社会主流舆论、倡扬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9.
刘根勤 《今传媒》2012,(9):150-152
在新媒体时代中,微博客是发展最迅速的传播平台之一,无论是普通网民或是名人明星,都纷纷在微博上注册账号发布或转发、评论各种消息。微博客的信息传播的方式主要为用户转发,这种传播过程弱化了传统媒体传播中的束缚,由公众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进行传播。本文将对新浪微博热门转发进行分析与研究,探究微博客传播信息的价值要素。  相似文献   

10.
Twitter(微博客)获得2009年"最热英文词汇"榜首荣誉,这充分说明了IT新技术对网络传播的深刻影响.对网络新闻评论而言,微博客技术带来多元的话题信息,打破了传统媒体设置议题的单一局面;在传播过程中,微博客全程全方位地提供新闻信息,有力地推动了新闻评论的多元展开,新闻评论的价值取向也日趋多元.因此,每一位微博评论者要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疏导消极、狭隘、非理性的思潮和情绪,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建构富有中国特色的传播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1.
吴琼 《新闻世界》2010,(11):180-181
自奥巴马利用"微博客Twitter"为自己拉票成功后,作为Web2.0时代的一种全新形式,"微博客"一时名声大噪,各种微博客在国内纷纷涌现,"新浪微博"一跃成为国内目前最大的微博客,但在营销价值的挖掘上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旨在以国内目前最大的微博客——新浪微博为例,从微博客价值发掘面临困境方向做一些探讨,并寻求可行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2.
近年,微博客在政治参与领域异军突起。2012年全国两会,微博客成为表达民声、征集民意以及会场内外信息互动的最热媒介。本文以2012年两会期间的微博应用为研究对象,从两会微博问政主体的角度解析微博客的影响,探寻"微博问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玉杰  邱建明 《新闻知识》2012,(5):98-99,74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等方法,对腾讯微博客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和分析,探讨微博客的特点以及腾讯微博客的特色,探究腾讯微博客成功的原因以及形成其特色的根源,以期有助于人们对腾讯微博客的发展现状有一个深刻的了解,为人们以后研究腾讯微博客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拥有近6亿网民、3亿微博用户的网络大国,中央或地方政府任何一个针对互联网的管理政策均会引起不同震级的舆论反应.微博实名制传闻多时,如今,悬念终于揭开,此前那些复杂的联想立马就云开雾散.事实其实很简单:去年12月16日,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注册微博客账号要用真实身份信息(后台信息而非前台公开)、否则只能浏览不能发言.紧接着,广州、深圳、上海也开始实施微博实名认证制.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一个个攻克下来了,其他城市更不在话下.生活永远比戏剧精彩.没想到,2011年的压轴戏竟是微博实名制!  相似文献   

15.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微博凭借即时性、碎片化、开放性的媒体特点,迅速成为人们传递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媒介。与此同时,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微博客品牌,采取名人微博的营销战略,通过名人的舆论影响力及粉丝群体,在实现商业盈利的同时也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但是,名人微博虽然能带来大量的受众,但受商业化的影响,难免会产生责任缺失、真实性不佳、娱乐化倾向等问题。因此,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结合名人微博的实例,就如何完善名人微博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并且对其传播性质和规律进行分析,为营造微博良好发展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国内微博发展回顾 2007年5月饭否正式上线,是中国第一家引入美国微博概念的网站。嘀咕网、叽歪网、做啥、忙否等专业微博网站纷纷出现。2009年,中国的微博客网站开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Myspace中国建立了微博客网站Myspace9911。2010年,各门户网站纷纷推出自己的微博产品。腾讯推出腾讯滔滔,搜孤、网易也都在内测自己的微博产品。与此同时,媒体网站也相继推出自己的微博客产品,人民网微博2月1日起开始公测,  相似文献   

17.
微博客:发现新闻与发布新闻的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客正日益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亮点。2009年下半年以来,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也纷纷开启或测试微博功能,人民网的微博“人民微博”也于2010年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公测,这也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推出的第一家微博客。加上专门的微博网站“雷猴“等,国内的微博客网站群雄并起出现了红火局面。网民写微博形成一股热潮,人数呈爆炸式增长。新浪微博正式上线内测后,用户数以每周50%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8.
微博:喧闹的话语狂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浪微博在国内掀起的新一波类Twitter风潮,微博客越来越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然而,热闹背后,微博客"危"与"机"并存,提供的快乐与喧嚣同在。本文试分析微博的发展现状并对中国本土化微博的发展趋向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9.
正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140字左右),也可以发布图片、视频等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的博客形式。它以碎片性、即时性、互动性、裂变性、草根性等特点,彰显出日益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微博的快速崛起和广泛应用,真正开启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颠覆了当前的网络舆论生态和格局,对新闻宣传工作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微博,充分发挥微博的宣传功能,是当前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近期微博广为传播的"房妹"为例,对微博舆论场进行传播学解构。首先挖掘微博舆论场的内涵,然后在第二部分对微博舆论场的传播学现状特征进行分析,针对这些现状造成的问题,文章在第三部分提出了加强微博舆论场的传播引导的措施,趋利避害,使微博舆论场积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