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星云大师和南京大屠杀?知道星云大师的人很多,知道南京大屠杀的人更不用说,但对很多人来说,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都不得而知。在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之前,新华社记者独家策划,对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进行了独家采访。作为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星云大师多年来首次公开讲述了记忆中的这段历史。由于主题重大、采写精良、刊播及时,这条"杀·生·佛——星云大师鲜为人知的南京大屠杀记忆"独家稿件在2014年12月12日推出后,被数百家媒体采用,很多媒体特别是境外媒体大篇幅转载。  相似文献   

2.
《档案天地》2017,(8):5-5
7月15日,在日本广岛将举办一场特殊的展览,名为"被封存的记忆不再让南京悲剧重演"。这是近20年来南京大屠杀史料展首次在日本广岛展出。50块展板、200多张照片,记录了侵华日军在中国尤其在南京犯下的各种暴行。这次展览由广岛南京大屠杀展主办委员会和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等单位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3.
松冈环女士一直关注日本社会的矛盾,研究近现代日本侵华史。凭着执着的信念和良知,十多年来,她对那些大屠杀受害者逐渐消失的记忆进行“抢救性开采”,为南京大屠杀史实调查与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谢学敏 《青年记者》2017,(18):58-59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2015年10月,南京大屠杀档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这段民族记忆成为世界记忆.从2014年开始,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连续三年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进行了直播,在2016年的第三个国家公祭日直播中,特别注重了它的国际化传播,让这一历史史实为更多国际受众所了解.  相似文献   

5.
煌煌巨著<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是由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张宪文教授任主编,联合60余位教授、学者,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编辑而成的一套丛书.该套史料集强有力地证明了南京大屠杀是一个谁也否定不了的历史大惨案和人类大悲剧,是迄今最为全面和翔实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正>进入省档案局以前,印象中的档案人是端着茶杯看报纸、守着库房不出门的刻板形象,当我真正走上档案工作岗位,在整理资料时看到一则关于南京大屠杀档案的新闻报道,我的思绪瞬间被带回到那段惨痛的记忆。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这件震惊世界的惨案虽然已过去80年了,但这80年来日本国却一直极力否认、掩盖这段历史,甚至公开宣称"没有南京大屠杀这回事"。而就在我进入省档案局不久的2015年10月,南京大屠杀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  相似文献   

7.
继往开来     
2011,即将成为我们的记忆.《新闻大学》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留在纸上,也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正因为有这样的记忆和对记忆的研究,我们的学术不断地进步着.这就是继往开来."继往",就是不能忘记过去.不忘记,不是简单地将过去存在脑子里,而是要不断地思考:过去哪些是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哪些是非理性的、需要调整的、纠正的,而这种调整与纠正也只能是现在的认知,或许将来的人们对其中有些问题又有了新的认知,再一次进行调整或者纠正.科学正是在这样的否定之否定的学术研究过程中发展,越来越趋近真理.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77周年,为了悼念死难同胞,铭记历史,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全国人大立法设立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16帧申遗南京大屠杀罪证照片就是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本文将通过有关口述史证言、档案文献等,对照片母本史源、内容真实性等进行考证,以驳斥日本右翼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谬论。  相似文献   

9.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成果交流会于1998年8月15日即日本战败61周年之际在南京举行.出席该会的有日本学者20多人,中国北京、上海和南京的学者20人.实际上,这是一次中型的国际讨论会.  相似文献   

10.
邵琼 《湖北档案》2000,(3):42-43
新年伊始,日本右翼势力在日本大阪府和大阪市政府的默许下,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召开所谓"20世纪--'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集会",公然将"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实说成是什么"20世纪最大的谎言",赤裸裸地否定日军侵华暴行,这一行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相似文献   

11.
刘薇妮 《东南传播》2023,(6):114-117
时至今日,86年前那场惨绝人寰、震惊中外,最终致使30万中国百姓惨死的南京大屠杀,仍然以其留下的沉痛记忆深刻地留存在中国人民心中。这段历史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恢复邦交后重新获得关注,但在世界上很多地区都不为人知,为了宣传和铭记,国家迈出重大一步,将南京大屠杀形塑为世界的记忆,在记忆建构的基础上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诫告人们和平的意义。以南京大屠杀为切入点,以民族共同体为基础,从“记忆”钩沉大屠杀事件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与延续,以此达到民族记忆的情感认同与召唤。  相似文献   

12.
2015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标志着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从"中国记忆"上升为"世界记忆".这些珍贵的档案完整而真实地还原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历史,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成为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共同铭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成果的出版涵盖了学术出版、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版权输出等出版范畴.其学术出版经历了由内部印刷到公开出版、由“险学”选题到“显学”主题的出版轨迹,成果最为丰硕;其教育出版与大众出版,从提高到普及,在化枯燥史事为可读文本,助推阅读记忆上升为国家—民族记忆方面做了初步探索;其版权输出,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从文化传播到价值认同的过程,“中华学术外译立项”“经典中国”“丝路书香”等“走出去”工程为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成果海外多语种出版,提供了支撑,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14.
孙宅巍 《档案与建设》2008,(3):44-45,43
2007年12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发生70周年之际,由南京市栖霞区地方志办公室和档案局联合编纂的《原罪——侵华日军在南京栖霞暴行录》(以下简称《原罪》)一书正式出版了。它是南京市各区县中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关于本地区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书籍,开了分块对南京大屠杀进行细化研究的先河,填补了南京大屠杀研究中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15.
刘效礼 《现代传播》2015,(3):100-101
由中央电视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的大型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先后在央视综合频道、科教频道及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五个外语频道播出。该片从国际视角客观理性审视历史,将1937年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凝固成影像,成为民族的记忆、国家的记忆,以及人类走向和平的共同记忆,凝聚起"捍卫良知、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国际共识。在首个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期间播出并迅速成为舆论焦点,被誉为一  相似文献   

16.
佘庄墅 《青年记者》2017,(29):79-80
情绪记忆又称为情感记忆,是指某种情境或事件引起个人强烈和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时,对情境、事件的感知和记忆.在回忆过程中,只要有关的表象浮现,相应的情绪、情感就会出现.①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民乃至全球人民共同的创伤.长期以来,我国在对外传播中主要通过创伤呈现试图唤起国外民众对于日本侵略者的“仇恨”情绪,进而建构起全球苦难记忆.  相似文献   

17.
记忆的建构离不开历史、文化、政治以及主体的形塑,同时也离不开媒体——受众接收信息的通路和历史传播与思想传承的载体。在技术驱动下,传播媒介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建构集体记忆的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意识形态输出的手段也更加隐蔽。本文选择以《人民日报》这一权威性的主流媒体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其新媒体渠道的内容发布进行全样本分析,揭示其建构南京大屠杀这一记忆的特点与变化,以及其反映出的媒体在强化认同和塑造归属感等方面起到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人民日报》面对互联网所带来的后现代性、碎片化等问题,是如何将南京大屠杀这一记忆绵延并重塑的,这是本研究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攻占了中国首都南京,即对放下武器的战俘与手无寸铁的南京市民进行惨绝人寰、持续40余日的血腥大屠杀与强奸、抢劫、焚烧,使南京变成了人间地狱.日本侵略者企图以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威慑征服中国人民,以建立长久稳固的殖民统治.然而,历史嘲弄与惩罚了日本军国主义当局.面对日军的血腥屠杀与殖民统治,南京人民日益觉醒,奋起反抗,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下简称"南京馆")建立在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及"万人坑"遗址之上。新馆于200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0周年之际建成开放,占地面积约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分为展览集会区、遗址悼念区、和平公园区和馆藏交流区四个功能性区域,是一座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纪念性遗址型历史博物馆。"南京馆"新馆建成后,入选了西班牙《趣味》月刊评出的"世界十大‘黑色旅游'景点",先后获得了IPMA国际项目管理大奖(银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全国十大精品陈列"、"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多项国际、国内行业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20.
<正>为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6周年,由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美国南加州大学纳粹屠犹研究基金会以国际口述档案标准录制的12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部分证言影像和口述档案,13日在纳粹屠犹基金会官网和基金会影像历史档案库官网用中英文两种文字首次向全球公开发布。据悉,双方于2012年展开该项合作项目。此次首批发布的档案资料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与杨翠英的影像资料与口述档案,其他10名幸存者的口述史料在整理完备后再向外界发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