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姑婆王会悟是我父亲孔另境方面的亲戚.我父亲的姐姐,我叫姑妈,而姑婆要比我姑妈和父亲长一辈.我们都是浙江桐乡的乌镇人.其实,王会悟(1898-1993)比我父亲大不了几岁.在家我经常听父亲孔另境讲到王会悟,那么,她究竟与我们是什么亲戚?我很想搞明白.直到1984年,我和同事应湖南文艺出版社之约,写作《茅盾的早年生活》,有了请王会悟写序的期盼,我与母亲金韵琴说起此事,才知母亲与她有过交往,还清楚地记得在抗战胜利后,有一次与父亲回乌镇扫墓、省亲,见到在家乡养病的王会悟.母亲说他们还一起玩耍,有过踢键子比赛,或两个人一组,或者单独比赛.有时还拉根绳子在中间代替网,好比排球比赛.还有人自告奋勇当裁判喊比分,不能耍赖.键子踢累了,他们用气球玩,用吹气或头顶,规定不能用手碰,这个玩法更有劲,为了使气球过网,什么姿势都使出来,大家笑痛肚皮.母亲说着说着还用手比划着,好像回到了那段时光,可见印象非常深刻.知道我的期望后,母亲和我都先后给王会悟写了信.不久收到了她的回信.并且,为这件事我们前后写了三封信.  相似文献   

2.
尽管我写作长达35万字的长篇历史纪实《千古大运河》(文化艺术出版社)只用了短短4个月的时间,然而,准备它、酿造它却由来已久。母亲告诉我,在我出生后的第6个月,我生病了。一开始就高烧不止,来势凶得很。父亲找来一条小船,母亲抱着奄奄一息的我蜷缩到船舱里,父亲迎着初冬凛冽寒  相似文献   

3.
正汉字书写是每个有知识的国人信手拈来的事情,会写汉字本身算不了什么本事,小学生都可以。然而,却不是每个国人都能真正写好汉字。如果能写得一手好字,那一定是一件引以为傲的事情。前一段时间,"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在中国亿万电视观众面前着实火了一把,究其原因,不正是因为国人对说好、认好、写好汉字的普遍认同和渴望,才出现汉字听写、书写热吗!但必须看到,提高汉字书写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了老师认真教授、个人勤学苦练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父亲走了,在母亲过世九个月之后,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种难以割舍的亲情让我常常想起他们。而最值得我引以骄傲和自豪的还得从父亲爱写字说起。  相似文献   

5.
爱的阶梯     
从小我就惧怕父亲,而且怕得要死,因为父亲的沉默、暴躁、独断、专横。我从来没有对父亲产生过依恋,有的只是恐惧,就这样一直到长大,这种感觉陪我度过了漫漫的小学和中学时光。我从没有试图去改变这种状态,因为我是父亲的女儿,有着和他一样的倔强脾气。父亲很少和我们搭腔,平时都是母亲传达"圣  相似文献   

6.
"少吃"长寿     
我的朋友张飚,是国内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有一次,我向他求字,他问我写什么,我说就写"少吃长寿"吧.几天以后,他把字送来了,果然写得好,挥洒自如,苍劲有力,呼之欲出.不过,他好像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意思,他把"寿"写得特别大,"少吃长"3个字写得特别小,像是给我祝寿的条幅.其实我的意思主要是强调"少吃","长寿"是"少吃"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此间的情怀     
要是按照中国史书的表达方式,我就得写自己"少小有奇志",比如小学六年级时获过全市演讲比赛第一名,决心长大做个外交家云云。当时父亲听完我的理想后轻描淡写地说靠说话不能混饭吃,而我现在还是靠说话和写字混着饭吃,惭愧得很。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识字、写字的目标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然而.识字教学总是显得有些枯燥,并且,小学一年级上册要求认300个字,写100个字,识字量大,学生学起来很闲难。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呢?下面我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正>我的父亲翁祥初和母亲朱世清都是长征亲历者。依靠着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他们拖着虚弱的病体支撑着走完了长征的全程。同样,在日后的路上,这样的信念伴随他们终身,成为指路明灯。二老生前经常在家里给我们讲述长征往事,可以说,我是一路听着长征史长大的,从小学一直听到了大学,直到参加工作。不过,有的事,我父亲却很少提到。比如外界熟知的"泪洒湘江"的事,我是偶尔才听到的……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一天,王耀南将军来到我家,他是为写回忆录专程前来的。在王耀南面前,父亲母亲两位老人缓缓道来,共同回  相似文献   

10.
《视听界》2002,(Z1)
希望我这一笔下来,不要把瘦瘦高高的江文画走了样,那就惨了。江文小档案:姓名:蒋学文;播音名:江文;1961年出生、属牛;毕业于金陵职业大学中文专业;酷爱音乐、文学、英语;1986年进电台之前在市劳动局工作;最不好意思的事是为发烧友签名(自觉汉字写得差)。江文是个做事非常严谨的人。其表现形式是守时、守信、言必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