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照烽 《收藏》2014,(6):123-127
本文通过大量的举证和对“嘉定第一竹雕高手吴之皤”雕刻艺术技法的剖析,结合作者自身多年从事竹雕实践的经验,探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御题诗竹雕刘海戏蟾图笔筒刻款之真伪,并将其与吴之瑶其他竹雕作品进行艺术风格比对。虽为一家之言,亦颇有值得关注之处。  相似文献   

2.
林霏开 《上海集邮》2014,(12):20-22
伪满公使与“生命签证” 德国人保存了一些特有意思的东西。最近,网上出现一张明信片(图1),上有伪满驻德国公使吕宜文的题诗:“石甬先生笔力强,江山随手写丹黄。存心应与乾坤俱,欲教人间春色长。”1944年1月12日,吕宜文以中文和德文签名,还在题诗上方,画了一个瘦削的人头,  相似文献   

3.
本局通过攻车转化,形成炮仕可胜双士的例胜局。题诗:花落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相似文献   

4.
谢觉哉是教育家,同时又是一位诗人。他擅长格律诗词创作,在我国文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董必武先生曾这样称赞他:“传家绝业诗千首,报国多方笔一枝。屡有文章惊四海。从无渣滓扰襟期。”谢老为纪念邮票题诗,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现留有邮诗四篇,传为邮坛佳话。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有诗就有渔,先民创画就画鱼,而把画与诗合成题诗画则起于隋唐,盛于两宋。作为鱼文化的一枝,无论是诗画渔事渔翁,还是直画活鱼,大都是画展美景诗传神韵,文图并茂两相益彰地为鱼文化增色。 1.画诗垂钓图。古人的《磻溪垂钓图》表现的是商末姜子牙钓渭滨遇周文王的故事,读史者观画即明,不读者也许茫然,唐诗人罗隐给画题诗:“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罗  相似文献   

6.
于学岭 《新体育》2011,(7):30-30
“梅香源于霜雪砺,耐得寒暑有生机。盛世国威健儿扬,五环旗下舒豪气。”这是北京市平谷区美协主席周明智先生倾其激情创作的一幅梅花图上的题诗。2011年5月21日,周老将这幅梅花图捐赠给中国体育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清代康熙年间,景德镇御厂制作过“十二月令花神杯”(简称“十二花神杯”),整套12件,每件除绘制月令花卉(又称“花神”,图1-1)外,还书写了与其相关的题诗,落“赏”字篆印(图1-2),构成诗书画一体的官窑瓷艺术品。一、“花朝节”简介我国民间流传阴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的生日,自古有“花朝  相似文献   

8.
早就想写一写佩尔森,但我的同事王可写的一篇《好人佩尔森》,把老佩的友善、随和、亲切写得淋漓尽致,让我每每提笔,总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的感觉。索性不提这些令人钦佩的优秀品质。只聊聊他的近况趣闻。  相似文献   

9.
成京秋 《乒乓世界》2003,(12):22-23
早就想写一写佩尔森,但我的同事王可写的一篇《好人佩尔森》,把老佩的友善、随和、亲切写得淋漓尽致,让我每每提笔,总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的感觉。索性不提这些令人钦佩的优秀品质,只聊聊他的近况趣闻。  相似文献   

10.
寒塘鹤影 这是古型古法并用新创之局。题诗:寒野一横舟,塘菱并荷稠。鹤鸣清夜色,影渡半轮秋。  相似文献   

11.
以诗文著称于世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不仅喜好钓鱼,且深谙渔隐垂钓生活的情趣。他在床榻的枕屏上画了一幅山水渔钓图,并题诗一首:  相似文献   

12.
吴国华 《收藏》2010,(5):162-162
1997年5月19日,我在芜湖市邮局书报大厅购得《收藏》杂志,当场翻阅,见扉页题诗之篆书神采飞扬,内钤“金石书画之缘”等篆刻数方,苍古雅致。细看介绍,作者孙竹先生系北京文史馆馆员、齐白石函授学院篆刻系主任,出版有《印魔集》《篆刻百咏》《篆刻讲义》等。  相似文献   

13.
高士辅弼 局中以红仕阻挡的办法,而做杀。题诗:入阵兵马如波涌,马骑踹营显威风,居中筹谋图大事,高士辅弼见成功。  相似文献   

14.
白龙化马 本局是古典“双马饮泉”与“双角兵式”杀法的再创。题诗:“摩诃妙语通天地,般若真言就鬼灵……只因路阻鹰愁涧,龙子归真化马形”。  相似文献   

15.
潘深亮 《收藏》2009,(1):88-89
清乾隆帝弘历能诗,会画,尤精书法,留下了大量的书法作品,存世墨迹仅故宫博物院就藏有2000多幅。而他在古代书画和当时的名家绘画中题跋题诗不下万段,为历代帝王之冠。  相似文献   

16.
谢继胜 《收藏》2010,(1):18-20
对于西藏艺术,西方艺术史学者很长时间都称其为“印藏艺术”或“印度尼泊尔·西藏艺术”,将其看作是印度、尼泊尔艺术的支流。事实上,从公元7世纪至20世纪,西藏艺术持续东渐.与汉地艺术的关系趋向紧密.形成了一种有可辨识特征的”汉藏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促进了汉藏艺术双向的发展,成为我国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美术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包立民,1941年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北京电视台文化生活组编辑,《文艺报》编辑、编审、副主任,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作《张大千艺术圈》《云海楼随笔;编著百美图》《张大千的艺术》《张大千诗文集编年》《张大千的艺术道路》等,发表书画评论、书画家传记100余万字;杂文《闲话唐玄宗》《张嘉贞为何不营家产》《浮士德的悲剧》选入《中国新文艺大系·杂文卷》。其中,《百美图》是包立民苦心经营30余年的一项大工程。1988年秋,包立民偶然得到一幅连环画家贺友直的自画像,虽然只有巴掌大小,但是画得形神兼备,将其裱到一本册页上后,又找贺友直的画友、诗人、书法家林锴题诗,效果大为惊艳。于是,他顺势请林锴也画一幅自画像,然后请黄苗子题诗,如此周而复始,雪球越滚越大。到第十一位何海霞时,他与何老商量取名为《百美图》,"美者,美术家之谓也"。在征集自画像的同时,包立民也开始为这些自画像撰文,写他与美术家的交往,自画像入藏的姻缘以及这些美术家的脾气、秉性、癖好、趣闻轶事等,谈谐生动,与这些自画像相得益彰。截止到1997年《百美图》出版时,包立民征集到的自画像已多达243幅,远远超出了当年的计划。2007年,《百美图》增订版新增收80余位美术家的自画像。现在,包立民所藏自画像已多达400余幅,第三版《百美图》也指日可待,"百美图展"也在酝酿中。本刊本期开始,每期精选一幅自画像,通过包立民先生的妙笔,展示一位位美术家的个性与审美。  相似文献   

18.
滕青 《冰雪运动》2004,(1):16-17
我国花样滑冰运动与世界强国相比有差距也有优势.主要差距是艺术表现力不强,发展不均衡.原因主要是,对现代花样滑冰的规律、特点及发展方向研究不够,认识不足,在实践中存在重技术轻艺术的倾向.通过研究探索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促进我国花样滑冰运动整体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9.
《收藏界》2007,(9)
去岁金秋,笔者在一古玩商处偶遇一民国瓷罐,甚觉可爱,将其购藏。经再三把玩,越觉其有"珠山八友"之风神,现将它作一介绍。此罐高17厘米,口沿直径9厘米,底足直径11厘米,敛口丰肩,腹部最宽处直径19厘米。有盖,但盖钮缺损,盖面篆书10字"万年永寿、吉祥……"。罐壁一面绘画一面题诗,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家庭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让艺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把艺术教育带进班级是我们学校近几年来的一种创新教育的举措.作为学校的一名班主任,我也尝试着创建艺术特色班级,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用有特色的艺术教育为学校内涵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